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出奇(1):“生活的玩笑”

作者:澹台浮萍夢

生活帶給我的驚喜過于出奇。從未想過當老師,以為配置設定教師崗已足夠驚奇,但更精彩還在後續,去幼稚園當老師。得知這個消息後的我,滿臉苦笑.......雖有想到,但内心對于結果的承認依舊還是花了一點時間。着實不想去幼稚園的原因:認為這是個一拳打在棉花上的地方,更何況不能動“拳”。原本中午還在想第二天上台講解的内容:準備介紹介紹學科背景,從社工的理念和角度講點積極的理念,做點心理建設,打打氣。下午結果一出來,心情壞到極點,内心壓抑着情緒。覺得我才是最需要做心理安撫的人。第一步便困難重重。随後就是各種非理性化的信念與理由在腦海裡抗争,糾結。最終回到現實,那句話“來都來了”起了很大的作用。既然是親自做出的選擇,就得為之負責。一切的委屈、不滿都需要自我進行消解與釋放。當一切情緒退去,接受事實與面對生活,人都能明白,隻是這個過程需要時間,有人短,有人長,不必苛求什麼。

每個人都扮演着社會角色,角色化生活才是常态。社會中的人都在扮演角色,與之相對應的是一整套相關的社會地位、權利、義務、規範、期待;我們極易産生角色化預期,但實際生活中,期待往往不盡如人意。這是“應然”與“實然”的沖突,這個世界應該是怎樣和實際就是怎麼樣,二者必然有差異。這種落差,帶來不滿足,不爽等情緒讓人很難受,向外釋放,灼傷他人産生沖突;向内保留,憋着更難,反而會加重。

美國心理學家阿爾伯特·艾利斯提出合理情緒療法:人的情緒和行為障礙不是由于某一激發事件所引起,而是由于經受這一事件的個體對它不正确的認知和評價所引起的信念,最後導緻在特定情景下的情緒和行為後果。

簡稱為ABCDE理論模型。

A(Activating events)誘發性事件;

B(Believes)由A引起的信念(對A的評價、解釋等);

C(emotional and behavioral Consequences)情緒和行為的後果;

D(Disputing irrational believes)與不合理的信念辯論;

E(new emotive and behavioral effects)通過治療達到的新的情緒及行為的治療效果。

以我分到幼稚園教學的感受為例進行分析:A 誘發性事件(被分到幼稚園);B信念(對去幼稚園教學不滿、配置設定過程不透明、連哄帶騙......);C後果(對安排與講解毫無興趣、情緒失落、什麼也不想做......);D與不合理的信念辯論(已然如此、服務情懷與奉獻、空餘時間長、短期的......);E治療效果(逐漸忽視非理性信念,接受事實,準備邁入新角色。)

看到事件背後的認識差異,方能了解行為。沒有誰是聖人,說事事看得開。一時的行為很多時候是長期積攢的信念集中爆發。但釋放完後,我們不得不看到另一面---福禍相依,沒有誰能說準未來和下一秒。情緒是人的作業系統,情緒觸發一瞬間,但調動理性需要很長時間。情緒是生存的本能。為什麼憤怒,邊界被侵犯;為什麼高興,需求得到滿足。情緒為生活增添更多的顔色。

當一切陌生時,内心還未找到依托,回憶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維克多·弗蘭克爾寫道:“回憶往事所産生的内心波瀾有助于囚徒填補精神空虛、孤獨和思想貧乏。思緒會插上想象的翅膀,回到過去發生的事情,盡管常常是回到一些不重要的瑣事。戀戀不舍的回憶使他們無比幸福,他們假裝自己是一個陌生人,生活在遙遠的世界,渴望能夠乘公共汽車旅遊、打開自己較高價的電梯大廈的大門、回電話甚至僅僅是打開燈。我的思緒常常集中在這些瑣事上,回憶讓人淚如雨下。”

從回憶中去尋求美好的,艱難地來為自己加油打氣。找尋現在與過去的相似性,以此來增加熟悉感與慰藉,增強心理能量。

談到幼稚園,記得大一的電影《看上去很美》,讓我重新認識了幼稚園、教育、學校等。電影概略為方槍槍在幼稚園的行為,對規範和期望的違反。幼稚園核心機制就是“小紅花”,是地位的象征。做得好,養成好習慣等就能獲得小紅花。方槍槍早期嘗試過努力去擷取,融入,但得不到、融不入,反而多次受老師的質疑。他是幼稚園最被孤立,原因是他拒絕接受同化。随後就是各種搗蛋行為來刷存在感,在小朋友之間宣傳李老師是妖怪、欺負其他小朋友等等。

