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AI大模型價格戰開打,一年決勝負?

AI大模型價格戰開打,一年決勝負?

吳曉波頻道

2024-05-25 09:00釋出于浙江杭州巴九靈文化創意股份有限公司官方賬号

“當行業競争以價格戰的形式出現在大多人眼前時,往往意味着行業内的企業,已經到了勢同水火的地步。”

AI大模型價格戰開打,一年決勝負?

文 / 巴九靈(微信公衆号:吳曉波頻道)

你或許在影視劇中常見到這樣的場景:幾派勢力在争奪地盤時槍支舉起,彼此對峙,人人都不敢扣下扳機,人人又都想扣下扳機,一場火拼,一觸即發。

這叫做“墨西哥僵局”,指對峙的多方因互相牽制而形成的微妙平衡。

如今這種僵局,在AI領域被打破了。扣動扳機的人,是OpenAI。

5月14日,OpenAI釋出GPT-4的更新版——GPT-4o,并宣布向所有人免費開放。

一天後,大洋彼岸的槍聲終于傳來,火花劃過此處沃土。

5月15日,位元組跳動宣布旗下豆包主力模型,輸入價格為0.0008元/千Tokens(Token是大模型使用的輸入資料的最小單元,比如單詞或字元等)。

AI大模型價格戰開打,一年決勝負?

子彈開始呼嘯而過。

6天後,也就是5月21日,阿裡巴巴宣布通義千問主力模型大幅降價,主力模型Qwen-Long,API輸入價格從0.02元/千tokens降至0.0005元/千tokens,直降97%,立即生效。

四小時後,百度跳過降價,直接宣布,旗下大模型文心一言的兩款入門級産品ERNIE Speed和ERNIE Lite免費。

一天後,後知後覺的科大訊飛與騰訊,也紛紛宣布:訊飛星火API能力免費開放,訊飛星火Lite API永久免費開放,訊飛星火pro/Max API價格降至0.21/萬Tokens;

騰訊的混元大模型全面降價,其主力模型之一的混元-lite模型價格從0.008元/千tokens調整為全面免費。

……

槍響,人滅,在這種場景下似乎并沒有發生。但沒有人會懷疑,在接下來的時間裡,這種事情不會發生。

畢竟當一個行業的競争,以價格戰的形式出現在大多人眼前時,往往意味着行業内的企業,已經到了勢同水火的地步。

不過企業們對價格戰也有自己的解讀,例如火山引擎總裁譚待說:“虧損換收入不可持續,我們不會這麼做。”

又例如阿裡雲智能集團副總裁劉偉光說:“AI推理成本隻有每年有十倍甚至百倍的降低,才能真正推動行業各行各業的AI應用的爆發。”

若要再往前追溯,私募基金幻方量化大模型DeepSeek與智譜AI的入門級大模型降價得更早:

5月7日DeepSeek宣布将旗下大模型DeepSeek-V2的價格降到了每百萬token輸入1元、輸出2元(32K上下文);

5月11日智譜AI調将旗下入門級大模型GLM-3-Turbo(上下文長度128k)的價格,從0.005元/千tokens降低到0.001元/千tokens,而GLM-3 Turbo Batch批處理API便宜50%,達到1元200萬tokens。

不過,這是否意味着,普通人更有機會低成本乃至零成本的使用大模型了呢?

答案恐怕是否定的。

如今大模型主要存在兩種商業收費模式:

第一種是讓C端使用者付費,即ChatGPT Plus 20美元/月這種會員訂閱模式。

第二種是讓B端使用者付費,即開發者API調用服務,讓開發者接上大模型的“水龍頭”,用上裡面的“水”。

這次降價的正是第二種。

相較而言,B端市場比C端規模小得多,是以看起來聲勢浩大的價格戰,于企業方而言,成本壓力不算太大。

于普通人而言,人人都能低成本用AI的好時候,也尚未來臨。

與此同時,進一步的争議也随之而來:當國外公司卻想辦法努力奔跑保持技術領先,來奔向星辰大海時,國内公司卻都在商業化、卷市場佔有率?

比如黃仁勳說,我們公司從不談論市場佔有率,這意味着大家在做同樣的事;馬斯克說,我不關注技術壁壘,我隻關注創新的速度;奧特曼說,AI發展就像龍卷風,OpenAI要突破極限。

以上的話越看越鼓舞人心,但放到現實的環境中,當行業的上司者居于技術領先的位置,隻能不停地保持領先,才能持續獲得行業最多的資源。

這時的跟随者本就有多種方式追趕,充分的商業化可以為持續的跟随,提供資金耐力。

馬拉松跑到終點前,追随者超越領跑者的案例并不少見。

當然這當中還有種種問題,我們也請到了專業的大頭來解答。

AI大模型價格戰開打,一年決勝負?

