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讀君通識詞典已上線1871/2000詞條
今天是精讀君陪伴你終身成長的第3116天
01
“我老婆隻會洗衣做飯,沒辦法和我靈魂交流怎麼辦?”
一位男士在知乎這樣問道。
後面,他較長的描述了自己目前所面臨的困擾。
他描述自己的妻子,是個能把他的日常起居照顧得很好的一個人。
但是妻子的話很少,是以彼此的交流也很少,這讓他漸漸發覺自己與妻子都不知道該聊些什麼了。
他說:“她是很溫柔的一個人,但是也很寡淡,以至于我覺得有點害怕以後我們就真的要這樣過下去了嗎?”
他也細數了幾個自己與妻子的不同點。
兩人的消費觀有些不同,他認為可能是由于原生家庭的關系,即便他們家目前經濟寬裕,妻子也很節省,不太舍得花錢,但他是個比較追求生活品質的人;
兩人學曆不同,妻子是普通一本,而他是“top20”研究所學生,兩人在同一機關工作;
他認為妻子有些自卑,她沒有什麼朋友,平時也不太愛出門逛街。
妻子也與他的朋友圈少有交流,這令他覺得妻子并沒有真正融入他的圈子裡。
兩人結婚一年多沒有孩子,但他說看得出妻子很喜歡小朋友,但是又不敢要,因為以前妻子總跟他說覺得自己不夠好,當不了一個好媽媽。
最後他還解釋說,自己并不是嫌棄妻子的學曆,也不是想要抛棄她,隻是想要知道兩個人如何改變這一現狀,提升感情。
02
不知道大家是否有看過1992年的老港片《家有喜事》。
這位男士的困擾,讓我想起了電影中的大哥常滿與大嫂“程大嫂”的情節。
是的,電影中唯一沒有真名的重要角色,就是程大嫂。
程大嫂嫁給常滿後,可以稱為是一位名副其實的“賢妻”。
她不僅廚藝優秀,還能悉心考慮到每個人的飲食喜好;
照顧患有阿爾茨海默症的公婆也盡心周到,一家六口的日常生活都打理地井井有條。
溫柔善良,體貼丈夫,她每一天的生活都是圍着這個家打轉。
隻是進得了廚房卻上不得廳堂的她,漸漸令常滿心生不滿。
常滿嫌棄她衣着樸素,平日總是不施粉黛素面朝天,跟他去高檔餐廳也舍不得點餐,被服務員嘲笑,丢他的臉,逐漸懶得交流。
于是在公司身居高位的常滿,便很快有了外遇,與一位過氣港姐在一起。
常滿的弟弟都勸大哥回頭是岸,不要做對不起大嫂的事。
但是常滿怎麼會聽得進去?紙終究還是包不住火,東窗事發。
程大嫂一氣之下離開了這個家,并在小叔子的鼓勵和安慰下,去尋找自我,也漸漸活出了自我。
不必再做家務,伺候一屋子人的程大嫂,所有時間精力都能用在自己身上,喜歡唱歌的她在一家KTV當女郎,以靓麗的新形象出現。
而過氣港姐上位後,逐漸暴露出空心草包的真面目,粗鄙又邋遢,家裡變得一團糟。
常滿這才知道程大嫂的好,他後悔了,開始不停糾纏前妻,希望她回心轉意。
如此一來,身份調轉,曾經的妻子變情人,情人變妻子。
常滿在結尾為了與程大嫂重歸于好,在親人的鼓勵下,拿起玫瑰花向妻子求複合。
面對常滿的示愛,程大嫂對他說:
“不要再叫我老婆,我在的時候你又不緊張我,現在我要走的時候你又不想我走,你到底想我怎麼樣?”
随後程大嫂轉身離開,也引出這部電影的兩個結局。
第一個就是大家熟知的,大嫂原諒了大哥,合家歡的結局。
而第二個,是大嫂沒有接受大哥的示好,徑直離開了。
常滿與程大嫂的情節非常經典,也道出了許多婚姻家庭的不堪。
就像後面常滿三番五次想要追回程大嫂時,程大嫂對常滿說的:
“你追我的時候當個寶,當你老婆時當我是草。
我不要做你老婆,因為做你情人比做你老婆好多了。”
當妻子承擔起了照顧家庭生活起居的任務,無暇顧及更多的“情趣”後,就會成為那個丈夫口中“隻會洗衣做飯,與我沒有靈魂交流”的無趣的人。
可是他們卻沒有想過,是什麼讓本可以有趣活潑的妻子變得無趣。
03
曾經看到過一個短視訊,一位網友的女兒過周歲生日。
她和老公買了一個蛋糕,打算好好慶祝一番。
在要切蛋糕時,老公不知緣由地非要讓她親自切蛋糕。
不明是以的她切開了蛋糕,驚訝地發現蛋糕裡藏了一部新手機。
老公說,這部手機是給她的禮物,并告訴她:“第一年當媽媽,你做得很好。”
她瞬間感動,覺得一句“你做得很好”,就是對自己的付出最好的肯定。
婚姻的維持,是親密關系的延續,也是情感的延續。
這樣的延續離不開彼此的“看見”。
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需求金字塔中,“尊重”是第二層需求,屬于次層需求。
裡面提到,尊重的需要又可分為内部尊重和外部尊重。
内部尊重就是人的自尊;外部尊重則是希望自己得到别人的認可,受到别人的尊重、信賴和高度評價。
婚姻中的彼此,也同樣需要互相尊重。
如果一個人為了延續一段婚姻關系,而做出的努力不被對方所看見,反而被認為一切都是理所當然,漸漸地就會被打擊自信,帶來焦慮與失落。
就像有人說的:
“婚姻中你們是夫妻,但還要加一個身份,那就是好朋友。
好朋友就是TA的每一次付出,你都會心懷感激。”
是以,請記得“看見”對方。
“看見”就是此時此刻,我可以感覺你的情緒、尊重你的感覺、傾聽你的需要,它也是共情和了解。
如若連看見都做不到,那還談什麼靈魂上的交流?
隻有懂得換位思考,了解對方的不易,珍惜對方的付出,才能深切感受到彼此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