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普利茲克獎:少一些藝術崇拜,多一些人文關懷

正文共計:4282 字

預計閱讀時間:11 分鐘

迪埃貝多·弗朗西斯·凱雷 (Diébédo Francis Kéré)

他是2022年普利茲克獎獲得者。這是普獎曆史上的第一位黑人建築師,也是第一位來自非洲的建築師。

普利茲克獎:少一些藝術崇拜,多一些人文關懷

▲甘多國小 Arquitecturaviva

當人們好奇于他的作品時,你會看見一堆紅燦燦的,外表樸實的房子,甚至制造他們的材料都是極其當地廉價的黏土。以凱雷的第一個落成項目甘多國小為例,這樣的作品,外形與構造缺乏想象力,整體氛圍更是與藝術感沾不上邊,可是在非洲的布基納法索,這種建築卻切實地改善了當地人的生活。

普利茲克獎:少一些藝術崇拜,多一些人文關懷

▲布基納法索甘多村 Wikipedia

凱雷的出生地是在世界上最貧窮國家的最偏僻村莊裡——布基納法索甘多村,這也是世界上受教育程度最低的國家之一,全國識字率低于25%,一半多人都是文盲。除此之外,這裡旱季極長,氣溫高達45℃,雨季雖短,但暴雨卻沖得房塌地陷,導緻整個地區經常是沒水,沒電,沒有醫療機構,更沒有學校,人們的生存都是一個問題,更沒有錢來建各種建築了。

普利茲克獎:少一些藝術崇拜,多一些人文關懷

▲凱雷帶領村民試驗黏土磚拱結構的強度 Arquitecturaviva

凱雷深知家鄉環境的痛點,是以他的建築不僅通風透氣,寬敞明亮,還造價低廉,主要材料用的都是當地随處可見的黏土,加入一定比例的水泥,就能夠制作成堅固耐用的磚塊,用這種磚塊建成的建築能夠抵抗當地的暴雨。

普利茲克獎:少一些藝術崇拜,多一些人文關懷

▲凱雷帶領村民建造 Arquitecturaviva

建築改善了生活,其建造過程更讓家鄉人看到了希望。凱雷不僅自己募集資金,引進項目,還教授人們建造技術,為家鄉的男女老少提供就業機會。

普利茲克獎:少一些藝術崇拜,多一些人文關懷

▲鄉民們在為建設新社群出力 ArchDaily

以前的布基納法索,年輕人隻有背井離鄉才能賺到錢;現在凱雷将項目帶回來,人們便可以團聚又能養家糊口。

普利茲克獎:少一些藝術崇拜,多一些人文關懷

▲2021, 肯亞‘獅子’初創園區, 圖爾卡納湖, 肯亞 ArchDaily

凱雷用他的建築向世人展示:根植于當地,與社群共存,能夠擁有無限的力量。

| 你可知 普利茲克獎 ?

普利茲克獎:少一些藝術崇拜,多一些人文關懷

凱雷所獲得的普利茲克獎是建築領域公認的國際最高獎項,被譽為“建築界的諾貝爾獎”。一個獎項的含金量根本也是取決于獲獎者本身,普利茲克獎的獲得者們基本都是建築界的大師,群星閃耀,這也使得普利茲克獎在幾十年的時間裡迅速崛起,成為建築界公認的至高無上的大獎。

普利茲克獎:少一些藝術崇拜,多一些人文關懷

▲1979-2018普利茲克獎最佳建築子產品示範 Dezeen

翻看曆年來普利茲克獎獲得者的作品,會發現其評判原則似乎自成體系,包羅萬象,百家争鳴:從現代主義和後現代主義,從解構主義到高技派。人們一直以來對建築大師的印象都是擁有着大型的,吸人眼球的建築作品,而當他們獲得普獎的時候人們會覺得是一件合乎邏輯,情理之中的事情,更多是因為他們的作品符合建築市場的需要。

普利茲克獎:少一些藝術崇拜,多一些人文關懷

▲Diébédo Francis Kéré ArchDaily

這樣來看, 凱雷的獲獎似乎是一個意外。

普利茲克獎:少一些藝術崇拜,多一些人文關懷

▲2021 ‘獅子’初創園區, 圖爾卡納湖, 肯亞 ArchDaily

他的作品更像是一次建築實踐,使用的原則叫因地制宜,這在任何一個建築課程的第一節課中都會被提到。

| 談談 普利茲克獎 的轉變:

