天天看點

文以載道 畫以載意——筆墨丹青·董永智文人山水畫作品展在京開展

文以載道 畫以載意——筆墨丹青·董永智文人山水畫作品展在京開展

4月24日,“文以載道 畫以載意——筆墨丹青·董永智文人山水畫作品展”在《中國美術報》藝術中心開展,展出了董永智自2012年以來所創作的不同時期的代表性山水畫作品39幅,全面展現了其十年來的藝術創作面貌。

文以載道 畫以載意——筆墨丹青·董永智文人山水畫作品展在京開展

開幕式現場

中國國家畫院院長盧禹舜,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徐裡,中國國家畫院副院長徐漣、于文江,中國國家畫院藝術家範揚,中央電視台書畫頻道董事局主席王平,中央文史研究館書畫院研究員、北京市文史研究館館員張廣志,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副院長黃小峰,《中國美術報》社社長兼總編輯王平、副社長張苑,中國國家畫院山水畫所副所長王躍奎,首都師範大學美術學院副教授任軍偉,《中國美術報》社副總編輯馮知軍、副社長李回源,華天集團藝術中心總裁陳鐵英,作家沈思源,藝術家李鐵民、馬學軍等嘉賓參觀了展覽。

文以載道 畫以載意——筆墨丹青·董永智文人山水畫作品展在京開展

中國國家畫院院長盧禹舜接受采訪

此次展覽主題“文以載道 畫以載意”由中國國家畫院院長盧禹舜題寫,盧禹舜表示:“作為文藝工作者要文以載道,弘揚時代旋律,承擔社會責任,把創作實踐與國家事業緊密聯系在一起。作為畫家,要具備綜合修養和能力,才能把這個真實世界表達出來,這樣的畫作才能夠載意。董永智深厚的文學修養與藝術理念相融合,形成了獨特的繪畫風格。董永智是作家裡的一位優秀畫家,也是畫家裡的一位優秀作家。”

文以載道 畫以載意——筆墨丹青·董永智文人山水畫作品展在京開展

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徐裡緻辭

徐裡評價說:“董永智通過文學和繪畫進行實踐創作,并對傳統文化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在此基礎上,他将天人合一的哲學理念運用在創作中,表達了中國文人山水畫的意境精神,給人耳目一新的感受。”

文以載道 畫以載意——筆墨丹青·董永智文人山水畫作品展在京開展

中國國家畫院副院長于文江接受采訪

“作為盧禹舜導師工作室山水畫高研班的學生,此次展覽也是董永智在中國國家畫院學習成果的展示。作為一名作家,董永智對中國傳統山水畫有着深入的研究,這也展現在他的作品中,從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其豐厚的文化底蘊和文學修養。”于文江說道。

文以載道 畫以載意——筆墨丹青·董永智文人山水畫作品展在京開展

中國國家畫院藝術家範揚接受采訪

在中國國家畫院藝術家範揚看來,“此次展覽主題由‘文以載道,歌以詠志’轉換而來,其中既有傳承,又有延續,這也是董永智藝術創作的時代意義。從作品角度來看,董永智通過氣象壯闊的大山大水,并汲取宋人山水的精神,為大家呈現出一種千岩競秀、萬壑争流的氣象。”

中央美術學院人文學院副院長黃小峰從文人畫的角度闡釋了董永智的創作,“董永智的創作在看似平淡簡率的技巧裡,灌注了諸多思想内涵,建構出極具清新意味的非實景山水。董永智這種以作家身份創作文人畫的嘗試非常有意思。”

文以載道 畫以載意——筆墨丹青·董永智文人山水畫作品展在京開展

《中國美術報》社社長、總編輯王平緻辭

王平眼中,董永智是一個潇灑自信且有文人性情的人。“作為一個以文字見長的作家,他的藝術創作與其他畫家不同,他敢于想象,諸多奇思妙想總給人意想不到的感受。”

文以載道 畫以載意——筆墨丹青·董永智文人山水畫作品展在京開展

作家沈思源緻辭

對于此次展覽主題,沈思源認為:“對藝術家來說,‘道’即表示正道、正氣、正義;‘意’則寓意心中的意念、意識和畫中的意境。人類與自然和諧共生、天人合一是董永智心中的美好意願,他以山為骨肉、以水為血脈、以草木為毛發、以雲煙為神采,展現了心中的名山勝景,給人以氣勢磅礴、華彩萬千的感受。”

文以載道 畫以載意——筆墨丹青·董永智文人山水畫作品展在京開展

藝術家董永智緻答謝辭

董永智,字筆墨丹青,号膠東太平逸人,作家、畫家、詩人、文學藝術評論家,煙台市作家協會副主席。2012年開始潛心探索畫畫。2021年,他進入中國國家畫院盧禹舜導師工作室山水畫高研班及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基礎造型研修班學習。

文以載道 畫以載意——筆墨丹青·董永智文人山水畫作品展在京開展

部分嘉賓合影

正如董永智所說,“我畫畫完全是有感而發,在我看來,中國文人畫講究畫魂,沒有靈魂的作品,不叫中國文人畫。是以我的作品着重從人文情懷、思想境界和藝術生動性上做探讨,力求做到詩、詞、文、畫意相交融。”關于創作,董永智也有自己獨到的見解,“要做一個成功的畫家,就必須孜孜不倦地研究中國傳統文化,這也是一個成功畫家提煉作品内涵的源泉所在。”董永智認為,中國畫的意義在于展現藝術家的大夫妻生、家國人文情懷和思想境界,正所謂“文以載道,畫以載意”。

責任編輯:偉業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