這幾天,大模型降價的降價,免費的免費。照這個樣子發展下去,過兩天會不會有倒貼的呢,到時候你會怎麼選。

我的選擇是,誰家送雞蛋,我就選誰家。在發展到還沒送雞蛋之前,我從理性邏輯出發,講三個觀點:

◎ 首先,價格戰帶來了AI的全民普及。有人說,AI就像空氣,未來我們無法離開它。而大模型價格戰,恰如其分地扮演了“空氣淨化器”的角色。

百度、阿裡等巨頭紛紛降價,甚至免費,讓普通人也能輕松接觸到更好的新鮮空氣、更好的AI工具。

其實降價的根本原因在于大模型推理的成本也在逐漸降低,OpenAI在過去一年多的時間裡降價幅度達到了驚人的90%。

隻不過,OpenAI是一年時間内降了這麼多,我們是一夜之間降了這麼多,是以感覺沖擊波更大。

國産大模型的内心OS:技術上我暫時還超不過你,降價速度我還超不過你了?

AI大模型價格戰開打,一年決勝負?

◎ 其次,價格戰也帶來了行業内耗與同質化隐憂。

大廠們打得火熱,小廠們則可能面臨“滅頂之災”。

想象一下,小型AI公司在價格戰中的境遇,就像是一隻在大象腳下跳踢踏舞的老鼠,既要保持優雅,又要避免被踩城“鼠泥”。

價格戰還可能會導緻市場的資源錯配和浪費,過度的價格競争,會迫使廠商削減成本,進而在研發和創新方面投入不足。

這不僅不利于整個行業的長期發展,還可能導緻市場集中度過高,形成寡頭壟斷,進一步抑制市場的活力和創新動力。

◎ 最後,要打赢價格戰,就必須堅持創新、提供差異化的服務。

價格戰隻是百模大戰的第一回合,真正的“終極對決”,在于技術和服務的創新。

就像美食界的競争一樣,打折的面條,可能暫時俘獲消費者的胃,但真正讓人念念不忘的,還是那碗獨具風味的"秘制牛肉面“。

在大模型領域也是如此,價格戰之後,誰能做出那碗”秘制牛肉面“,誰就能在未來的競争中脫穎而出。

AI大模型價格戰開打,一年決勝負?

大模型的價格戰,并不可怕。價格戰的出現,有兩大原因。

第一個原因就是科技大廠的算力都有富餘。

中美摩擦更新的時候,中國科技大廠都怕斷供,就瘋狂地囤積英偉達的晶片,把算力資源迅速堆了上去。

後來華為的昇騰系列晶片做起來了,大廠們又進行了大量的采購。從百度和阿裡的财報可以看出,這方面的開支非常龐大,高達幾十億元。

不過,AI應用的推廣速度并沒有他們想象的那麼快,導緻算力處于空轉狀态,前期砸的資源被浪費。

現在大廠都在想辦法攤薄成本,讓算力滾起來。

值得注意的是,二手市場的英偉達晶片,現在不好賣了。

想賣給政府,政府不會要,他們隻會用國産晶片。想賣給雲平台,可雲平台算力富餘,沒必要再買新晶片。

我接到好幾撥美國來的電話,說能不能幫忙聯系一下,他們手裡邊有英偉達的A100或者H100。

第二個原因是技術和服務進步。

實際上,ChatGPT跟阿裡雲、百度雲完全不是一個概念。

ChatGPT做的不是公有雲,沒有考慮公有雲的動态分布,也沒有考慮企業應用場景,而是瘋狂在大模型上堆加資源。

AI大模型價格戰開打,一年決勝負?

反觀中國的雲服務商,就要為企業使用者考慮,讓他們在自家平台上把人工智能和大模型用起來,是以中國大廠的服務會更好。

不論是阿裡雲,還是百度雲,已經可以對原本的算力資源進行更大價值和更有效率的動态配置設定。

打個比方,原來100塊卡可以服務150個使用者,現在經過技術更新,100塊卡能服務250—300個使用者,無形之中就提升了算卡的利用效率。

算力資源的富餘,應用技術的提升,兩者疊加就有了打價格戰的基礎。

縱觀曆史,現在的大模型之戰,跟網際網路時代的千團大戰、打車APP大戰一樣,都給補貼,都給低價,殺到最後,隻剩兩三家巨頭。

預計明年上半年國産大模型就會決出勝負,公有雲市場也會發生變化。

誰在這上面占優勢,誰就可能把公有雲業務也拿下來。這也是阿裡雲率先降價的重要原因,它想守住優勢地位。

AI大模型價格戰開打,一年決勝負?

