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新能源汽車、智能可穿戴業務相繼發力,靜待藍思科技“花開之日”

4月22日,藍思科技釋出了2021年度年報。雖然公司業績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下滑,但在一番抽絲剝繭後就會發現,公司隻是受到了疫情、缺芯等因素的影響,處于短暫的陣痛期。展望未來,公司在深耕消費電子主業的同時,持續發力的新能源汽車、智能可穿戴兩大業務,有望成為藍思科技的第二增長曲線,讓公司實作“二次騰飛”。

4月22日晚間,藍思科技釋出2021年度報告,報告期内,公司營業收入為452.68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22.55%,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20.70億元。

據公告透露,2021年公司在金屬業務、新能源汽車業務、智能終端整機組裝業務,以及光伏新能源業務等中長期發展戰略部署方面持續取得了進展,戰略合作客戶群體、市場占有率、新技術研發等方面也取得了新收獲。

在公司業務穩打穩紮的背景下,藍思科技為何業績卻出現了波動?這背後可能要歸咎于疫情反複、供應鍊缺芯、研發支出增加等客觀因素的影響。

“大浪淘沙始見金”

2021年四季度以來,受海内外疫情的影響,晶片短缺、原材料上漲等問題加劇,也讓公司部分從境外采購的原輔料等在跨境物流環節遇到了一定困難,多重利空的影響下,公司的業績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下滑。

在此期間,公司的股價也出現了波動。wind資料顯示,目前公司的估值水準僅為25.34倍PETTM,遠低于行業中位值40.59。對公司自身而言,公司的估值亦處于低估狀态,遠低于公司的曆史估值中樞31.22。

需要注意的是,其實這些問題不隻存在于藍思科技一家企業上,對于整個消費電子行業而言都是一個嚴峻的考驗。

在行業泥沙俱下的大背景下,單純從利潤增速的高低去評判一家公司的好壞顯然是有失偏頗的。當下,投資者更應關注的或許是公司的基本面質地,而業績下滑的相對較少則是該項能力最好的展現。

以華為公司為例,其消費者業務2021年收入同比下滑46%。華為布局的智能穿戴、智能汽車零部件和數字能源方面的新業務,已成為華為新的增長點。業内人士指出,受疫情、物價上升等影響,去年下半年開始,智能手機、個人電腦、電視等消費電子産品在全球的需求放緩。

因而,在行業逆境之下,才能看清一家公司的綜合實力,這不光展現在公司如何應對突發事件的手段上,更展現在管理層面對問題的态度上,而這種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一家公司在擺脫了短期的利空後能否重回正軌。

在最近的一次投資者交流活動中,公司明确表示,公司在新能源汽車、智能穿戴、消費電子金屬等重要領域的深度戰略部署、投資、技術研發都在有序推進,随着在這些關鍵業務領域進一步發力,以及客戶新産品的釋出、量産,公司組織架構和管理水準的優化提升,相信在新的一年公司能夠健康、穩健發展,未來幾年銷售額和利潤都很有希望獲得突破。

當有投資者問到,公司是否有信心繼續将主營産品的市場佔有率及客戶資源儲備保持行業領先地位?藍思科技的回答是肯定的,“浏陽園區預計2022年還會根據客戶需求增加兩個工廠生産手機後蓋,新能源汽車業務預計可以實作較高增長,智能穿戴業務預計可以實作較快速增長”。

新能源汽車業務高增長值得期待

從2015年開始,藍思科技就積極布局和拓展了智能汽車業務。

在新能源汽車供應鍊領域,藍思科技自身也有突出的優勢。圍繞智能駕駛艙及周邊結構件,藍思科技研發、批量生産了包括車載電子玻璃及元件、車載中控屏、B柱元件、充電樁、大尺寸新型汽車玻璃(如天幕、側窗、擋風等)等産品,并積極探索玻璃、金屬、藍寶石、陶瓷等新材料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應用。

