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彜族撮泰吉:穿越時光的永生花

作者:多彩威甯

地處黔西北高原的威甯自治縣,曆史文化底蘊深厚,千百年來,各民族在生産生活中創造了獨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在這塊神奇絢麗的民族文化高原上,被譽為“戲劇活化石”的彜族撮泰吉,恰似穿越時光的永生花,從遠古盛放到今天。

彜族撮泰吉:穿越時光的永生花

  撮泰吉演員

  撮泰吉流傳于威甯、赫章一帶,其起源的确切年代已不可考。據項目資料顯示,它由威甯闆底鄉文姓彜族世代傳承,目前的傳承人為該鄉曙光村一組的文道華。

彜族撮泰吉:穿越時光的永生花

  文道華在制作撮泰吉面具

  文道華今年78歲,12歲開始跟随父親學撮泰吉。據文道華介紹,撮泰吉發祥于貝谷凱嘎(彜語,今昆侖山一帶),其枝鋪就雲貴高原,果結在闆底鄉裸嘎院子(闆底鄉曙光村),是彜族先民祈求祖先保佑、趨吉納福的一種表演形式。

彜族撮泰吉:穿越時光的永生花

  撮泰吉面具

  “撮泰吉為彜文譯音,‘撮’為人或鬼,‘泰’為變化,‘吉’為玩耍、遊戲的意思,是以撮泰吉又叫‘變人戲’。”文道華說,他們每年會在正月初三到正月十五表演撮泰吉,旨在納吉祥,祈豐收。

  文道華介紹,撮泰吉表演内容有祭祀、耕作、喜慶和掃寨四個部分。表演人數通常為10至17人,其中有的扮人,有的扮獅子,有的扮牛,還有的敲鑼打鼓,配合面具、服裝、小木棍等道具完成。

彜族撮泰吉:穿越時光的永生花

  文道華在制作撮泰吉面具

  《威甯彜族禮俗》一書中的記載揭示了撮泰吉中幾個主要角色“撮泰老人”的身份之謎——“妮不摩”,九千九百歲;“阿大摩”,一萬一千九百歲;“阿博摩”,一萬三千九百歲;“啥布摩”,一萬五千九百歲;“罵哄摩”,一萬七千九百歲;“惹嘎摩”,一萬九千九百歲。

  “他們一個小一個兩千歲,‘惹嘎摩’是上天派下的天神,而我戴在臉上的面具所代表的‘罵哄摩’就是彜族長者。在‘惹嘎摩’的指導下,‘我’帶領‘啥布摩’‘阿博摩’‘阿大摩’‘妮不摩’走出森林,擷取種子、馴牛,并在土地肥美的地方生息繁衍,三收喜慶,直至人畜興旺,直至和美安樂。”文道華說。

彜族撮泰吉:穿越時光的永生花

  撮泰吉演員

  撮泰吉以古樸、神秘、獨特的民俗内容和藝術形式,吸引着中外文化學者和人類學者紛紛前來“解鎖”探秘;2006年,撮泰吉入選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文道華也成為撮泰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

  2017年2月11日,畢節彜族古劇《撮泰吉》受邀參加著名的法國尼斯狂歡節,在狂歡節開幕式上及花車大巡遊中展演,吸引了衆多眼球。

  對于撮泰吉的傳承,文道華的想法與時俱進。“以前是傳内不傳外、傳男不傳女,會撮泰吉的基本都是我們寨子裡的人,現在我想把它傳到外頭去。”文道華說,現在隻要有人願意學,他都願意傳授,他希望撮泰吉能得到更多人的關注,走進更多人的心裡。

  “我打算在村裡弄民宿,到時候把撮泰吉的文化元素融入民宿建設。”文道華的孫子文康進說,今後,他會尋求更多角度去宣傳和傳承撮泰吉。

  目前,除了文道華的後人學習撮泰吉,闆底鄉闆底國小也聘請了專業老師,在課餘時間傳授學生撮泰吉的相關知識和表演技巧,“大手牽小手”傳承,讓撮泰吉這朵奇花煥發時代的光彩。

來源:畢節日報

編審:少數真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