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0年伊始至今,香港已經曆五波疫情,本次尤其嚴重,在中央政府和香港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下,目前香港疫情已初步得到遏制。

2022年4月23日0-24時,香港新增429例确診(含19例境外輸入),新增13例死亡。自今年2月6日報告新增342例後,時隔77天,香港單日新增确診重回500例以下。同時,4月21日起香港開始分階段放寬社交距離等限制措施。
在這一波疫情即将結束之際,在市民的生活逐漸恢複正常之際,淺談一下個人對香港疫情的幾點思考。
一、論打疫苗的重要性
香港第五波疫情累計感染1189229人,累計死亡9036人,病死率0.76%(在這裡要說明一下,香港執行的“确診”标準是隻要新冠核酸或抗原陽性即算确診,相當于國内資料中的“所有核酸陽性感染者”,即包括無症狀感染者)。感染者裡,沒接種過和已接種一、二、三針疫苗的病死率分别為3.03%、1.02%、0.16%、0.04%。可以看到,沒接種過疫苗的病死率是已接種三針疫苗的近80倍。
再從另一個角度看,香港本輪9036人死亡,這是一個恐怖的數字!上海本輪已有30餘萬人感染,死亡人數也僅在兩位數。為何差距如此大?我們來看看兩地接種疫苗的比例,截止2月中旬,上海已接種疫苗比例95%,而香港僅有65%。
由此看來,接種疫苗的情況對有效預防、減輕症狀、降低病死率有直接關聯。打疫苗!打疫苗!這個不用多說。
二、老年人感染比例高,關注疫情下的老年人
本輪香港疫情,明顯感覺老年人感染比例高,且病死率更高。用資料來說話,在截至目前的感染者中,50歲以上有52萬人之多,占比43%;50歲以上死亡人數高達近9000,占比達98%。原因很明顯:
- 香港老齡化較為嚴重、占比高,56%的死亡病例是養老院中的老人。
- 因新冠緻死的老年人中患有基礎疾病的比例在92%。
- 老年人疫苗接種率太低,73%的死亡病例完全沒有接種疫苗。
老年人患病情況應引起足夠重視,對老年人群應有特殊的照顧方式,内地許多疫情地區應特别重視此點。
三、合理防控,充分考慮民生與經濟複蘇
香港在單日新增病例剛降至500人以内,即宣布分階段放寬社交距離等限制措施,包括恢複餐廳晚間就餐(可到22時)、允許不超過20人宴會活動、重開體育場和公衆娛樂場所、主題樂園開放(迪士尼、海洋公園已開門納客)、旅行社可以複辦本地遊團。可以看到,以上一系列舉措都是有利于民生與經濟恢複的。
與之相比,我們内地一些城市的防疫措施則顯得過于“緊張”與“保守”。香港之是以如此快放開某些限制措施是有前提的,比如必須嚴格執行“疫苗通行證”,4月30日起需接種兩針疫苗方可進入指定場所;餐飲業員工和就餐顧客必須遵守衛生防護措施,在非飲食情況下須戴口罩。
以上三點是個人的一些思考,無論如何,都希望大家好好看看香港的疫情資料,給我們未來的防疫舉措和心理建設能夠起到一定的借鑒作用。
#上海頭條##香港疫情##青島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