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湖陽記憶”之八十七:湖陽鎮庵人放荷燈

作者:邢少山
“湖陽記憶”之八十七:湖陽鎮庵人放荷燈

八十七、湖陽鎮庵人放荷燈

邢少山

放荷燈,是一種民間祭祀及宗教活動,用以對逝去親人的悼念,對活着人們的祝福,各地放荷燈的日子不同。荷燈指荷花燈,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燈盞或蠟燭照亮,任其漂泛,是為了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

“湖陽記憶”之八十七:湖陽鎮庵人放荷燈

明代萬曆以前,湖陽水災瀕發,這時的各小圩修防尚不能抵禦洪水。萬曆年間,後逐漸合并,重修堤壩,但“水患亦未因以稍彌”。康熙二年(1663年)、四十七年(1708年)兩次破圩損失殘重,到了道光三年(1823年),天不是下雨就是下雪,而且下得特别大,天氣也特别冷,處處冰天雪地。

“湖陽記憶”之八十七:湖陽鎮庵人放荷燈

原本冬季幹涸的石臼湖出現了連冬水,向湖陽的小圩垾以排山之勢撲來,當時因湖陽的圩堤低矮,加上地勢偏低,湖陽圩從陳韋村處潰破。當時陳韋劉夏損失格外嚴重,尤其是家中的男勞力由于救圩犧牲很多,許多家庭隻剩下女人了。第二年,劉夏陳韋幾家族人商議在村頭建一座鎮水庵。庵,本是女性修行的寺廟,以此來祈禱,借神佛功力降服災害,是以這裡又叫鎮鄉庵了,一直延持至今。另外,人們為了悼念失去的親人,每年都要舉行放荷燈的紀念活動。在我小的時候,我韋村的兩個舅舅及劉夏村的姑姑、表哥(名叫和生)都要在七月半接我們與看放荷燈。到了那裡,我們看到的鎮庵人一年一度的“放荷燈”傳統民俗活動,那更是一幅壯觀的場面。七月半,人們将各式各樣、五顔六色的荷燈,事先制作好,到那天先後放入湖中。這時,隻見數千隻大小各異的蓮花蠟芯燈,似十裡長街的燈火,将湖面裝扮得點點瑩瑩,五彩缤紛。

“湖陽記憶”之八十七:湖陽鎮庵人放荷燈

啊,“七月湖上放荷燈,獨愛燭明水中行。青黃色染映天邊,繁星飛落湖面中。”湖陽,就是這樣一個水鄉澤國,就是這樣一塊創造奇迹的地方。

中國民間的悼念親人祭奠,漢晉以後,宗教影響日益擴大。南北朝梁武帝崇拜佛教,倡導辦水陸法會,僧人在放生池放河燈。唐肅宗于759年诏天下設放生池81所。北宋真宗在1016年定佛誕日為放生日,八月十五為中秋節,屆時舉燈玩月,放河笙歌,“僧尼道俗盆養供佛”。宋代規定中元節各地燃河燈、濟孤魂、放焰口、演目連戲,不少詩人留下放燈歡騰的詩篇。此後,放荷燈在七月半舉行并流行全國,這成了人們的共祭日。湖陽鎮庵人用這種方式來表達悼念與祝福,表達生活在水邊上人對自然的敬畏與生存法則。 唐 •盧照鄰有《十五夜觀燈》曰:“錦裡開芳宴,蘭缸豔早年。缛彩遙分地,繁光遠綴天。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别有千金笑,來映九枝前。”

“湖陽記憶”之八十七:湖陽鎮庵人放荷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