然而在對普獎曆年的獲獎詞進行研究後,可以發現普獎的價值觀在逐年慢慢地轉變,是以筆者認為凱雷的獲獎并不意外。

普利茲克獎:少一些藝術崇拜,多一些人文關懷

▲部分普利茲克獎獲得者合影 PritzkerPrize

普利茲克獎設立于1979年,在第一個十年中,其主要關注的點是從空間形式、曆史意義和社會功用三個層面展開,但更主要聚焦在建築本身的精神與審美層面, 以及對于空間的推敲,力求做到堅固,實用,美觀。

例如1983年,貝聿銘

普利茲克獎:少一些藝術崇拜,多一些人文關懷
普利茲克獎:少一些藝術崇拜,多一些人文關懷

▲1989,盧浮宮金字塔,巴黎 CNN

而到了90年代起,在第二個十年裡,随着普獎影響力的增長,關注點就更多的開始向社會性開始傾斜,開始聚焦建築對于人類,城市,環境的不同形式的聯系,評委們意識到建築周邊環境乃至整個城市狀況對生活在其中的人類都産生着深刻影響。

例如1999年,諾曼福斯特

普利茲克獎:少一些藝術崇拜,多一些人文關懷
普利茲克獎:少一些藝術崇拜,多一些人文關懷

▲2003,瑞士再保險公司大樓,倫敦 ArquitecturaViva

自2000年以後,普獎的關注點在環境層面明顯向“自然”傾斜,自然這一關鍵詞在普獎第三個十年的獲獎詞中出現的頻率激增,獲獎建築師們的作品在人類,城市,環境的聯系中都更多地指向了人類的次元,也開始強調建築的可持續發展,是以對其建造技術進行了關注。

例如2002年,格倫.馬庫特

普利茲克獎:少一些藝術崇拜,多一些人文關懷
普利茲克獎:少一些藝術崇拜,多一些人文關懷

▲1994, Marika-Alderton House, 澳洲 ArchDaily

2010年是普獎開始積極引導一種正向的價值觀,評判的關注點明顯轉向彰顯人文關懷與社會聯結的建築師。其作品在建造,環保與城市空間等層面的目的都轉向生活在其中的各個階層的人,甚至是切實地為社會中的弱勢群體解決問題。

在此之前的普獎得主,雖然其作品也在人類,城市,環境三個層面中凸顯其思考,但卻是風格迥異,百花齊放,商業氣息濃郁,是以目前這些活躍在主流建築市場的事務所和公司,雖然擁有明星建築師,但是他們卻不一定能夠拿普獎。

| 在過去的十年中,普利茲克獎所彰顯人文關懷與社會聯結最具代表性的建築師,筆者認為是以下幾位:

2014年,坂茂

普利茲克獎:少一些藝術崇拜,多一些人文關懷

多年來,坂茂和他的“紙”建築一直奔赴在災難的第一線,這些建造友善,造價低廉的紙結構房屋不僅是災民們的避難所,更成為了災民們的社群中心和精神栖息地,給予人們從災難中重新站起來的希望。坂茂的實踐擴充了建築師這個職業的範疇和角色:他們不應隻是為富人和開發商工作,也應該為所謂的“弱勢群體”做出努力。

普利茲克獎:少一些藝術崇拜,多一些人文關懷

▲1995,坂茂當地紙住房,日本 Shigeru Ban Architects

2016年,亞曆杭德羅.阿拉維納

普利茲克獎:少一些藝術崇拜,多一些人文關懷

真正讓阿拉維納與衆不同的,是他在智利社會保障住房上的投入。他的建築與設計讓弱勢階層獲得了可負擔的容身之所,并且降低了能源消耗,緩和了自然災害的惡劣影響,還提供了令人舒适的公共空間。富于創新和感召力的阿拉維納為我們展示了建築能夠怎樣改善人們的生活。

普利茲克獎:少一些藝術崇拜,多一些人文關懷

▲The Villa Verde, 智利 ArchDaily

2018年,巴克裡希納·多西

普利茲克獎:少一些藝術崇拜,多一些人文關懷

在他70年的建築生涯中,多西通過私人住宅、學校、銀行、劇院和低收入住房等多種建築類型的設計實踐,對印度建築及各個階層産生了巨大的影響。并出于印度貧民階層的關懷,他設立了同名基金會,在低造價住宅及城市規劃領域進行開創性探索。

