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矯若天龍垂晉陽!天龍山是個博物館

矯若天龍垂晉陽!天龍山是個博物館

MUSEUM

晉地寶藏·山西博物館之旅

天龍山是一座山。

天龍山不僅是一座山。

2021年的央視春節聯歡晚會上,

一則振奮人心的消息,

引起國人的争相讨論——

天龍山石窟第8窟佛首回歸祖國。

太原市天龍山石窟博物館更加名聲大噪,

更多人開始關注

這座曾經輝煌卻又遭受過慘烈破壞的名山,

也就越發體會到佛首的回歸是多麼不易,

意義是多麼巨大。

今天,

晉地寶藏的主角,

就是太原市天龍山石窟博物館,

一起來了解她的前世今生。

矯若天龍垂晉陽!天龍山是個博物館

▲山西晚報2022年4月21日報道版面

往期回顧

天龍山石窟的興起

天龍山位于太原市西南36公裡的呂梁山脈,主峰海拔約1700米,主要由東峰、西峰、柳跖峪和香爐峰組成,占地面積約為1.7平方公裡。天龍山之名,源于《易經》。據漢尚書左仆射兼中書侍郎平章事上柱國李恽撰的《天龍山千佛樓碑》雲:“夫龍者,潛即勿用,飛即在天”,故名天龍山。

全山蜿蜒起伏,盤曲環繞,上有石窟,下有禅林,林木茂郁,溪水長流,空氣清新,香花遍野。自古以來,它就是一處風景優美、景色宜人的名勝之地。

天龍山的人文曆史可以追溯到南北朝的東魏時期,即公元534年—550年,大丞相高歡進據并州為“别都”,就在這裡修築避暑宮,并開鑿石窟。随後在公元560年,北齊孝昭帝高演在這裡修建了天龍寺,并且在隋、唐、五代時期繼續修寺鑿窟,天龍山石窟成了大陸著名的十大石窟之一和佛教叢林。

矯若天龍垂晉陽!天龍山是個博物館

▲柳跖溝

如今的天龍山石窟博物館,集林、泉、寺、洞于一體,現存有石窟、古建、墓塔、碑刻、雕塑、壁畫等曆史遺存100餘處,是太原地區儲存東魏、北齊、隋唐時期地上文化遺存最豐富、最完整的區域之一,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機關。

天龍山分為東西二峰,25個洞窟分布在内,東峰名“仙宕山”,分上下兩層,上層4個窟,下層8個窟;西峰名“大佛山”,有13個窟。

此外,天龍山山麓河澗懸崖上還有五代至元明時期開鑿的5個洞窟,故天龍山石窟總計有30個窟,反映了各個時代石窟藝術的特點及其從南北朝至隋唐五代的發展過程,是研究大陸石窟藝術的珍貴資料,具有頗高的學術價值和藝術價值。

天龍山石窟的“數字展”

天龍山石窟,輝煌璀璨,但卻有一段難以泯滅的痛心曆史。上世紀20年代,天龍山石窟被日本古董商會等心懷不良者盜鑿一空,留下了滿壁鑿痕的洞窟,千瘡百孔、殘肢斷臂的雕像。

直至2014年,天龍山與國内外學術機構通力合作,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大英博物館、東京國立博物館等10個國家的30餘座博物館,采集到90餘件天龍山石窟流失造像的三維資料,實作了11個主要洞窟的專業數字複原。

如何留住曆史記憶、傳承中華文明?天龍山石窟數字複原展覽。該項目通過沉浸式影院、數字洞窟、全息影像等表現形式,讓天龍山流失海外百年、天各一方的造像數字回歸,虛拟合體,再現天龍山精美絕倫的石窟藝術。

截至目前,該展覽不僅在國内等一些城市展出過,還走出國門,在法國聖但尼市展出。與此同時,該博物館也推出了數字複原的線上展覽,僅上線的第一個月,點選量就超過了100萬。

科技賦能,讓文物“活”起來,是對劫後天龍山的一種慰藉。

館長推薦

矯若天龍垂晉陽!天龍山是個博物館

▲天龍山石窟博物館館長張君平

鎮館之寶

佛首,定格最美笑容

2021年7月,天龍山石窟第8窟佛首在海外漂泊百年後,正式“回家”。這是天龍山石窟第一件回到原屬地的海外流失文物,也是近百年來第一件從日本回國的天龍山石窟流失文物。這尊佛首,成為該館當之無愧的鎮館之寶!

天龍山石窟博物館館長張君平介紹,第8窟是隋代晉王楊廣屬吏劉瑞為其所開鑿,造像整體延續了北齊造像的風格,同時更加注重肌肉結構的寫實,身體部分的比例由“柱”狀至“管”狀演變,進而為唐代造像豐腴圓潤開啟了先河。

第8窟是天龍山石窟中唯一的中心塔柱窟,窟内北、東、西三壁各開一龛,龛内各雕一尊佛像,龛外兩側雕刻佛的弟子和脅侍菩薩。隋代的造像風格與北齊造像沒有太大的差别,隻是北齊風格的延續。其佛像頭頂肉髻低平,臉型長方,頸部較長,體态渾圓,但法衣簡潔平淺,線條也不夠柔和,棱角也較為突出,因而少了虛空飄逸之感。菩薩像一般都采用筆直的姿态,而少有身體扭曲的變化,略顯拘謹呆闆之态。

