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藍羽 朗讀┃藍羽
指導┃郭新愛 編輯┃丄學号
最近,無意中看到一個視訊,頗感不适。
視訊裡,高高大大的兒子弓着腰蜷縮在一個小沙發上,白發蒼蒼的老母親顫顫巍巍站在兒子面前,絮絮叨叨地囑咐着兒子。
兒子不斷唯唯諾諾地點頭,偶爾問一句什麼
如果說單看畫面還能勉強說一句母慈子孝,那麼母子對話的内容就令人瞠目結舌了。
原來,年邁的母親确診了癌症,馬上要住院進行手術,此時絮絮叨叨叮囑兒子,幾點吃飯幾點休息,晴天穿什麼雨天穿什麼,諸如此類,四歲孩子才需要被叮囑的問題。
那個看上去四十多歲的兒子,偶爾插話,也不是在關心母親的病情,而是問自己吃什麼,幾點睡,穿什麼衣服……

這個形同弱智的男人,智力正常,身體健全。之是以如此,是因為他習慣了人生被母親掌控。
從小到大,母親替他操持一切,也決定一切。小到衣食住行,大到念什麼大學,找什麼工作,和誰談戀愛,都有母親替他決定。。
明明是他的人生,卻活成了母親的傀儡!
愛德華有一句話,“家庭關系緊張,父母專制,不尊重孩子的人格,不講民主等因素,直接影響孩子的學習與人生。”
有多少強勢的父母,就有多少被父母以愛之名,束縛,甚至傷害的孩子。他們,後來都長成了怎樣的模樣?
一
有些孩子在強勢面前屈服
習慣盲從
最近,有個朋友傾訴,自己都30歲了,母親還習慣于事事幹涉他,打着為他好的旗号,讓他覺得格外壓抑。
朋友的話,讓我想到了自己的表弟。
我這個表弟,今年38歲了,名校熱門專業畢業,工作15年,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卻一直做着機關最底層的工作,每次升職加薪,都與他無關。
個中原因,竟是是表弟太聽話了!
表弟聽話,在家聽媽媽的話,在機關聽上司的話,獨獨沒有自己的主見。
這樣的人,或許是個好用的勞力,卻永遠不會被重視。
表弟的性格,是舅媽一手促成的。
舅媽是個極度強勢的人,不能容忍任何人的違逆。表弟小時候,稍有不順從,舅媽就是一頓暴打。
家裡人偶爾也會勸說舅媽,舅媽總是理直氣壯:“我是他媽,我能不愛他?我這樣做還不是為他好?
久而久之,表弟成了格外聽話的乖孩子,長大後就是習慣服從的老好人。
這樣的母愛,如同重重枷鎖,束縛了孩子本該飛翔的翅膀。
網上有一句話:“有時候,愛也是一種傷害。”
父母對孩子最殘忍的傷害,便是以愛之名,把孩子養成了自己的牽線木偶。“我是為你好”成了多少父母的口頭禅,多少孩子的緊箍咒!
在父母強勢的愛裡,多少孩子失去了自我,活成唯唯諾諾的樣子!
二
有些孩子在高壓下爆發
傷人自傷
我的學生小賀,是個暴力的孩子。
本該天真的小臉,總是帶着化不開的戾氣,看人的眼神,總帶着三分恨意。稍有不如意,就對同學拳腳相向。
因為打架,剛剛初二的孩子,已經幾次進出派出所。
有一次因為他打架,我請了他的家長。
小賀的爸爸是個高大的男人,一進辦公室,不問青紅皂白就是兩巴掌。
孩子的臉當時就腫了,嘴角裂開,血順着嘴角滑下來。
小賀不躲也不哭,看着爸爸的眼神,冷得像是淬了毒一樣。
那次談話,我才知道,小賀的爸爸奉行棍棒教育,小賀從小就是在父親的毆打辱罵之下長大的。
倔強的小賀,心裡如同藏着一座火山,勉強維持的平靜之下,是爸爸的傷害帶來的,無處發洩的憤怒熔岩。
稍有觸動,那岩漿就會噴湧而出,帶着傷害他人,也傷害自己的火焰。
如果說小賀爸爸的強勢造就了暴力的小賀,那麼接下來的故事就更加殘忍而令人觸目驚心。
這是幾年前的一個新聞。
12歲的男孩小吳,因不滿母親過于嚴厲的管教,含恨砍了母親20多刀,導緻母親死亡。
案發後,小吳面對警方的詢問,淡漠得令人心寒:“我就是恨她!”小吳這樣說。
到底是怎樣的傷害,讓一個孩子恨到要手刃自己的母親?
