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工信部續航測試法,到底靠不靠譜?為何與實際差這麼多?

“續航焦慮”曾是人們使用手機、筆記本電腦等電子産品時,因為電量過少而無法滿足正常使用,經常會遇到的一種負面情緒,而随着純電汽車開始普及,這種焦慮也随之傳染蔓延到了汽車市場。

究其原因,有以下幾點:

首先,目前的新能源汽車在動力電池技術方面已陷入瓶頸,難以在續航裡程上取得實質突破,滿電行駛500公裡的實際裡程,基本上已經是大多數電動車的上限,而在充電效率方面,純電車更是無法與“即加即走”的燃油車,相提并論。

工信部續航測試法,到底靠不靠譜?為何與實際差這麼多?

其次,從國内的充電基礎設施發展情況來看,充電樁系統尚未實作全面普及,且缺乏成熟的充電商業模式,與遍地都是加油站可用的燃油汽車相比,差距甚遠。

是以“充電難”依然是擺在新能源車主面前的一大難題,而續航自然也成為了大家購車時,最為看重的一項參數。

為了降低消費者購車時的焦慮,讓大家能夠直覺了解純電汽車在實際工況下的續航表現,國家也在去年10月開始推行一種名為「CLTC(China light-duty vehicle test cycle)綜合工況續航裡程」的名額,來替代大家所熟悉的NEDC工況續航裡程。

提到NEDC,大家一定不會陌生,燃油車時代,在NEDC工況下測出來的平均油耗往往是我們購買新車時,一個重要的參考名額。

它的測試邏輯及原理,是通過對車輛在各種路況下行駛狀态的模拟,完成一個完整的工況循環,并測出其平均油耗,一般包括一個郊區/高速工況,及四個市區工況,總裡程約在10公裡左右。

工信部續航測試法,到底靠不靠譜?為何與實際差這麼多?

測試車輛,會在不同的時速下完成測試,并包括加速、勻速、減速、停止等正常的駕駛操作,但由于其測試大多是在實驗室中完成,其測試溫度會固定在某區間,而空調、大燈、音響、座椅加熱系統等都會關閉。

工信部續航測試法,到底靠不靠譜?為何與實際差這麼多?

這樣測出來的油耗自然與實際情況偏差較大,加之這套NEDC工況模拟是源自歐洲,與大陸更為複雜的交通情況,有些水土不服,這也使得NEDC工況下的油耗成為了消費者眼中的雞肋名額,甚至有不少人認為是廠家用來糊弄消費者的把戲。

于是,不少國家和地區又在NEDC工況測試的基礎上,改進推出了新的測試标準,例如WLTC、美國EPA循環測試等,雖然這些新方法,延長了測試時間,綜合考慮車輛的滾阻載重等,還将車内電器的使用影響也加入了測試,但它依然無法準确模拟真實的國内駕駛環境。

工信部續航測試法,到底靠不靠譜?為何與實際差這麼多?

直到去年,由工信部研發的「中國汽車測試循環CATC」正式實行,才改變了此前的局面。該标準針對不同車型,共有8種測試工況,其中我們常見的CLTC工況,是其中一種反映輕型乘用車工況的名額。

工信部續航測試法,到底靠不靠譜?為何與實際差這麼多?

不過有趣的是,不少吃瓜群衆發現,許多在售純電車型的續航,在這套所謂的“中國标準”測試後,居然還高于了曾經的NEDC續航,這讓不少人對這套所謂的新測試法,提出了質疑。

例如,特斯拉旗下的Model 3 Performance車型,在之前的NEDC工況下續航為605km,而在改用CLTC工況測試循環後,竟然變為了675km,而在電池容量幾乎一樣的情況下,續航裡程有了這麼大的提高,明顯是因為續航測試标準的變化。

按常理來講,新的測試方法既然更接近國内實際路況,那麼測出來的續航應該比之前理想狀态下的測試結果,更加糟糕才對。

但其實這很好解釋。

CLTC工況測試循環與NEDC最大的不同在于,由于它針對中國路況而設計,其測試重點自然也放在了車輛“擁堵”情況下中低速的表現,包括怠速、頻繁加減速等城市駕駛常見操作,成為了測試的重點。

工信部續航測試法,到底靠不靠譜?為何與實際差這麼多?

而這恰好是擁有“動能回收”系統的電車,所具備的先天優勢,這樣測試出來的純電車續航裡程,自然就比NEDC那種“一路暢通”的模拟方式更長。

不過目前CLTC測試,也沒有考慮開空調等其他影響測試變量因素,是以其續航測試結果仍然與實際續航有着較大出入,但在廠家的宣傳中,往往不會提及這些資訊,這也一定程度上會對消費者的判斷造成誤導。

但即便如此,無論是NEDC還是CLTC這樣的官方續航測試标準,仍有它存在的意義。如果連CLTC續航都低,那實際續航肯定更差。是以,隻要不以CLTC續航作為參考的絕對值來使用,而是将它作為一種橫向對比的參考标準,其作用就很明顯了。

退一步講,若是沒有上述的官方的測試标準,讓一些“無良車媒”來進行所謂的續航實測,這樣測出來的結果,可能比CLTC更加不靠譜,消費者也會變得更加焦慮。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