普利茲克獎:少一些藝術崇拜,多一些人文關懷

▲Aranya低成本住房, 印度 ArchDaily

當然還有2022年,迪埃貝多·弗朗西斯·凱雷

普利茲克獎:少一些藝術崇拜,多一些人文關懷
普利茲克獎:少一些藝術崇拜,多一些人文關懷

▲外科診所和健康中心, 布基納法索 ArchDaily

| 為什麼普利茲克獎的價值進行了轉變:

首先是源于普獎自身的發展需要

若要成為世界級别的最高獎項,那麼其評委們就需要足夠睿智,評選程式足夠公正。普獎的前20年,大多數獲獎者的作品都是屬于現代主義,并且基本上都來自西方的發達國家。

普利茲克獎:少一些藝術崇拜,多一些人文關懷

▲弗蘭克.蓋裡,畢爾巴鄂古根海姆美術館, 西班牙 ArchDaily

于是進入21世紀後普利茲克獎就開始擴大國際影響範圍并試圖建立多元化的價值觀念,而且自蓋裡和紮哈之後,人們對于異型建築已經見怪不怪了,憑借強烈的個人風格形式建築獲獎的機會已經是微乎其微。

普利茲克獎:少一些藝術崇拜,多一些人文關懷

▲ 紮哈.哈迪德,梅溪湖國際文化藝術中心, 中國 ArchDaily

建築學“形式和手法”的發展進入一個瓶頸期,接下來的作品幾乎都是對以往手法的重複。

普利茲克獎:少一些藝術崇拜,多一些人文關懷

▲伊東豐雄,巴洛克國際博物館, 墨西哥 ArchDaily

這就需要普獎将其關注的點向社會與人進行轉移。從結果上來看普獎的政策是成功的,最近10年的普利茲克獎獲得者作品都在人文關懷與社會聯結方面展現出了自己的思考與行動,這樣的價值觀轉變也拓寬了普獎的評選範圍,開始越來越多地向低城市化和發展中的國家轉移。

第二是曆史和社會因素

普利茲克獎:少一些藝術崇拜,多一些人文關懷

20世紀早期風格之一 --- 包豪斯

▲瓦爾特·格羅皮烏斯,建築與藝術學校,德國 ArchDaily

曆史與社會是密不可分的。從工業革命,世界大戰,東歐劇變,蘇聯解體,到全球金融危機,再到現在的新冠疫情,每一次曆史事件的發生都給人類社會帶來動蕩,社會的關注點也一次次地随之轉變。

普利茲克獎:少一些藝術崇拜,多一些人文關懷

20世紀中期風格之一 --- 極簡主義

▲密斯.凡德羅,世博會德國館,巴塞羅那 ArchDaily

總結來說,人們先關注的是經濟。當經濟,資本高速發展時,是效率至上的,由此就催生建築學的各種主義,百家争鳴,人們對于建築的關注重點就會比較不同主義下建築本身的精神與審美層面。

普利茲克獎:少一些藝術崇拜,多一些人文關懷

20世紀後期風格之一 --- 高技派

▲倫佐·皮亞諾&理查得·羅傑斯,蓬皮杜中心,巴黎 ArchDaily

西方經濟發展後就會帶來資本全球化發展,而全球化無疑極大地推進了世界城市化的程序。當城市中的人口數量激增時,相應地就會産生各種問題,比如環境問題,社會公平,公共空間,貧困問題。社會的關注點就會慢慢向這些問題進行傾斜和轉移,最終又回到人類本身的底層需求。

| 最後,建築師的 職業精神 是什麼?

普利茲克獎用其這幾十年來價值觀的轉變來為建築師們表明答案:

普利茲克獎:少一些藝術崇拜,多一些人文關懷

▲Lycee Schorge中學圖紙 ArchDaily

其一,它是對建築技術理性、具體、細緻、持續的關注,反複推敲空間與功能,關注和掌握其建築成品的品質;

普利茲克獎:少一些藝術崇拜,多一些人文關懷

▲Lycee Schorge中學,布基納法索 ArchDaily

其二,它也是對社會各個階層的人文關懷,關注使用建築的真正群體。建築關乎的是目标而非實物,是過程而非産品。堅持建築師的專業精神和社會責任,對未來建築學的發展意義重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