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和幾個朋友在餐廳吃飯。
旁邊一個大約 2 歲的孩子吃得特别香,「兩耳不聞身外事,一心隻管碗中飯」。
另一個稍大的孩子東摸摸西看看,媽媽不喂就不吃。吃到一半還跑出去玩了,把小祖宗哄高興了才肯坐下來,繼續着「飯來張口」。
同樣是孩子,怎麼差距那麼大呢?
家有兩娃的我一眼就能看出來,孩子不好好吃飯,多半是由于輔食添加期的習慣養成有問題。
如果從小就培養良好的進食習慣,根本不用追在後面喂飯。
要抓住寶寶自主進食的關鍵期,一旦忽視或者做錯,那就得一喂到底了。
今天,我們來講講什麼是寶寶的自主進食黃金期,以及如何把握這個時期,通過 4 點讓寶寶養成自主進食好習慣。
什麼是
自主進食黃金期

圖檔來源:站酷海洛
當寶寶有自己吃飯的意願時,會「發射」出一些信号,這時候最适合培養寶寶自主吃飯的能力,我們把它稱為自主進食黃金期。
一般來說,8 個月左右是寶寶自主進食的黃金期,但具體「因娃而異」。我們可以根據三個信号來判斷。
1
看到家長手上拿什麼都想去抓一把
寶寶特别喜歡抓大人手上的食物,雖然還不能有意識地把東西放進嘴巴裡,或者剛捏到嘴邊就掉了。
2
拒絕以前最愛的食物
當大人把寶寶喜歡吃的東西放到他面前,寶寶卻會毫不客氣地打掉;而看上大人手中的食物,嘴裡還會發出嗯嗯的聲音,這意思再明顯不過啦 —— 「媽咪我也想吃,快給我呀!」
3
模仿大人吃飯
寶寶會模仿大人吃飯時嘴巴反複咀嚼的動作、嘴唇摩擦發出的響聲、用筷子夾菜,并會誇張地砸吧砸吧嘴,還會用勺子去戳食物。
那觀察到這些信号後,怎麼做才能讓寶寶更好地學會自主進食呢?我們接下來從兩個方面來說。
自主進食黃金期
食物可以這樣準備
圖檔來源:站酷海洛
1
嘗試多種搭配,給寶寶選擇的餘地
有時候費盡心思給寶寶準備了一餐輔食,結果人家瞟一眼就扭頭走了,一點面子都不給。那種挫敗感啊,當了媽才體會得到!
後來我改變了「作戰手法」,一種輔食你不愛吃,那我多做幾道,總有一款能抓住你的胃吧?實踐證明真的很有用!
特别是當寶寶胃口不好的時候,多準備幾道輔食,用不同的食材、顔色搭配,加上漂亮有趣的擺盤吸引他的注意力,成功率會大大地提升。
2
手指食物,滿足寶寶自己動手的願望
如果寶寶剛有抓取食物吃的沖動,但因為抓不到、或者很難咀嚼而産生挫敗感,也在很大程度上寶寶降低自主進食的意願。
是以可以給寶寶準備一些大小和軟硬都适中的手指食物,不僅友善拿取,還能鍛煉寶寶的抓握能力。
自主進食黃金期
4 點進食習慣要養好
圖檔來源:站酷海洛
1
建立吃飯的儀式感
給寶寶準備一套專用的餐具,讓他和大人一起坐上餐桌,給寶寶建立一種「和爸爸媽媽一樣可以自己吃飯」的意識。
同時,吃飯時不要開電視,不要玩手機,也不要讓寶寶邊玩邊吃飯。營造這種儀式感就是為了告訴寶寶吃飯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需要大家共同認真對待。
2
不要邊吃邊喂
寶寶年紀尚小,很難規規矩矩地坐着吃飯。即便如此,也一定要堅持「吃飯就得坐在餐桌邊」這個原則,不能輕易妥協。
寶寶到處玩,媽媽追着喂,這樣不僅容易造成吃得過多過飽,自主進食也功虧一篑了。
而且,錯誤的飲食習慣一旦養成,以後再糾正就更難了。
3
飯後獎勵?NO!
面對不吃飯的寶寶,很多家長會脫口而出一句經典台詞:
如果不吃完飯,就沒有 xx。
為了得到這個獎勵,寶寶或許會很快吃完飯,但這完全是應付,随之而來的可能就是消化不良。
寶寶不想吃飯,或許是對準備的食物不感興趣;或許是烹饪方式太單調了;也或許是咬不動嚼不爛。
比如,試試用洋芋蕃薯雜糧代替經常做的白米飯,蒸煮炖炒焖換花樣,沒準兒寶寶就胃口大開了呢。
4
放手讓孩子自己來
圖檔來源:站酷海洛
面條糊滿臉、米飯掉滿地、湯水撒滿身,這種場景對一些爸媽來說估計很崩潰,忍不住就手把手代勞喂飯了。
特别是老一輩人會因為看不下去而自己拿勺子喂寶寶,結果是寶寶到了 20 個月以後才能比較熟練地吃飯……
但其實,和讓寶寶學會自己吃飯比起來,這些真的都不重要!
吃得亂、吃得慢,是大部分寶寶剛學時常有的情況,我們做家長的,隻要放寬心,多給寶寶一點時間。
怕飯涼了?可以加熱,不着急~
怕灑到哪兒哪兒都是?
墊個塑膠桌布在餐椅下,搞個吸盤碗,沒問題~
想孩子以後吃得好,自己就要佛系一些。
幹預得越少,寶寶可以自主吃飯的那天就來得越早。
寶寶在這個過程中自己選擇和搭配食物,還能幫助他做個有主見的人哦。
本文專家
李靓莉
合作專家
中國首批注冊營養師 / 複旦大學營養學碩士
谷傳玲
稽核專家
中國首批注冊營養師 / 首都保健營養美食學會理事
策劃制作
監制:蘭蘭
排版:小何
題圖來源:站酷海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