目前,藍思科技已經成為特斯拉全球核心一級供應商,并與賓利、保時捷、奔馳、現代等20多家汽車品牌建立了長期穩定的戰略合作關系。

在年初的投資者交流活動中,藍思科技明确表示,對新能源汽車業務增長有信心,力争2022年實作較高增長。目前主要産品有中控組裝整件、B柱、儀表盤、充電樁等,同時還會開拓其他的部件,在黃花園區的車載募投項目年内會建設完成,春節期間都在緊張地進行大玻璃裝置的調試,上海臨港的汽車項目也會積極推進,内部正在做布局的規劃,同時公司還會對全球範圍布局進行規劃。

在新能源汽車領域,電子化、新能源化、輕量化成為行業的發展趨勢,行業正處于高速發展階段。

根據CleanTechnica網站公布的2021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資料顯示,2021年全球新能源車型累計銷量近650萬輛,較去年同期增長108%,其中銷量前20的品牌合計476.34萬輛,占全球銷量的73.3%。根據浦銀國際釋出的研究報告預測,2020年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銷量複合增長率将達到40%,到2025年全球新能源汽車行業規模有望接近6,000億美元。并且,随着電動化、智能化需求的增長,電子零部件占整車的成本将達60%-70%。

研究機構認為,随着政策端和車企端的加力,新能源汽車在全球市場的滲透正迎來新一輪提速,行業景氣不斷上行。據産業鍊資深人士介紹,藍思科技具備良好的成本控制能力及規模生産能力,借助特斯拉等新能源車品牌的高起點及電動化領域的先發優勢,未來有望切入全球更多汽車客戶配套體系。

據悉,在新能源汽車方面,藍思科技會把所有汽車業務的産能整合到黃花園區,有利于管理效率和良率提升。可以預見,待到藍思科技的車載募投項目完全建成達産後,有望成為車載玻璃及大尺寸功能面闆領域的頭部玩家。

加碼AR/VR業務,搶占元宇宙紅利

目前,藍思科技業務範圍已經形成消費電子、新能源汽車、光伏三大賽道。年初的投資者交流活動中,藍思科技對其中的新能源汽車業務、智能可穿戴硬體業務尤為看好。

藍思科技近期披露的《關于變更部分募集資金用途的公告》顯示,拟将“長沙(二)園智能穿戴和觸控功能面闆建設項目”投資總額由原來的15.15億元增加至54.06億元。對于39億元大手筆加碼長沙(二)園智能穿戴和觸控功能面闆建設項目,藍思科技回應稱,“預計現有産能将不能滿足客戶需求,智能穿戴業務有望成為公司未來重要的業務增長點”。

目前,藍思科技持續參與各個客戶的智能手表、AR/VR項目;在AR業務方面,玻璃鏡片的難度和挑戰較大,價值也更高;在智能手表方面的需求會有所增長,公司需要提前布局擴大産能。藍思科技預計,2022年智能穿戴業務可以實作較快速增長。

藍思科技5年前就開啟了AR/VR産品領域技術、産品等方面的研發和拓展,是行業内最早開始對光學、結構件及功能件模組開展研發、創新的企業之一,已有量産産品落地。目前,藍思科技在智能可穿戴裝置業務領域的主要産品有:玻璃保護蓋闆、藍寶石保護蓋闆、藍寶石及陶瓷傳感器元件、陶瓷機殼與元件、觸控顯示模組,金屬元件及塑膠元件等,并可提供部件貼合群組裝等配套服務。

根據市場調研機構IDC最新資料,2021年全球AR/VR頭顯市場同比增長92.1%,出貨量達到1,120萬台,預計2022年出貨量同比增長46.9%,至2026年複合年增長率為35.1%。分析師認為,虛拟現實(VR)、增強現實(AR)等技術的出現和快速發展,将催生出新的市場需求和市場佔有率,現下正是快速布局的最佳時機。

事實上,除了AR、VR相關技術研發,藍思科技也通過合作形式,凝聚行業夥伴推動該細分領域的垂直整合,持續提升智能可穿戴裝置的業務體量。随着VR與5G人工智能、雲計算等技術融合,VR應用正在加速邁向市場,藍思科技這一次搭上了元宇宙快車,有望在新一輪的智能可穿戴硬體的擴張潮中獲得更加快速的成長!

責任編輯 | 陳斌

新能源汽車、智能可穿戴業務相繼發力,靜待藍思科技“花開之日”
新能源汽車、智能可穿戴業務相繼發力,靜待藍思科技“花開之日”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