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文保知識|智慧消防的重要性——重讀《武林弭災記》碑有感

賊偷一半,火燒全部,

民間俚語非常形象地

表達了火災的慘烈程度。

曆史上杭州也是一個多火災的城市,

但記載火災的碑不多,

在杭州碑林,就有一塊,

它看上去并不起眼,

卻使人每每站立其前,

頓感驚心動魄,

仿佛在字裡行間燃燒着

警世醒目的熊熊烈焰。

這就是大陸迄今發現最早的記載火災的碑

一一《武林弭災記》碑。

文保知識|智慧消防的重要性——重讀《武林弭災記》碑有感

《武林弭災記》碑

杭州,舊稱武林。唐末五代以來,曾二度為都城。自南宋以來,随着城市的都市化發展,火災也發生頻繁,南宋、明末與清初是火災發生的三個高峰期。元代雖不屬高峰期,但元後期随着統治的腐敗,南宋時建立的防火設施漸遭破壞,火災也日趨嚴重。據《元史》等記載,在1286-1343年的五十七年中,發生火災二十餘次,平均三年就有一次。特别是元順帝至正(1341-1368)初年,發生了三次禍及數萬家的特大火災。《武林弭災記》碑所記載的就是其中的一次。

文保知識|智慧消防的重要性——重讀《武林弭災記》碑有感

火災原因分析

杭城多火災,宋時已然。究其原因,明田汝成的《西湖遊覽志餘》曾有分析:

其一,民居稠比,竈突連綿。

其二,闆壁居多,磚垣特少。

其三,奉佛太盛,家作佛堂,徹夜燒燈,幡幡飄引。

其四,夜飲無禁,童婢酣倦,燭燼亂抛。

其五,婦女嬌惰,篝籠失檢。

文保知識|智慧消防的重要性——重讀《武林弭災記》碑有感

對于元代至正初年的三場大火,《元史》并無詳細記載,由元代文學家楊維祯撰寫的這塊《武林弭災記》碑正好填補了這一缺憾。碑中寫道:“至正二年四月一日,杭城大災,毀民廬舍四萬有畸。明年五月四日,又災作于車橋。”其火勢如鳥孛、如掊沖,所指即炎,勢且逼西湖書院。”而當時的“在官正徒奔走莫遑救,武守府守雖亢而無所于用,”隻好“齊面火扣首曰火甯焚予躬勿民災也”。作者在碑文中贊揚一種做官應為百姓着想的獻身精神,而這種精神居然感動了上天,火勢立即改變了方向。我們不知道這是事實的陳述,還是文學家的願望。

古代杭州的城市建設與發展,多次毀于火災。這或許就是我們今天難得見到古代建築的原因之一。元代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曾贊譽杭州是“世界上最美麗華貴之城”。

文保知識|智慧消防的重要性——重讀《武林弭災記》碑有感

但這繁華之地也終于經不住一次次烈焰的洗劫。南宋的華麗建築有許多即毀于元代後期的大火,甚至皇室苦心經營的大内行宮,也未能免于在大火中“焚毀殆盡”(徐一夔《行宮考》),坐落在現碑林所在地的杭州府學,在元至正年間的大火中也屢次被大火吞噬。

文保知識|智慧消防的重要性——重讀《武林弭災記》碑有感

現杭州孔廟大成殿

幾百年來,火患給杭州的城市發展和人民生活帶來了巨大的災難,如何與火患作鬥争,遂成為杭州城市發展和保障人民生活的重要内容。

古代防火措施

元代,據《馬可·波羅遊記》載:杭州駐軍在夜間巡邏,既捕盜又禁民家點燈,如發現某家有燈火,即在門上作記号,次日傳至官府詢問。明代頒布的《大明律》,對失火罪與縱火罪作了明确的處罰規定:“凡失火燒了自己房屋者,笞四十;延燒官民房屋者,笞五十;因而緻傷人命者,杖一百;罪坐失火之人。”對縱火者加重懲罰,其中“因而盜取财物者,斬;若放火故燒官民房屋及公肆倉庫系官聚之物者,斬”。清代頻繁的火災,不僅引起地方官和學者的嚴重關懷,也深深地觸動了一般群眾的防火意識。

近年在杭州發現的“辟火碑”(詳情見漲點知識闆塊),即為一例,雖然它所反映的是一種消極的方式,但也說明了杭州城百姓對火災有相當的警覺。

古代消防工具

除了法律和輿論,人們還在與火患的鬥争中發明各種有效的滅火器具。近年來文物工作者發現了光緒十八年立,杭城佑聖觀巷内嚴聚興造的消防水龍。水龍由水箱、噴水裝置、噴槍、杠棒和擱架五部分組成。滅火時,輪番揿壓杠棒兩頭,帶動鐵杠升降,便能将水壓進噴水裝置,通過噴槍噴射而出。

文保知識|智慧消防的重要性——重讀《武林弭災記》碑有感
文保知識|智慧消防的重要性——重讀《武林弭災記》碑有感

古代水龍車滅火

這一時期還有一種單人操作的紫銅水槍。這種直筒形水槍分上下兩截,上截的下半部插人下截,下截底面有許多孔洞,使用時隻須将水槍置于水桶内,左手緊據槍身下截,右手不停地抽動上截,水即沖射而出。這兩種消防器具對當時的杭州及鄰近地區的消防,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古代消防水槍

在今天,無論是我們這個國家,還是我們這座城市,一方面是日新月異的建設,一方面又是火災造成的損失,在一聲聲的火警聲中,消防工作更是責任重于泰山。

當然和古代相比,我們今天的消防設施與技術有了長足的進步,有了一套完整的智慧消防,它包括智慧用電、聯網式獨立火災探測報警器、消防設施遠端監控系統。一經設定,我們的文物、曆史建築就像有了一雙24小時全天候的火眼金睛。重讀曆史,讓我們從消極防災,進步到積極防治,智慧消防就顯得更加重要了。

辟火圖碑

碑高150厘米,寬49厘米,厚25厘米。刻于清光緒八年(1882年),同善堂董事督工勒石。此碑額題“辟火圖”3字,陳其晉篆書。此碑于1993年3月從杭州市建國北路遊泳巷風葉弄4号丁肅君家征集。此碑具有濃厚的民間消防色彩,有較高文物價值。

文保知識|智慧消防的重要性——重讀《武林弭災記》碑有感

《辟火圖》碑

碑文:

《辟火圖》:壹六之精(壹六一詞出自《易經》:天一生水,地六成之,意為以水克火),龜蛇合形(古人常以龜蛇合體寓意能消災避害)。真武辟火圖,能返風滅火,屢著靈驗。浙省多火災,宜懸此圖鎮之。擇光緒八年,歲在元黓敦牂,畢陽寎月壬辰日辛亥時,日躔大梁,月離井,土在婁,木在昂,火在井,金在胃,水在奎。吉辰命陳訓導其晉摹篆,同善堂董事督工勒石,分置省城四隅,以析離龍之氣,并備民間摹搨雲。浙江承宣使者、長白德馨謹識。

供稿:鈕因莉

杭州市文保中心微信平台編輯整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