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又來一家,今年大廠沉迷換logo?

年年都有企業換 Logo,今年好像特别多。

繼比亞迪、愛奇藝、釘釘後,哈啰出行也在 4 月 24 日宣布更換 Logo 辨別,将名稱 " 哈啰出行 " 更改為 " 哈啰 ",取消了圖案元素,更注重文字。

又來一家,今年大廠沉迷換logo?

大廠換 Logo 時常會因為變化不夠明顯引起網友的調侃。

以小米的新 Logo 為例,雖然設計師講解了很多理念或展現美感之處,但在網友看來,這個 Logo 唯一的不同隻有背景框更圓潤了,是以戲稱小米是被 " 生活磨平了棱角 "。米粉們甚至紛紛表示,為雷總的 200 萬設計費感到心疼。

釘釘的新 Logo 同樣讓人傻傻分不清楚,看上去隻是翅膀的傾斜角度有輕微調整。

又來一家,今年大廠沉迷換logo?

當然,也有品牌的 Logo 調整幅度會比較大。

愛奇藝的 Logo 更換後,最明顯的差别就是原本在方框内的 "iQIYI" 破框而出,字型大小與 " 愛奇藝 " 三個中文一樣;哈啰出行則直接将 " 出行 " 二字删去。

" 設計師的錢真好賺 "、" 換了又好像沒換 "、" 某米看了直呼血虧 "......

每次伴随品牌更換 Logo 而來的,都有網友的各種神調侃。當然,還有背後企業在經營政策或方向上的更新。

哈啰出行此次将 " 出行 " 二字去掉,即是為了強調多元化的業務布局。哈啰靠共享單車起家,從與摩拜和 OFO 的大戰中存活下來并成功上市,2019 年開始逐漸試水兩輪車以外的業務,如順風車、電動車和本地生活業務等等。

在哈啰的官方 App 首頁的一級入口中,可以看到包括酒店、景點門票、火車票等分類,更像是一個綜合性服務平台。" 不止出行 ",在回答網友 " 不做出行了嗎?" 的問題時,哈啰官方微網誌給出了這樣的回答。

從哈啰單車到哈啰出行,再到如今的哈啰,兩次更名均象征着哈啰業務的大拓展。

比亞迪在今年 2 月釋出了集團新 Logo,距離上一次換标僅過去了一年多。直覺來看,與小米類似,比亞迪的 Logo 也主要是外部形狀有變化,是以有網友直言," 是和小米撞設計師了嗎?"

但實際上,比亞迪換标的真正意圖,或許是想讓自己的業務範圍和經營面更加清晰,向外界展示 " 家大業大 " 的實力。

又來一家,今年大廠沉迷換logo?

電子、新能源、軌道交通和汽車産業構成了比亞迪的四大主營業務。其中汽車闆塊在 2021 年迎來大爆發,新能源車的銷量達到 60 萬輛,遙遙領先于其他傳統車企和新勢力,今年 3 月的銷量甚至首次突破 10 萬輛,超過蔚來、小鵬們一年的傳遞量。

随後的四月,比亞迪直接宣布停産燃油車,成為首家徹底告别燃油車的車企。

又來一家,今年大廠沉迷換logo?

除了汽車業務出彩,比亞迪的手機部件群組裝業務同樣十分吸金,去年的總營收達到 864.54 億元,與汽車業務接近,占總營收的 40%。

愛奇藝換新 Logo 則是為自己的 12 歲生日造勢。長視訊平台集體 " 過冬 " 之際,愛奇藝需要嘗試打破正常、用創意為自己找到出路,新 Logo 英文文字 "iQIYI" 的破框而出大機率就象征着這一點。

有的品牌換 Logo 花費 200 萬(如小米),有的可能沒花錢,卻讓自家設計師 " 秃了個頭 "(如哈啰),但每次更換基本都能讓這些企業迎來了一波流量小高峰,無異于為自己創造了一個營銷業務和展示實力的視窗。

是以,新舊 Logo 差别不大也沒什麼要緊的。

ZAKER 新聞出品

文 / 鮑星娃

編輯 / 曾憲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