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世界知識産權日,從“雙向奔赴”看科技青年的創新創造力

2022年4月26日,是第22個世界知識産權日。今年節日聚焦知識産權與青年,主題是“知識産權與青年:銳意創新,建設未來”,旨在了解知識産權在全球範圍内如何支援青年的目标、幫助青年的想法變為現實、創造收入、創造就業機會并對周圍世界産生的積極影響。

這一議題其實并不複雜。進入21世紀以來,知識産權與青年們的彼此成就發生得尤為自然和頻繁,這主要源于國家、企業、個人都得以見證了時代科創力量所帶來的巨大變革。在這一背景下,鼓勵科技創新的企業成為香饽饽,在實作個人價值的驅動下,青年一代對科技型企業趨之若鹜;而另一邊,時勢同樣造青年,被譽為迄今為止最具創業精神、最具創新性和創造力的青年一代成為了科技企業争相網羅、培養的對象。

可以說,知識産權和青年的“雙向奔赴”首先應是雙方創新和創造力的共振,其次才是雙方攜手推動的創新和創造力共創,在這種共振與共創中,二者達成互相成就,使得更新、更佳的解決方案猶如雨後春筍般出現。

資料顯示,截至2021年,中國擁有科技企業145萬家,這些企業所進行的一系列科技創新不僅滲透到了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帶動了中國實力的快速發展,知識産權保護也迎來了更廣泛的探索和實踐。

中國專利申請量超過美國,泛網際網路行業成PCT申請第一大來源

知識産權展現了産業的核心競争能力,而專利申請量是知識産權的重要指征之一。根據今年2月世界知識産權組織WIPO公布的全球各國專利申請量排名,2021年,中國共申請專利69540件,蟬聯世界第一,同比增長0.9%;美國以總量總量59570件緊随其後,其中有一點中美雙方十分一緻,那就是這些專利的第一大來源都是本國科技企業。

世界知識産權日,從“雙向奔赴”看科技青年的創新創造力

在美國,諸如高通、通用電氣、思科、英特爾等知名企業在多個細分領域擁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中國同樣也擁有了一大批強大的科技公司,根據WIPO公布的詳細排名,華為以6952件已公布的PCT申請成為2021年最大申請人,OPPO、京東方、平安科技、中興通訊、騰訊等一大批科技網際網路公司榜上有名。

世界知識産權日,從“雙向奔赴”看科技青年的創新創造力

就技術領域而言,計算機技術在已公布的PCT申請中占比最大,占總量的9.9%,其次是數字通信,占比9%,中美兩國均在泛網際網路領域持續加大投入。

專利申請也見“中國特色”

由此可見,在政策支援和龐大的研發投入加持下,大陸科技産業取得了越來越矚目的成績。值得指出的是,中國科技企業的專利申請也充滿中國特色,主要展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以青年群體作為中堅力量。資料顯示,近年來,随着大陸科技人才總量穩步增長,大陸人才隊伍的結構也在不斷優化。脈脈研究院釋出的一項調查表明,大陸科技企業聚集了大量年輕、高收入群體,平均年齡僅二三十歲,非常“朝陽”。據公開披露資訊,華為和阿裡員工平均年齡為31歲,騰訊29歲。新生代網際網路公司員工平均年齡相對更低,如位元組跳動為27歲。這些誕生于千禧一代甚至于Z世代的科技青年們是數字原住民,成長于遍布移動終端和網絡互聯的環境,有着 “更數字化”的思維方式,目前正在平台的支援下,在科技創新和創造力上不斷“冒尖”。

世界知識産權日,從“雙向奔赴”看科技青年的創新創造力

二是專利主要出自于人工智能、資料處理、網際網路相關領域。這從近年來爆發式增長的人工智能産業上可見一斑,資料顯示,2019年,全球人工智能相關專利年申請量即超過12萬件,占全球申請總量的72%;2021年,這一比例仍高達52%,專利申請數量居世界首位。這些專利大多來源于涉足人工智能的網際網路科技公司,背後原因不難了解,近年來,中國科技網際網路企業持續發力,培育了大量人工智能新興應用場景,中國企業對知識産權保護的重視程度也空前提高,在積極布局專利申請上不竭努力。

三是市場轉化迅速。《2022年世界知識産權報告》指出,數字化是新的重大創新變革,它正在通過改變創新的對象、類型和過程,改變着當今的各個産業,而為實作經濟發展,新技術得到了大規模運用。事實的确如此,得益于完善的ICT基礎設施和發達的網際網路技術,中國企業的專利得以迅速轉化到産品應用,正為使用者提供更好的技術和體驗。

以中國企業專利榜單第二名的OPPO為例,其釋出的首款折疊屏OPPO Find N,即運用了先進的自研精工拟椎式鉸鍊技術,擁有125項專利,是目前市面上同類型産品折痕最淺的折疊屏手機,專利成果十分可觀。

