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憶張藩将軍:一粒刻骨銘心的花生米(一個醫生眼中的軍系列)

作者:大西北網

◆作者 劉恺

編者按——

《一個醫生眼中的将軍系列》是由原蘭州軍區機關門診部退休醫生劉恺先生近期推出的系列回憶作品,獨家授權大西北網刊發。劉恺早年在原蘭州軍區從事保健工作,和老将軍們有了大量接觸的機會,他以一個醫生的獨特視角,書寫與老将軍們接觸過程中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語言簡練質樸,文字情真意切,反映了老将軍們不忘初心、永葆本色的偉大精神,讀來讓人倍感親切,深受激勵。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和很強的教育意義。

今天,花生米對我們來說早已不足為奇了。

菜場、超市随時可以買到。可就這普普通通的花生米所牽出的一段往事,卻始終占據在我的記憶裡。

記得那是在一九七六年的初冬,一次我跟随蘭州軍區張藩副司令員乘火車去鄭州出差。

張藩将軍湖南浏陽人,一九二九年加入中國共産黨,一九三零年參加工農紅軍,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中将軍銜。

他參加過土地革命戰争、抗日戰争、解放戰争。身經百戰,屢建功勳。将軍的個子雖然不高,但體型勻稱,行動靈活,有一雙智慧的眼睛,和藹可親、平易近人、愛兵如子。

憶張藩将軍:一粒刻骨銘心的花生米(一個醫生眼中的軍系列)

張藩将軍

他患有低血糖,時常是以而暈厥,随身總帶有一個“強化麥乳精”的小鐵筒,高度約十五厘米。我記得上面好像有上海咖啡廠的标簽。裡面裝着不多的花生,這是将軍夫人彭克阿姨特意為将軍準備的。預防饑餓時低血糖的發生,必要時可以墊巴墊巴就能解決大問題。

在那個物資匮乏的年代,花生都是特供食品。司令部一食堂會不定期為首長們,每戶供應半斤或一斤花生,每斤售價四毛五分錢。

我們乘坐的是綠皮火車的軟卧包廂。

旅途中将軍嚴格遵守列車的送餐時間,不搞特殊化,每當飯點沒到感覺自己餓了,就打開了小鐵桶,取出5~6粒花生米,慢慢地放進嘴裡細細地咀嚼着。

突然火車的颠簸,一粒花生米不小心從手中掉到了餐桌上,彈了一下又掉到地下。

将軍連忙從卧鋪上站起來小心地移動腳步,向地下看去,像是生怕自己踩到花生米一樣。

我和警衛員戴榮生也發現了這一情況。看着首長低頭注視了這顆花生米,我知道他有想撿起來的想法,浪費本就不是他的作風,更何況花生米又是緊缺食品呢!

警衛員小戴想替将軍撿起來,依我對将軍的了解;他是不會同意讓我們替他撿的。

于是,我起身拿起餐桌下方的熱水瓶說了句:“首長,我們去打瓶開水”。又朝小戴使了個眼色,示意我倆離開包廂,小戴會意了,和我出了軟卧包廂。

随手将包廂的門拉到半掩半閉的狀态,因為,我和警衛員小戴的工作職責,要求在任何時候都不能離開保衛首長安全視線。

透過門縫,我看到将軍,先是站立了一會兒,似乎是适應一下列車的運作節奏,然後慢慢彎下身子,他是用右手扶着卧鋪邊沿,左手小心翼翼撿起那顆花生米,攥在手掌中,又緩緩地站起身重新坐回到鋪位上,然後松開左手撿起的花生米,右手指将那顆花生米輕輕地揉了揉,搓了搓,吹了吹花生的皮皮,像是很欣慰的樣子,嘴唇鼓起了小圓圓的孔,吸溜“嗖”的一聲吸入口腔内,津津有味地嚼了起來…

不知怎麼搞的!看到這一幕,我的鼻子突然發起酸來,眼前泛起了潮霧,連忙把頭轉向了窗外……

四十六年來,無論在何時何地,隻要一看到花生米,就會情不自禁地想起張藩将軍,想起他撿起花生米的那一幕,想起與将軍在一起的許多往事,連同耳濡目染中形成的優良作風和生活習慣,一起伴随我的記憶,便像烙印一樣,刻在腦海裡永志不忘。

憶張藩将軍:一粒刻骨銘心的花生米(一個醫生眼中的軍系列)

1976年初冬鄭州二七塔留影,河南省軍區汽車隊司機小杜拍攝,遺憾把我的頭沒有照上。圖中左一,劉恺,張藩将軍,警衛員戴榮生。

2020年4月18日

作者簡介:劉恺,牙醫。陝西渭南人,蘭州軍區機關門診部退休,甘肅省作家協會會員。
憶張藩将軍:一粒刻骨銘心的花生米(一個醫生眼中的軍系列)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