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非遺新視界|梅縣提線木偶戲:指尖懸絲舞出人生百态

非遺新視界|梅縣提線木偶戲:指尖懸絲舞出人生百态

指尖懸絲,唱、念、做、打,線下木偶,扭、掄、閃、搖,栩栩如生,活靈活現。

“給無知覺者以知覺,給無生命者以生命,用指尖懸絲舞出人生百态。”對于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木偶戲(梅縣提線木偶)”,省級代表性傳承人巫啟勝這樣形容。

非遺新視界|梅縣提線木偶戲:指尖懸絲舞出人生百态

演員在2.5米高的立體天橋式舞台上操縱木偶。受訪機關供圖

2009年被列入省級非遺名錄

梅縣提線木偶戲,客家人稱“吊線戲”,俗稱“線劇”,其曆史悠久,伴随客家人的第三次大遷徙,在明朝萬曆年間(1573年—1620年),由江浙地區經福建省流傳梅縣。

梅縣提線木偶的造形精巧、生動逼真,單個木偶高約為70厘米,與3條硬線、20多條2米多長的軟線相連接配接。“在我們制作的木偶中,最多的有50多條線,都是由一名演員操縱表演。”梅縣區木偶劇團演員張彥創告訴筆者,制作木偶需要經過造型、倒模、繪制等一系列工序,要花費一個月時間。

非遺新視界|梅縣提線木偶戲:指尖懸絲舞出人生百态

巫啟勝與團員們在制作提線木偶。 袁群華 供圖

據介紹,梅縣提線木偶戲是各種木偶戲和木偶舞台藝術形象中最完整、動作表演最複雜、操作難度最大的一個木偶藝術品種。表演時,木偶的動作全憑演員在高台通過手指連線操縱完成,有時一個指頭要操縱3根以上的線路,并通過由軟及硬、由硬至軟的不斷切換變化,使得木偶“能人之所能,能人之所不能”。

非遺新視界|梅縣提線木偶戲:指尖懸絲舞出人生百态

巫啟勝為木偶“上妝”。 袁群華 供圖

在木偶戲中,角色一般分為“生”“旦”“淨”“醜”“公”“婆”六大行當,表演程式為“唱”“做”“念”“打”,其中唱以古裝漢劇西皮、二黃腔闆為主,還有民間小調等。

在創作與探索藝術表演創新過程中,古老的提線木偶表演藝術在梅縣不斷推陳出新,成為集中州古音的漢劇、漢樂和中原古韻的客家山歌、民間小調,以及現代音樂歌舞、古裝戲與現代戲、神話劇與童話劇等多元而獨特的木偶藝術表演。

“如今的梅縣提線木偶戲,不僅具有戲劇通常意義上的文學藝術、表演藝術、舞台美術等,還包含了木偶造型藝術及中州古音、中原古韻的語言藝術等元素。”巫啟勝說,所有這些,都賦予了梅縣提線木偶戲鮮明的客家地方特色,使之成為不同于全國各地提線木偶戲的客家地方戲。

非遺新視界|梅縣提線木偶戲:指尖懸絲舞出人生百态

巫啟勝教授團員提線木偶技巧。 袁群華 供圖

2009年10月16日,梅縣提線木偶戲被廣東省人民政府列入廣東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2015年1月21日,梅縣區木偶傳習所被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基地。

在傳承堅守中向新而生

梅縣木偶戲藝術表演經曆了從興盛到衰落,又從沉寂到新生的過程。

1978年梅縣木偶劇團重新辦複至1990年,是梅縣提線木偶戲演出的黃金時期,劇團下鄉巡演受到群衆的熱烈歡迎,經常需要加演,群衆看後紛紛大喊“過瘾”。

上了年紀的老人回憶,一聽到木偶劇團要來表演,全村的老老少少都會放下手中的活計,搬着小闆凳齊齊圍坐在小舞台前,目不轉睛地看着幾個栩栩如生的木偶“唱念做打”,好似活的一樣,全村熱鬧得像過年。

然而,20世紀90年代初,受到多元文化的沖擊,古老的木偶戲漸漸被人們所淡忘,木偶劇團也經曆了在夾縫中生存的窘境。

“記得一次在江西表演,票賣不動,第一場台下沒幾個人,第二場幹脆就沒演了。”巫啟勝回憶,因為收不到門票錢,演員們都沒錢坐車回家,隻能打電報回劇團,預支下個月的工資,讓人送到演出地,才買到回家的票。

在最艱難的時候,巫啟勝還賣過豬肉、面包,憑着對木偶戲執着的愛,他咬牙堅持。“最慘淡的時候,一個月的工資才5塊錢,當時和我同批的團員一下子走了好幾個。”巫啟勝說。

市場的無情捶打,加之提線木偶絕技、絕藝的傳承難度相對較大,梅縣提線木偶藝術人才青黃不接、後繼乏人的情況日漸加劇。

為了改變瀕臨“斷線”的局面,在當地政府的支援下,劇團新招收了一批年輕學員,已達退休條件的巫啟勝重新傳回劇團帶新團員。

非遺新視界|梅縣提線木偶戲:指尖懸絲舞出人生百态

巫啟勝創新創作的提線木偶書法表演。 袁群華 供圖

“木偶劇團和山歌劇團融合發展後,目前我們共有70多名團員,大部分為90後,還有不少00後。”梅縣區山歌(木偶)劇團負責人賴瑜明介紹,現在已有黎為藝、李嘉珍、廖佳萍、陸怡婷、聶瑜5名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為梅縣木偶戲發展注入新活力。

培養人才僅是第一步,如何赢回觀衆,是劇團亟待解決的難題。

非遺新視界|梅縣提線木偶戲:指尖懸絲舞出人生百态

木偶舞蹈《封箱》斬獲廣東省第六屆嶺南舞蹈大賽表演金獎、作品金獎、創作金獎。 袁群華 供圖

在80後劇團新“掌門人”賴瑜明的推動下,一場大刀闊斧的改革開始了:

人偶合一的提線木偶杯花舞《杯花聲聲迎客來》赴珠三角巡演,梅州首部人偶劇《超級校園》備受低齡觀衆熱捧,《三隻小豬》《白雪公主》等兒童劇接連上演;《變臉》獲首屆中國木偶展演金獎,《海族總動員》獲第十三屆廣東省藝術節劇目三等獎,木偶舞蹈《封箱》獲第七屆群衆音樂舞蹈花會金獎及廣東省第六屆嶺南舞蹈大賽表演金獎、作品金獎、創作金獎……

非遺新視界|梅縣提線木偶戲:指尖懸絲舞出人生百态

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的人偶劇《海族總動員》斬獲第十三屆廣東省藝術節劇目三等獎。 袁群華 供圖

傳承不守舊,創新不離根。賴瑜明介紹,目前,劇團正計劃創排木偶山歌劇《哪吒鬧海》,在傳承堅守之中,推動梅縣提線木偶戲向新而生。

“這是一個很好的開始,傳承、創新、發展,梅縣提線木偶戲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看着舞台上練習提線木偶的小年輕,巫啟勝的手不由地舞動起來,又露出了燦爛的笑容。

原标題:

梅縣提線木偶戲:

指尖懸絲 舞出人生百态

【來源】南方日報·梅縣視窗

【文】南方日報記者黃韬炜

【圖】袁群華(署名除外)

【作者】 黃韬炜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用戶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