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夜讀|與《邊城》有關的呓語

與《邊城》有關的呓語

——讀沈從文《邊城》有感

引子:由四川過湖南去,靠東有一條官路。這官路将近湘西邊境到了一個名為茶峒的小山城時,有一小溪,溪邊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戶單獨的人家。這人家隻一個老人,一個女孩子,一隻黃狗。

我苦悶,彷徨,矯情。我相信奔波于浮躁城市,卑微小心活着的人們在某個停下來的瞬間,會覺得自己是孤獨可恥的;與其說是我翻開了這本不起眼的小說,倒不如說是她如淡菊般的憂傷氣質吸引了我,并與之産生共鳴,趟過流淌在沈從文筆下的潺潺小溪,我漸漸接近了他締造的那個純美的世界。

我在讀這本書的時候,那個屬于湘西的月亮悄悄地在對面的影視大廈廣告牌上探着頭,她毫不吝惜地把恬淡溫柔的月光播灑下來,有的打落在匆匆行人的身上,但他們絲毫沒有察覺,有的傾瀉在市中心明亮的廣場上,但更多的是被城市裡的燈火給沖淡了。月亮升高了。

這一本書,我把她形容成輕描淡寫勾勒出一幅安靜祥和的水墨畫。畫的題詞是一個字——夢。最初的時候,我以為湘西的那個小城是依然安安靜靜地在那等着我的。日思夜想,魂牽夢萦。總是想象着在微微小雨的輕撫下,踏着那安詳寂寞的青石闆路去尋覓翠翠存在過的痕迹。那裡有在河邊一邊說笑一邊忙着漿洗衣物的農家女;那裡有滑溜溜如泥鳅的頑童從小橋飛躍而下;那裡有光着膀子的挑夫,擔子裡,是他滿滿的喜悅;還有青衫白發的老先生,在喃喃地念叨着些什麼……我以為沈老先生要告訴我們的就是一個這樣的地方,告訴我們翠翠的哀傷。我被翠翠和二佬的愛情打動,我被那淳樸可愛的民風打動。《邊城》是一個愛情故事。一個發生在一個美麗的地方的一個美麗的愛情故事。總有一天,我會帶着行囊獨自去那個地方,盡管我的行囊裡裝滿了疲憊和迷惘。

夜讀|與《邊城》有關的呓語

國家在飛速地發展,社會也在悄無聲息的飛速變遷。随着市場化、城市化、工業化程序的不斷加快。傳統的鄉土型社會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新型的陌生人,無根人組成的社會。人人都成了候鳥。外出求學,務工的人員越來越多。電視上看到的春運,那火車站的陣勢如同打仗。樓上樓下的隔壁鄰居不再是敞着胸膛扇着大蒲扇互相串門的了。而是鐵将軍把關把自己和别人隔絕,再留一個叫貓眼的東西懷着猥瑣的心态向外窺視。合同,契約,法律這些成了人與人之間僅存的東西。我沉浸在一堆幾何圖形,煩瑣的公式,和論述解答之中偏安一隅。偶爾,我也向外張望,我看着爸爸媽媽每天東奔西走地為生活操勞,心中頓感酸楚。我,在鋼筋水泥鑄造的城市裡,眼睛裡倒影的是交織的車流和人流,每個人仿如木讷刻闆的傀儡表情呆滞行動僵硬。耳朵裡回響的是人們的甜言蜜語,爾虞我詐。高樓大廈越來越多,住的地方越來越小,人們的心也越來越小。人們說我們生活的地方要有光亮,這世界有了霓虹燈。可那閃爍的霓虹燈沖淡了那純白的月,也遮住我心中與生俱來的恬靜。我逐漸浮躁起來。總是覺得我要這個,我要那個。對着鏡子,我看到了另外一個人,他是那麼的陌生那麼的猙獰可怖,那不是我,那個跟外面表情僵硬呆滞的人們又有何差別。

冥冥中我能清晰地聽到時代程序那震天動地的車輪聲,如同木質的轱辘,發出一些刺耳的令人焦躁的“吱嘎”聲。在這個洪荒時代就已建成的巨輪的壓軋下,社會在扭曲,在變形,在斷裂。以我的卑微窺探社會的巨變,我無所适從。這樣的狀況下,愈發想念着那個小城。淡泊,甯靜,祥和。

夜讀|與《邊城》有關的呓語

那是一個晴朗的下午,窗明幾淨,從書架上翻出《邊城》,已是罩上一層薄薄的灰。用手一陣亂彈。翻過微微泛黃的扉頁,突然發現,心中的那幅水墨畫早已經如同浸水般模糊,淡去。緩緩地翻動着書頁,我卻注意看着太陽的動靜,最後,月亮爬了上來,心也飛了起來。沖破天花闆,躍出房頂,再往上,飛過霓虹燈,以及高樓大廈的遮蔽。在那裡,我看到久違的白月光。也就是這時,我在千裡之外的天際看着那個我認為一直實實在在存在的邊城從實體中抽離。和我一樣,它也在往上飛。星空下,隻有我和那座美麗小城,我絲毫沒有高處不勝寒的恐懼,有的是大鵬扶搖直上千裡的淩然之感,更是體驗到遺世獨立的坦然。我陶醉在這無邊無際的恬靜之中。輕輕的一個回頭,隻見那漫漫萬丈的紅塵才是自己的來處和歸屬,一身冷汗。如同兒時常做的噩夢,我從高空中跌落下來,耳邊是身體下落與空氣摩擦出的聲音,突然發覺可能我不會去那個我思念了無數個日日夜夜的地方了。因為,邊城不在那裡,邊城一直一直是在我心裡。心裡沒邊城,我去了那裡,我也找不到邊城。心裡有着邊城,天涯海角哪裡都是邊城。一個一直很遙遠的夢突然被拉到眼前也是一件很殘酷的事,因為這意味着我的夢碎了。興許,還意味着我成長了。更是覺得,《邊城》那字裡行間透露着的清冷與悲涼是在傳達一種多麼火熱的情緒。邊城還是那樣,我還能聽到那粗犷卻不失纏綿的鄉間情歌,是不是歸來的二佬唱給翠翠聽的呢?清冷的鐵索依舊年複一年地橫在那條不甚寬廣、卻清澈甘甜的河流上,見證着河邊浣衣農婦逐漸枯萎的容顔,河裡的新陳代謝生命循環。一切都是那麼祥和自然,我還是會想象着某個細雨的下午,我一個人惆怅地行走在霧氣萦繞的石闆路上,靜靜地聽鞋底敲擊石頭發出脆生生的“咯噔”聲,小雨灑在小河裡的淅瀝聲,任憑雨點打濕我的面龐,我寂寞的内心。呵,我甚至能夠尋着翠翠坐過的青石闆,那上面依稀留有她那淡淡的愁思,以及祖父那衰老嘶啞、卻關愛備至的聲音,告誡翠翠小心得坐瘡。

夜讀|與《邊城》有關的呓語

“到了冬天,那個圯坍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可是那個在月下歌唱,使翠翠在睡夢裡為歌聲把靈魂輕輕浮起的年輕人,還不曾回到茶峒來。

…………

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

無論我怎麼變,最後的結局總是哀傷的。對着這個失去了至親至愛的翠翠姑娘,我唯有一聲歎息。合上這本書,邊城赫然成了一個烙印,烙在我的心口。

夜讀|與《邊城》有關的呓語

來源|團結報

作者|劉佳

編輯|劉娜

監制|陳昊

精彩内容速覽一分鐘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