幼稚園的孩子所對應的是埃裡克森的人格八段論中的幼兒期,這一時期孩子在探究他們能成為哪一類人,兒童檢驗各種各樣的限制,以便找到哪些是屬于許可的範圍,而哪些又是不許可的。行為受到鼓勵,兒童會形成主動性;行為受到質疑,兒童會形成内疚、缺乏自信心,欠缺主動性。方槍槍的妖魔化老師、欺負其他孩子的行為增加了其群體存在感,各種主動性地刷存在感。相反其他的孩子,各種行為都被老師教導,非規範行為皆受限制,由此帶來的便是生活在老師為他們安排好的狹窄圈子裡。

當兒童的主動感超過内疚感時,他們就有了“正視和追求有價值的目的的勇氣,盡管這種目的曾被幼年的幻想,被内疚、被對懲罰的丢魂落魄的恐懼所阻擋”的目的品質。

電影中幼稚園的可怕之處就在于集體人格對個體創造性的壓制,有主動性的方槍槍在其中屢屢碰壁。方槍槍以為跑出幼稚園就能擺脫”小紅花“,但看到的是社會的”大紅花“。小社會即大社會,是社會性的規範,而非某地特色。

教育的重要作用是社會化,幫助學生從自然人到社會人。在其中内化社會規範、文明禮儀、道德法制、集體意識、語言、文字等,裡面包含着人在社會生存所必要的素質。幼稚園的孩子應該是想象力和好奇心都最強的時候。這時很多人的教導與指引就是為其劃上一個安全圈尤為重要。

人的個性與社會性誰會更強一些,個性有時就是社會性,社會性有時又是個性。但社會性有時會壓抑個性的發展。

家庭、學校、社會三個地方貫穿一個人的一生。良師益友,一個好老師直接影響一生。教師如何幫助孩子啟蒙與開發智力是件特有考驗的工作。雖然有時候有的東西還是會受限,畢竟教育不僅是為了開發創造性而存在,還要為其他的功能服務。尤其是在一些地方,其他功能的重要性更加核心。

學校的标準,有時候很簡單。一張試卷,一個數字就可以為孩子定個标準。進而給孩子打上一個标簽,這是“好孩子”、“乖孩子”、“壞孩子”......标簽管理确實能節省認知成本,但标簽易産生的問題是印象管理,孩子的行為會往其中靠。根據庫利的“鏡中我”理論,人的行為取決于對自我的認識,而這種認識主要是通過與他人的社會互動形成的,他人對自己的評價、态度等等,是反映自我的一面“鏡子”,個人通過這面“鏡子”認識和把握自己。好成績就是好孩子,那孩子隻看中成績,忽視其他的發展。“壞孩子”之類的标簽還會産生污名化,既會産生刻闆印象,也會讓孩子在群體間受到極大的壓力。例如方槍槍的“狗頭軍師”标簽。作為教師,一言一行都會直接影響學生。這也是如此強調師德師風的原因。

不知道有多少人,像我一樣對大學專業談不上熱愛。但背後卻濃濃地專業烙印,很多思維方式會自動往這方面跳。

講了一大堆,說點更頭疼的事情。最近被孩子們的名字給整蒙了,名字又長,組詞規則又不熟悉。。到今天,二十多個名字,我一個也沒記住。作為一個名字特厲害的人,此刻遭受到巨大的打擊。這背後就是語言習慣的原因。過去長期接觸的是跟自己一樣的名字,其中命名規則、所用文字等,更熟悉。記得我以前不看球的時候,認為外國人的名字賊難記。但經過這兩年的看球,對外國人的很多名字已經逐漸熟悉。凡事都有一個由陌生到熟悉的過程。希望一兩個月後,我能記住所有孩子的名字。

如果隔行如隔山,那麼隔語言估計得隔大洋。

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今年上半年最大的感受。

因為即将邁入教師崗位,開啟支教生活。我不知道接下來會有多少精彩與苦澀,但記錄真實生活一直是在做。

PS:前不久,朋友提到讓我更新一個支教系列文章。也一直有想法,但名稱如何确定,思考了很久。最後不打算用支教生活系列等,雖然可能這樣更吸引人。但出于一些特殊考慮,我想了個簡單名稱:“出奇”。一來顯示這段經曆的特殊性;二來屏蔽一些沒必要的詢問。

更新時間上,争取周更。但計劃趕不上變化,外加是個“懶人”。

除更新“出奇”系列外,其他一些内容也會努力着更新。

最後,這篇文章本來昨晚就能寫完更新,但萬萬沒想到電腦黑屏,而檔案沒儲存,今天又重新寫。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