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77年來了一位世界級重量嘉賓,絕對是歐洲曆史上不可忽視的存在

在1977年的時候,來了一位世界級重量嘉賓,在那一年毛主席和周總理已經不在了,是以在這次會面當中,上司人親自出馬,并且紛紛向他敬酒。

也就是從此時開始,拉開了大陸新時期的外交工作序幕,也标志着大陸的外交工作已經可以在新的架構下進行。

這位重量級嘉賓,絕對是歐洲曆史上不可能忽視的一個存在,在當年二戰的過程中,他帶領全國人民擊敗了法西斯德國,後來又敢于和英國、俄羅斯對立,在冷戰時期能夠成功遊走于東方和西方兩大陣營。

他就是南斯拉夫的總統,鐵托。很遺憾的是,南斯拉夫這個國家已經從世界上消失了,曆史上有很多對他的評價,或是好的,或是壞的,但毋庸置疑的是,鐵托的一生,都可以用輝煌來形容。

然而,在當時中國和南斯拉夫的關系也同樣可以用複雜來形容,這也是一筆曆經了幾十年的糊塗賬,複雜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還跟蘇聯有關。如今回顧,再看1977年南斯拉夫總統鐵托訪華的台前幕後。

1977年來了一位世界級重量嘉賓,絕對是歐洲曆史上不可忽視的存在

中南關系,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撲朔迷離

同屬于社會主義陣營,按理說兩個國家的關系應該不差。在1949年新中國剛剛成立的時候,南斯拉夫好兄弟确實向中國發出電文,也算是率先承認了新中國的成立,可兩個國家并沒有馬上建立外交關系,這件事被一直拖到了1955年。

其實,這件事還是不能怪人家南斯拉夫,主要是當時中國和蘇聯的關系跟親兄弟一樣,你的敵人,那就是我的敵人,南斯拉夫作為社會主義陣營裡的重要成員,竟然不聽蘇聯老大哥的話,一段時間裡可是把斯大林給氣的不輕。

1977年來了一位世界級重量嘉賓,絕對是歐洲曆史上不可忽視的存在

斯大林

南斯拉夫能做到如此膨脹,關鍵原因還是在于他們有個神奇的領袖,就是這個鐵托。從1941年開始,德軍火速沖向南斯拉夫,這弱小的國家哪能扛得住德國的坦克,在他們“穩、準、狠”的強烈打擊下,不到10天的時間,南斯拉夫基本上就從地圖上消失了。

這個時候,鐵托這個關鍵的人物站了出來。

由于在早前,鐵托加入的是南斯拉夫共産黨,是以這個南斯拉夫也順利地倒在了社會主義陣營當中,社會主義陣營的領頭羊是蘇聯,鐵托當然有自己的想法,看着蘇聯的工業化程序是如此的順利,是以希望老大哥能幫幫自己。

老大哥也不傻,想把所有的大型重工程留在自己的國家範圍内,言語上隻是答應了出錢給南斯拉夫建些小型工業設施,那些南斯拉夫真正想要的重工業,蘇聯可是一點都不想給。

不僅如此,在蘇聯自己搞密集型重工業産業的時候,還不忘近水樓台先得月,從南斯拉夫整點原材料回來。

可能按照一般的國家來說,蘇聯畢竟是個代表,是要站出來和美國抗衡的,吃點虧就吃點虧了,萬一蘇聯發展不起來,那麼美國人赢得了冷戰,自己的國家也危險了。

但是,問題就在于,南斯拉夫的鐵托是相當的“鐵”,當他發現蘇聯開始想要全方位控制南斯拉夫的經濟之時,就直接跟斯大林分裂了,大不了自己玩。

1977年來了一位世界級重量嘉賓,絕對是歐洲曆史上不可忽視的存在

讓人沒想到的事情發生了。鑒于鐵托的一系列不服從管理的表現,蘇聯直接把鐵托從世界共産主義運動中“開除”了,鐵托能不慌麼?以前無非也就是鬧鬧脾氣,抗議一下來自蘇聯的全方位控制,這下倒好,自己真的成社會主義的孤家寡人了。

那一年,中國正在解放戰争的關鍵時期,已經知道了南斯拉夫不搞共産主義了,那建國後就沒什麼建交的必要了,更重要的一點是,鐵托在走投無路的時候竟然跑去求助美國人,全國上下也進行了相當激烈的大争論,美國也借着這個機會給了南斯拉夫一個多億美元。