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為人父母,首先要教會孩子的,就是如何去愛。
但父母的強勢,卻讓親子關系尖銳如荊棘,讓彼此都受傷。在這樣的親子關系中,孩子感受不到愛,也不知道如何去愛。
如果父母給孩子營造的世界裡,隻有憤怒與斥責。孩子也隻會用仇恨與怒火回報世界。
三
做寬容溫和有智慧的父母
靜待孩子的人生如花綻放
強勢的父母,不是不愛孩子,而是他們的愛太鋒利太沉重,讓孩子遍體鱗傷,斷了翅膀。
都說“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父母為子女打算,不是處處替孩子做決定,而是為孩子鋪陳一片廣闊的天地,讓孩子在愛與包容中,自由生長,直到展翅飛翔。
責之有度,教之有方。聰明的父母,隻會引導孩子,而不會嘗試掌控孩子。
01
以寬容之心面對孩子的不足
曾經看過一個親子節目,讓媽媽和孩子分别給對方打分,結果令人吃驚。
每個孩子都給媽媽打了滿分,而每一位媽媽都挑剔了孩子一堆毛病。
想一想,當孩子滿眼崇拜地看着媽媽時,媽媽看着孩子的眼神,卻是滿滿的挑剔!
是不是覺得孩子很讓人心疼?
都說“金無足赤,人無完人。”
孩子從來沒有嫌棄父母沒本事,不能讓他含着金湯匙出生,父母為什麼不能用寬容之心面對孩子的不足?
網上有一句話:“寬容是消除人與人之間磨擦的潤滑劑,是消除彼此間猜疑積雪的陽光,是溝通彼此間心靈的橋梁。”
在親子關系中,同樣如此。
父母學會寬容,不對孩子求全責備,是建構良好親子關系的第一步。
02
以溫和的态度處理孩子的錯誤
古語說:“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大人都會犯錯,何況孩子?
面對孩子的錯誤,父母的氣急敗壞、打罵呵斥,隻會讓孩子恐懼,卻不能讓孩子了解自己錯在哪裡。
孩子或許會因為畏懼而避免類似的行為,但問題卻沒有真正解決。
父母的打罵,隻會讓孩子心存芥蒂,導緻親子關系産生隔閡。
是以,面對孩子的錯誤,家長不妨先保持冷靜,用溫和的态度弄清孩子犯錯的原因,然後陪孩子一起解決問題。
父母的溫和,會給孩子面對錯誤的勇氣,父母的鼓勵,會給孩子改正錯誤的動力。
03
做有智慧的父母,嚴慈相濟
抖音賬号“皮皮在農村”分享了一系列非常搞笑的家庭生活視訊。
視訊中的媽媽,無疑是強勢的。一言不合,便橫眉立目,口吐芬芳。
但是皮皮視訊的整體風格,卻總是非常的有愛而溫馨。之是以能如此,是因為那位看似存在感不高的爸爸,實在高明。
每每媽媽口吐芬芳情緒激動,皮皮的忍耐也要達到極限的時候,爸爸就會挺身而出,有時是巧妙地轉移媽媽的怒火,有時是露出一個寬厚的笑容。
皮皮爸爸的笑容,真的非常溫暖,連眼角的皺紋都透着慈祥。
在爸爸寬厚的中和下,媽媽的強勢變成了心直口快,口吐芬芳變成了風趣幽默。
這就是為人父母的智慧。嚴慈相濟,一張一弛,孩子才不會因為過度溺愛而放縱,也不會因為過度嚴苛而懦弱。
四
父母有智慧,孩子才能健康成長
父母不僅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更是孩子對這世界的第一次認知。
父母強勢專治,孩子的世界便冷漠而壓抑,孩子也會長成要麼刻薄要麼懦弱的模樣。
父母溫和寬容,孩子的世界也溫暖柔軟,孩子才能長成或者陽光豁達或者溫暖的模樣。
父母有智慧,孩子才能健康成長。
愛是守護與引導,不是掌控與專制。
既然為人父母,就收一收強勢的鋒芒,不要以愛之名,讓孩子遍體鱗傷,不要讓孩子品嘗絕望。
最聰明的父母,一定不是強勢的父母。
願每一個孩子都被溫柔以待,然後長成堅強勇敢,又溫暖善良的模樣。
作者 朗讀者┃藍羽
藍羽,來自新疆石河子,中學教師,科技創新輔導員,熱愛讀書與寫作,教育育兒文創作者。願用文字溫暖世界,希望每個孩子都能夠被溫柔以待。期待與更多同行相遇,互相學習,共同成長。
山伯教育指導┃郭新愛
郭新愛,深圳市某國小校長,一級教師,家庭教育指導師,寶安區先進教育工作者,曾擔任德育處主任,從事教育34年,熱愛書法和文學創作,作品屢獲各級各類書法文學比賽大獎,關注青少年成長、心理教育和親子養育綜合素質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