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别讓你的使用者變成電動車主

别讓你的使用者變成電動車主

在安利了多位親朋好友入手了廣汽豐田雷淩之後,近期的友好談話,更多是來自于車主朋友的換車需求,話題經常是電動汽車究竟如何,哪個品牌值得選擇。

這個問題用千人千面來回答,并不是一次偷懶。

比如,一位經常跑長途簽千萬大單的朋友,誠然不太适合純電動汽車,而無法實作充電樁自由的朋友,選擇純電動汽車也要謹慎而為之。

那麼,除了司機朋友别無選擇地成為電動“車主”之外,究竟市面上的電動車是什麼人在購買,是誰從燃油車主變成了電動車主?

别讓你的使用者變成電動車主

中國汽車市場從未有過如此大規模、如此快速的品牌和産品更替,曾經熟悉的品牌和車型一個個在我們眼前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新品牌和新車型,從造型到功能都讓人兩眼發光。

環顧四周,我們能看到的電動汽車,更多的是路上在跑的,那一輛挂着綠色牌照的網約車或者計程車,它們更多是政策傾斜之下的産物,無關選擇。

選擇燃油車還是電動汽車?這個問題跟選擇哪個汽車品牌雷同,更多的需要根據自己的用車環境和需求來選擇。

在汽車銷量無法大幅度增長的背景下,對于存量使用者的争奪成為車企銷量的一大來源。豐田、本田和吉利等車企的銷量大幅度增長,與之相對的是福特、現代和Stellantis等車企銷量的迅速下跌。

别讓你的使用者變成電動車主

仿佛在很久之前的幾年前,大衆、豐田和現代等等車企都搶着要年輕化,推出入門級車型搶占使用者第一台車,借此培育市場和使用者的品牌忠誠度。

一旦對品牌形成偏好和車型特定駕駛模式的習慣,要從A品牌換到B品牌,無疑是一次生态的變化,也是生活模式的一次變化,難度頗大。

從大衆更新到奧迪,從豐田上升到雷克薩斯,似乎是順理成章的事情;而從大衆換到豐田,從豐田轉到奧迪,那樣的變化簡直要經曆難以想象的長适應周期。

那麼,除了第一台車選擇純電動汽車,不管是增購還是換購汽車,有什麼原因讓一位燃油車主放棄了原有品牌而選擇一輛電動汽車,是哪種燃油車主會變成電動車主?

别讓你的使用者變成電動車主

每天與汽車在一起的那些日子,不管是動力表現、油耗,又或是日常使用過程中的各種小問題,還有維修和保養服務和費用,都是每一位車主對一個汽車品牌最為直接的感覺。

曾在一個汽車售後服務維修點現場,跟一位燃油車主聊起電動汽車。

他這一輛超過6年的3.0T車型,不低的油耗、費用不少的正常保養和不定期的維修,都讓他萌生對燃油車的拒絕。

或許并不是電動汽車有多麼美好,而是一輛燃油車的不良體驗,讓車主最終選擇了一輛電動汽車。

别讓你的使用者變成電動車主

當我們看回汽車品質和保值率排行榜,或許我們就能對當下的汽車市場電動化有另一個角度的了解。如果燃油車真的用得好,開得爽,又何以輕言放棄?

日本汽車市場對純電動汽車的需求可以說是全球最低,不僅僅因為這裡有全球三大的油電混合動力,更是因為日系汽車比其他競争對手更低的油耗和使用成本,除了傳統汽車品牌,就連特斯拉在這裡也毫無用武之地。

當特斯拉在北美、歐洲和中國銷量快速增長之餘,當新造車勢力展現了自主品牌的全新魅力之時,或許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廣大使用者對大衆、福特和通用等品牌的一次曆史總結。

或許我們去問問身邊的有車之友,對于更換汽車品牌,或者換一輛電動汽車這件事情,究竟哪個品牌的車主會給出肯定的答複,答案也就一目了然。

别讓你的使用者變成電動車主

電動汽車誠然有它自身的優勢,比如一張免費的綠色牌照、減免的稅費和更低的使用成本,有越來越多的初生車主選擇了電動汽車。

然而,能讓一位燃油車主有勇氣奔向全新的電動汽車,燃油車意想不到的使用成本和低于預期的品質穩定性,或許更是其中最大的助力。

每一台汽車銷量的流失,或許是競争對手過于強大,但更大的問題是讓自己讓尊貴的使用者失望了,問題涵蓋汽車本身到汽車售後。

與其去滿大街抓新使用者,還不如找機會彌補現有使用者受傷的心。

每一位使用者都值得嘉獎,那是真金白銀的支援與至高的信任,别讓你的車主變成了電動車主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