張君平說:“早期的佛教雕刻大多呈現出外來文化的影響,而從天龍山北齊石窟開始,佛教雕刻藝術開始步入了中國化的程序,直接影響到唐代漢式的佛教雕刻的形成。天龍山北齊石窟的重要作用便是承上啟下,開啟了唐代造像的先河。”

2021年7月,第8窟佛首正式回到天龍山石窟博物館,該館開辟了專題展覽,利用3D列印技術,呈現了第8窟的局部構造,給人身臨其境之感。在中心展櫃裡,佛首雙目微閉,笑意盈盈,似乎在訴說着回家後的欣慰和喜悅。

漫山閣内,藏有“東方維納斯”

第9窟為天龍山最大摩崖石刻造像,外建有宏偉的木構閣樓以保護石刻造像,稱為“漫山閣”。據張君平介紹,該石窟刻鑿年代為唐代,也是整個天龍山石窟儲存較為完整的一座,同時也是天龍山規模最大的摩崖石刻造像。

走入漫山閣,隻能用震驚兩個字形容。閣内佛龛分上下兩層。上層正中雕大型倚坐彌勒佛像,通高7.55米,下層雕三身菩薩像,正中為十一面觀音立像,通高5.5米。左為騎象普賢菩薩,通高3.95米。右為騎獅文殊菩薩,通高4.3米。中間的十一面觀音像端莊典雅、姿态優美、服飾華麗、栩栩如生,呈現出“曹衣出水”的塑畫風格,是極其珍貴的藝術精品,被譽為“東方的維納斯”。十一面觀音像這組雕塑藝術價值極高,曾被著名雕塑家傅天仇和錢紹武認為是世界之最。

張君平介紹,第9窟由外到裡,從上到下,無不顯現當時工匠高超的技藝和卓絕的智慧,是天龍山石窟當之無愧的代表和名片,尤其是唐代菩薩像神态高雅,姿态優美,體态豐盈的特征,被稱為“天龍山樣式”。

太原現存最古老的金剛力士像

參觀完天龍山石窟,天龍寺也是必須要參觀的地方。當你步入山門之際,率先映入眼簾的就是兩尊泥塑的金剛力士像。雖然看上去有些殘破,但這是太原現存最古老的金剛力士塑像。

天龍寺,建立于北齊皇建元年(560年),曆代均有修建。天龍寺是北齊、隋、唐、明、清時期太原乃至中國北方地區著名的佛教寺院,至今還儲存有北齊石質碑亭、晚唐泥塑、明初木建構築、北漢至清代碑刻、墓塔及石質建築構件等文物古迹。

山門前廊下的金剛力士塑像,為晚唐時期所塑,造型健美剛勇,肌肉飽滿強健,通過這一件件古老的作品,能感覺到工匠的獨具匠心,不得不說是泥塑作品中的佳作。

矯若天龍垂晉陽!天龍山是個博物館

▲天龍寺鳥瞰圖

蟠龍松,天龍山古八景之一

早在明代時期,天龍山就有古八景,其中一大景觀名為“虬柏蟠空”,說的就是蟠龍松,其形态之奇特,舉世罕見,堪稱“中華第一奇松”。

這株奇異的古松,形如華蓋,狀似蟠龍,自身扭成螺旋形,盤旋而上,宛如一條狂舞的蟠龍,是天龍山的迎客松。古松主幹高度約2米,但枝桠極為發達,盤根錯節地形成一個大傘蓋,冠蓋面積近300平方米,經過1000多年的曆史演變,靜候在天龍山門前。

矯若天龍垂晉陽!天龍山是個博物館

▲蟠龍松

天龍山蟠龍松年代之久遠,形态之奇特,單株覆寫面積之廣在國内實屬罕見。如今的蟠龍松長勢蔥郁、枝繁葉茂,人們敬仰它獨立天地、蒼勁博大的崇高品格。有詩為證:“老幹孤标香葉濃,陰森盤踞緣蒙茸,天功蜿蜒多神異,雲雨空山叢化龍。”

天龍山石窟博物館,從人文景觀到自然景觀,都呈現了曆史的滄桑,也呈現了龍城這片土地上豐富的曆史文化資源,漫漫長卷中的曆史故事。

萬谷空幽之際,遊覽天龍山石窟,冉冉升起之白霧缭繞于山中,飄渺虛幻,令人無盡遐想。

美哉,樂哉!

矯若天龍垂晉陽!天龍山是個博物館

▲天龍山之冬 @天龍山石窟博物館

矯若天龍垂晉陽!天龍山是個博物館

▲天龍山之夏 @楚雲飛

文|山西晚報全媒體記者 呂國俊 孫轶瓊 南麗江

通訊員 楊敬

文物 外景圖|天龍山博物館 楚雲飛

海報制作|山西晚報全媒體編輯 王辰翔 趙曼迪

圖檔版權歸原作者或機構所有

輯|山西晚報全媒體編輯 南麗江

稽核|方天戟

點選往期原創

矯若天龍垂晉陽!天龍山是個博物館
矯若天龍垂晉陽!天龍山是個博物館
矯若天龍垂晉陽!天龍山是個博物館

山西古代壁畫

|眩暈的山西古琉璃|《金瓶梅》與山西

山西琺華

|南涅水石刻.民間原力

錯金鳥篆銅戈

. 妖姬傳奇|嵌玉琉璃帶鈎.魏文侯之歎

矯若天龍垂晉陽!天龍山是個博物館

請按下面指紋關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