國産大模型突然發起價格戰,主要有三個原因。

一是國内廠商之間以價格戰來圈使用者;

二是國外實力更強的中低階競品已經免費,國内廠商以前的資費标準就廢棄了;

三是長文本應用和多模态需要更多Token,如果資費還維持不變,使用者的使用成本就會高得離譜,廠商就會成為平台孤島。

價格戰肯定不是好事,盡管價格往下走是必然。免費不是重點,模型的原理疊代、水準提升、多模态進化才是關鍵。

免費積累起來的海量使用者,有可能因為模型智能水準被甩在身後而一夜流失。

現在,價格戰成了國内廠商的傳播亮點。這是不對的,大家應該關心的是,在模型原理疊代、水準提升和多模态等方面的創新突破。

不同體量的公司,突破方向不一樣。資金淺的創業公司應該聚焦應用,模型的微調或RAG或場景化專業模型。

但是有實力的廠商一定要敢于做底層突破。不好好做作業,将來想抄作業都抄不明白,抄錯更是大機率。

照抄作業不行,照搬經驗也不行。想把網際網路思維帶到超級智能這一波,恐怕是對AI的價值源泉和發展範式有誤解,結果無異于自嗨。

中國網際網路沒能及時走向下一個時代,背後就是這種應用、流量、快錢思維在起作用。

人工智能時代,科技成為價值原力,面向AGI、EI、II的競賽,流量隻是依附于科技之上。

網紅意義上的流量,不會給AI産品帶來使用者忠誠度,尤其是通用生成式大模型,水準略差使用者就會瞬間流失。

沒有底層技術驅動的核心能力的持續進化,以應用場景去打造所謂強智能無異于空中樓閣。

最後我想說,AI必須普惠每個人,AI必須以人為本。

科技要有價值觀,科技越來越強大的今天和未來,科技及其業者應該始終想着幫助人、服務人,造福人類,而不是支配人,更不是控制人、驅逐人、擠壓人。

AI大模型價格戰開打,一年決勝負?

随着國外大模型降價和開源數量越來越多,中國大模型廠商宣布降價或免費,其原因主要是想要擴大使用者量。

大模型付費使用者規模有限,難以訓練出有用的AI,降價可以吸引更多使用者參與,提高資料規模,促進模型完善,同時也有助于擴大市場佔有率。

價格戰可以看作是市場競争的一種政策。

一方面,它有助于消費者獲得更低成本的産品或服務,推動技術普及和創新。

但另一方面,過度的價格戰可能會導緻利潤壓縮,影響行業的健康發展,甚至可能引發惡性競争。

大模型的付費使用者本來就不多,降價也不會給自己帶來不利影響。

面對大廠的價格戰,創業公司也要做好燒錢的準備,盡快形成自己的競争優勢。

創業公司要專注細分市場、提供差異化服務、加強技術創新或提高營運效率,還可以尋求合作夥伴或投資者的支援,以增強自身的競争力。

除了免費政策之外,提升技術水準是最核心的政策。

此外,還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來擴大使用者基礎:提供高品質的客戶服務和技術支援;與行業上司者合作,開發行業解決方案;通過教育和教育訓練提高公衆對AI技術的接受度。

“讓更多人用上AI”是一個應用層面的單向度的願景目标。從理論上說,AI技術的普及将帶來巨大的社會和經濟效益。

但實際上,大模型的投入産出比,并不符合這種預期。我們适合從底層研發角度,提倡打敗大模型的遠景目标。

本篇作者 | 梅浩宇 | 饒祖分 | 責任編輯 | 何夢飛

主編 | 何夢飛 | 圖源 | VCG

檢視原圖 589K

  • AI大模型價格戰開打,一年決勝負?
  • AI大模型價格戰開打,一年決勝負?
  • AI大模型價格戰開打,一年決勝負?
  • AI大模型價格戰開打,一年決勝負?
  • AI大模型價格戰開打,一年決勝負?
  • AI大模型價格戰開打,一年決勝負?
  • AI大模型價格戰開打,一年決勝負?
  • AI大模型價格戰開打,一年決勝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