在全球皆有着龐大使用者量的騰訊在不斷将專利儲備布局轉化為技術落地成果上的表現也可圈可點。為了給廣大使用者帶來更好的産品體驗,騰訊一直在研發技術以及創新方面加足馬力,以期通過創新技術持續不斷地給使用者提供優秀的終端産品,而這些終端産品,無一不有“十八般”專利。

世界知識産權日,從“雙向奔赴”看科技青年的創新創造力

去年6月,騰訊一項名為“支援百萬方超大規模視訊會議的全新設計方案技術”的專利拿下中國知識産權領域的最高獎項“中國專利金獎”。該專利能夠有效支撐騰訊會議快速擴容與疊代,提供在超大規模下保持超低延遲、超強抗性,保證騰訊會議超大房間裡的所有使用者可以随時平滑上下麥,體驗遠超普通視訊會議和直播連麥系統的音視訊體驗。

不難發現,面向C端的專利能夠在優化使用者體驗上大顯身手,與之相比,B端的專利則重在提升效率和産能,這一點在醫療上展現得尤為充分,而騰訊是這一領域的積極踐行者。資料顯示,2018年-2021年,全球共申請了8.4萬件數字醫療相關專利,其中騰訊的專利申請數量位列全球第三,其醫療AI專利涉及的方向包括乳腺惡性良性腫瘤、眼底病變、結直腸惡性良性腫瘤、肺結節與肺癌、腦惡性良性腫瘤、宮頸癌、肝癌等,相關專利在疾病篩查與診斷方向上的應用,大幅提升了檢查的效率和準确率,減輕了醫生工作量,讓衆多患者得到了更及時恰當的治療。

除此之外,刷臉認證、支付這些如今每個個體均習以為常的動作,背後涉及了大量的資料計算、傳輸和存儲,更關乎使用者隐私和資金安全,需要強大的網絡安全保障,而這一切都需要紮實的技術積累做支撐。

以知識産權為基,科技企業與科技青年“美好共振”

正是這些強大的知識産權積澱,為中國的科技企業築牢了科技護城河。而說到河,自然離不開水,對于科技企業來說,科技青年就是其中的水。

緣何全球青年熱衷于選擇科技企業一展抱負?首先是因為在科研上,平台能夠提供強大的資源和技術支撐,個體創新創造有着更高的自由度、配合度。以騰訊為例,其有着注重加強知識産權全領域開放合作的基因,十分鼓勵青年對接世界。據悉,騰訊長期為國際化青年人才提供個性化的國際合作項目提供鍛煉機會,助力青年人才積累經驗并提高能力。

其次,薪資水準福利待遇同樣充分展現個體能力水準和勞動成果。例如,為了讓更多科技青年參與創造,騰訊主張“重賞”。目前,騰訊公司内部已經建立專門的獎勵制度,向專利申請的發明人、設計人兌現獎勵金,對于員工來說,獎勵是對過去成果的肯定,也是對未來成就的期許,極大地調動了員工創新發明的積極性。

科技企業和科技青年在目标和精神上的“情投意合”更是二者達成雙向選擇的本質原因,其中科技企業對知識産權的保護有力支援了科技青年的創新創業目标,幫助他們将想法變成現實。據悉,騰訊自成立起即着手建立系統化、規範化的知識産權管理模式,經過20餘年的發展,這一模式也得到了不斷的優化和完善,有力促進了騰訊在創造、保護、管理、營運等方面的知識産權工作高品質開展。

值得指出的是,科技企業在創新與推動知識産權發展上也樹立了榜樣,而科技青年同樣是先鋒軍。不少國内的科技網際網路公司紛紛主動打造創新生态,模糊産學研邊界,加強跨界溝通與合作。比如,騰訊通過“犀牛鳥”計劃,主動建立企業、高校、科研機構的優勢資源關聯機制,攜手創造了更多原創性高價值知識産權。知識産權營運也是如此,騰訊持續開展了基于創新全過程、産學研協同的知識産權營運,以此提升知識産權評估水準和知識産權金融服務能力,讓青年在知識産權營運服務體系建設、知識産權幫扶工作中大有可為。

是以,基于知識産權,全球科技企業正在與科技青年“美好共振”。事實充分證明:當一個企業已經營造了重視知識産權的良好環境,它對于科技青年的吸引力也将呈指數級增長,因為企業在知識産權上所作的努力為科技青年們提供了最好的創新養料,吸引了越來越多優質科技青年的“圓夢”,并最終反哺企業本身。以騰訊為例,多措并舉讓其在知識産權方面取得豐厚成果,僅2021年,騰訊就申請了511件專利,位居BAT之首。

“青年的創造力與好奇心源源不斷,青年的聰明才智與勇往直前天然适合應對創新挑戰,而知識産權制度作為激勵創新的法律保障,為青年的争先突破和大膽創新提供了不竭的動力。” 知識産權報在第22個世界知識産權日的社論這樣說。

是的,科技青年與知識産權正在“雙向奔赴”,科技青年與最重視創新的科技企業正在“美好共振”。展望未來,青年将會在這個創新的時代繼續勇往直前,向着最明媚的春天進發。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