結果估計讓美國人都大跌眼鏡,這個鐵托樂呵樂呵地拿到了錢以後,既不跟美國密切示好,也不跟蘇聯玩了,幹脆直接保持中立的态度,自己玩自己的。

1977年來了一位世界級重量嘉賓,絕對是歐洲曆史上不可忽視的存在

南斯拉夫和蘇聯能鬧成這個樣子,關鍵原因在于斯大林和鐵托這兩個領袖。

赫魯曉夫也展示了什麼叫做“大國風範”,主動前往貝爾格萊德,和鐵托好好聊了聊,兩者的關系算是有了點回潮的意思,是以在那個時間節點,南駐蘇大使接連向中國發去了多條消息,希望南斯拉夫政府能夠和中國建交,并且陳述了理由,這次中國政府算是同意了。

在1955年的時候,中國和南斯拉夫才正式建立了外交關系,此前在的五年多的時間,确實是“時機不成熟”。

好景不長,南斯拉夫和蘇聯因為“波匈事件”又鬧掰了,鐵托覺得蘇聯出兵匈牙利是錯誤的,蘇聯覺得這個國家要背叛社會主義,不打不行。

于是他們整出來個《莫斯科宣言》,可剛表演了一波“川劇變臉”的南斯拉夫就是死活不同意簽字,鬧得兩個國家又不歡而散,可這次南斯拉夫不僅僅得罪了蘇聯,還得罪了在這項宣言上簽字的12個社會主義國家。

1977年來了一位世界級重量嘉賓,絕對是歐洲曆史上不可忽視的存在

中國當時也在批判南斯拉夫,覺得彼此之間的社會主義建設路線出現了重大分歧,也就是在那個時間段内,兩個國家在外交方面出現了重大波折。

時間來到1968年,原本還算牢固的社會主義陣營開始慢慢出現問題了,最初是蘇聯等5個華約國家直接出兵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一看,這怎麼還打到眼皮子底下來了?于是馬上發動了反對意見,并且已經開始在後方搗鼓作戰準備了。

在那時,中國和蘇聯的關系也急轉直下,首先是蘇聯在中國最困難的時候撤銷援助,讓中國的情況雪上加霜;赫魯曉夫又站出來批判斯大林,提出了自己的“三和路線”,讓中國在外交上保持和蘇聯的高度一緻,并且在具體發展中為蘇聯利益讓步。

中蘇關系在50年代末開始惡化後,基本就沒有再順回來,這赫魯曉夫還到處說中國壞話,在1968年的時候,中蘇直接上升為軍事對抗,中蘇在交界處大量屯兵,眼看着大戰一觸即發,赫魯曉夫這種為了保護本國發展而破壞别國利益的行為,本來就是令人唾棄的。

于是,中國也在這一階段開啟了戰略調整,和南斯拉夫都預料到了戰争有可能會發生,從1969年開始,雙方就開始互派大使,開啟了頻繁的互動,在那段日子裡,也讓大家充分了解了什麼叫做“朋友的朋友是敵人”。

1977年來了一位世界級重量嘉賓,絕對是歐洲曆史上不可忽視的存在

周總理也講話稱蘇聯的行為是“侵略行徑”,三個國家就這麼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内都糾纏在一起,搞得難舍難分,幾個國家都信奉“獨立自主”的力量。

1969年以後,中南關系才逐漸恢複了真正的正常化,兩黨都把對方視為自己的戰友,可以信任的同志,在曆史上,我們都有共同反擊法西斯的光輝曆史,也建國後,也都有了自力更生和堅持武裝的獨立路線,雙方也都對彼此表達了敬佩之情。

能有後來的那次訪談,關鍵原因在于,雙方都敢于站起來反抗蘇聯。

無論是中共還是南共,兩個黨上司的國家,都是自己發動了群衆路線,在一刀一槍的情況下用鮮血換來的。

蘇聯在最初的時候能占據正統地位,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共産國際在那裡,可是後來兩個國家的革命路線漸漸不和共産國際穿一條褲子,都是根據自己國家的實際情況走的,并不是按照共産國際的指揮進行。

中共和南共,其實在發展的過程中,都不欠蘇聯什麼。沒有蘇聯,中共一樣能夠抗日,一樣能夠打赢解放戰争;沒有蘇聯,鐵托一樣能和德國人打得有來有回,人家靠的也是遊擊戰,并不是共産國際站在一旁吆喝指揮。

1977年來了一位世界級重量嘉賓,絕對是歐洲曆史上不可忽視的存在

相似的國家情況,造就了鐵托訪華

在1975年的時候,南斯拉夫的執行委員會主席傑馬爾·比耶迪奇來到了人民大會堂,鄧小平和譚震林等人也出席了這場宴會,雙方的談話非常愉快,在很短的時間内,都加強了對彼此的了解,比耶迪奇主席也同樣受到了毛主席的接見。

鄧小平當時提到了一句非常重要的話:“中南兩國都是開發中國家,并且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内,中南的都有着遭受帝國主義侵略和壓迫的共同命運,今天也同樣都有着反帝、反殖、反霸的共同任務。”

1977年來了一位世界級重量嘉賓,絕對是歐洲曆史上不可忽視的存在

毛主席還在這次會見中贊揚了鐵托,他說:“Tito,中文是鐵托,iron,不怕蘇聯壓迫!”到了這裡,中南兩黨之間那些曲折和積怨,基本已經被鋪平了道路,雙方的大部分争議都已經被消除了。

南斯拉夫也能完全感受到,這次中國擺出的是滿滿的誠意。

特别是在鐵托來之前的一段日子裡,外交部還專門組織了南斯拉夫駐華使節去湖南等地旅遊參觀;在鐵托來的前一天,外交部的負責同志還在考慮用怎麼樣的稱呼寫鐵托的座位卡,思來想去,還是用了“同志”二字稱呼鐵托。

一般來說,寫個名字應該就差不多了,可那時經過反複權衡,加上了同志。大陸也迎來了毛主席逝世後的第一位外國元首。

鐵托的到來,也就正式标志着中南兩國突破了曆史羁絆,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發展階段, 同時也拉開了外交工作的序幕,這是大陸外交曆程中的重大事件。

1977年來了一位世界級重量嘉賓,絕對是歐洲曆史上不可忽視的存在

上司人親自來到機場迎接,鄧小平此時已經複出了,他非常坦率地跟鐵托說:“過去我們兩家吵架,主要還是我們的不對,但也不能說你們做的都是正确的,那這樣,不如讓過去的事情一風吹,一切向前看,這樣你同不同意?”

要知道,當年的鐵托已經84歲了,可他依舊能保持非常靈活的反應速度。估計他也沒有預料到鄧小平能有這樣的表态,還非常高興地對身邊的随行人員說:“這個問題的解決,對國際勞工運動有着重大的政治意義。”

兩黨關系的恢複,同樣也是大陸對外關系的重大突破,對于中國來說,也是對過去的一些錯誤路線的糾正。這次,是鄧小平在對曆史問題“一風吹”、“一切向前看”的思想起到了重要作用,也是對之前極左思想的糾正,讓我們擺脫了在世界國際共運中的孤立狀态。

1977年來了一位世界級重量嘉賓,絕對是歐洲曆史上不可忽視的存在

會談的當晚,鐵托來到了釣魚台國飯店,84歲的鐵托還夾着兩瓶酒,對旁邊的随行人員說:“今天上午的會談可以說非常成功,為了慶祝兩黨關系的恢複,我們一起喝幾杯好好慶祝一下!”

當時,毛主席紀念堂還沒有正式對外開放,鐵托主動要求瞻仰一下毛主席。除此之外,他還興緻勃勃地爬上了長城,有講解員告訴他,在中國有着“不到長城非好漢”的說法,聽罷,他拿着身邊的傘,擺弄成劍的方式,讓身邊的人歡笑不已。

但是,誰又能想到,這看似行雲流水的會面過程,可難壞了我們的國家。在鐵托到訪的三天以前,甚至還在讨論“開前門”還是“開後門”的問題,最終按照多人的意見,為了能順利恢複兩黨關系,還是決定開了前門。

從制定會談方針開始,以及各種各樣的講話稿,如果一句話說不對都有可能改變了整個歐亞地區的走向,最後到各種事情全部安排完畢,鐵托的座位被貼上“鐵托同志”标簽為止,前前後後經曆了半年多的時間。

1977年來了一位世界級重量嘉賓,絕對是歐洲曆史上不可忽視的存在

在此前,中南之間的關系中斷了快有二十年的時間,加上在動亂期間,對于南斯拉夫的批判已經到了沒有回旋的餘地,這次對方的最高元首前來會面,而毛主席和周總理等第一代偉人也在一年前相繼離世,要解決這比舊賬,還是需要很大的智慧和魄力。

還好,一切都得以順利解決。在鐵托回國的時候,受到了幾十萬市民夾道歡迎,他在講話說公開表示,對于這次訪華非常滿意,這是一次非常偉大的經曆,将被他永遠記在心中。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