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奈飛暴跌35%,知乎裁員!這屆網際網路媒體不行了?

奈飛暴跌35%,知乎裁員!這屆網際網路媒體不行了?

今年的春天有點異常。

4月19日,美國東部地區遭遇罕見暴雪,導緻5個州(紐約州、賓夕法尼亞州、緬因州、佛蒙特州和新罕布什爾州)30萬人斷電。按老祖宗的說法,這四月飛雪,得有多大的冤情?

奈飛暴跌35%,知乎裁員!這屆網際網路媒體不行了?

就在昨天,美股五虎上将奈飛(NFLX .US)暴跌35%,折人民币3500億市值就這樣被跌沒了。

或許,這是網際網路媒體的一個信号,曾經的那個歌舞升平的媒體時代,随着席卷全球的經濟寒冬的到來,一去不複返。一直以奈飛為學習榜樣的國内網際網路媒體一個個的跟着趴下。哔哩哔哩(BILI .US)跌7.93%,愛奇藝(IQ .US)跌6.70%,就連明天要港股IPO的知乎(HK 023090)暗盤也已經暴跌23.58%(截止撰稿時)……這到底是咋回事?難道是這屆網際網路媒體不行了?

今天咱們就來說說“人均985,年薪超百萬”的知乎,為啥不被資本市場看好?

一、周源的知乎,一個問答的黃金時代

1980年出生的周源,本是一名基層程式員,後來從上海來到北京,開始從事IT圈的記者工作。但天生的野心家從來就不缺乏尋找機會的能力。2010年,在第一次創業失敗後,周源打算做一個中國版的Quora,于是知乎就這樣誕生了。

2011年李開複的創新工場投了知乎的天使,從此知乎走上了不斷融資的道路。而知乎也從科技愛好者和從業人員交流的小圈子,逐漸擴粉。可以說,知乎是趕上了10年中國網際網路的紅利,然而,看上去專業、高大上的知乎卻始終不如更加下沉的頭條和百度,擴粉之路也走的不太順利。

即使在那波網際網路黃金期,也是要比擴粉速度的。沒有更多的使用者,就不可能有更多的廣告投放資源。于是,從騰訊投資到阿裡、搜狗、百度都為知乎投過錢。

奈飛暴跌35%,知乎裁員!這屆網際網路媒體不行了?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知乎的投資人要套現,總要賣個好價錢吧?畢竟,現在的網際網路大廠都一個個的在資本嚴冬裡倒下,再不套現就要被套。2021年3月5日,知乎終于熬到了在美股IPO的高光時刻,從此納斯達克的中概裡多了知乎(ZH .US)。

對于一家公司來說,上市不是終點,終點是盈利持續增長。而這個普通的道理放在知乎身上顯然是說不通的。因為知乎不僅一直不盈利,而且使用者增長也低于市場預期。說到底,問答、知識付費、付費閱讀、廣告投入都需要使用者不斷的增長。我們查了一下2021年知乎美股上市時的《招股書》顯示,知乎還在“商業變現的初級階段”。

奈飛暴跌35%,知乎裁員!這屆網際網路媒體不行了?

知乎2019-2020年營業收入構成情況

于是,聰明的資本想再養大一些,或許能賣個更好的價錢。

二、知乎,你是如何跌落神壇的?

我先來科普一下,本次知乎港股上市屬于雙重主要上市。一般中概在香港上市,可以走三條路:

自己把自己買下來先在美股退市再上,俗稱私有化,了解為贖身從良更為形象;找個中間商把美股那邊的先包下來再以此為基礎發憑證在港股上,俗稱二次上市。從整個過程看,美股和港股兩個市場存在價格的關聯性;兩個市場都吆喝,兩邊各自按照交易所的規則來上市,兩邊各玩各的,俗稱雙重主要上市。

大多數中概回歸,都是走二次上市,因為條條框框沒那麼多。那麼,問題來了,為啥知乎次輪港股IPO,要舍近求遠,放着康莊大道他不走,偏要走小胡同呢?

答案是,二次上市條件不滿足,因為兩次上市的時間離的太近,隻間隔了一年。按照二次上市的規定,需要有一個交易所兩年的合規記錄,知乎在時間上不滿足。

呵呵,足見知乎的股東有多着急了吧?

這些年,為了給資本爸爸們打工,知乎也在努力的嘗試做變現。從知識付費到直播帶貨,知乎都玩過,就是不太賺錢。于是,這兩年各大平台都開始向位元組看齊,做視訊。2019年3月,知乎就搞了一個APP叫“即影”。正如這個名字,即影3個月就被關停了。

實踐證明,山寨一個抖音,還是蠻難的。

奈飛暴跌35%,知乎裁員!這屆網際網路媒體不行了?

我司在知乎上叫“菠菜”這是我們日常的背景提醒

但是,這點小打擊是無法阻撓知乎搞視訊的決心。于是2021年知乎的周老闆官宣要做視訊化戰略。一波口号後,成立了一個視訊團隊。剛剛過去的3月份,知乎視訊老大蔡琳就悄然離去了。内部不是被轉崗,就是直接裁掉,隻有一部分還在做一些營運維護。

奈飛暴跌35%,知乎裁員!這屆網際網路媒體不行了?

摘自36kr

不過,這事之前知乎站出來澄清過,我們很重視視訊。然而知乎内部視訊的重要性已經被調整到社群部門中。視訊依舊可以在知乎上傳,但不會是最最重要的知乎主推位置。

在港股上市前夕,傳出這些,确實對知乎股價不利。

三、知乎的明天,是否會美好?

關于知乎暗盤暴跌20%以上,我想最近大家可能會看到的比較多。我再來科普一下啥叫暗盤。

暗盤可跟暗網完全不是一碼事,這算是港股特色之一。就是還沒上市,在主承銷商(券商)内部系統裡交易股份。這裡有個好處,客戶買賣的資訊不對外公布,是以才叫“暗”。簡單的說,你不知道是誰賣的,反正你隻知道股價變動這個結果(注意,這是合法交易)。

這事,既說明問題,又說明不了問題。

為什麼公司要上市,而不是在場外交易?就是為了獲得更多投資者的認同,是市場化行為。有人不看好是很正常的,何況港股,破發難道不是常有的事?如果把知乎暗盤下跌甩鍋給奈飛大跌的連帶效應,顯然有點牽強。奈飛失去俄羅斯市場,一季度減少70萬淨付費使用者,知乎又沒有。奈飛會員價上漲,知乎又沒有。這個影響,而當年螞蟻上市來比,連帶效應沒那麼大;知乎的核心問題,還是在自身的商業模式,需要新的亮點點綴。

想想2009年創業的哔哩哔哩,最早也是小衆高冷,可是說是自娛自樂。而B站現在營收667.6億港币,而知乎隻有70億港币,近10倍的差距!

小衆不是問題,賺錢才是硬道理。

B站始終是視訊的基因,而且更加下沉,在商業化和破圈的困境中掙紮。但B站看上去略顯單一的生态卻因自己的特色内容不斷的擴粉,比如年會,再比如自己投拍的紀錄片。B站已經走在一條油管YouTube+奈飛的道路上。

知乎也是我們星空财富的合作平台,我們這些年與知乎的合作中感受到,知乎也是想做知識視訊的,隻是在這個次元上尋找優秀的創作者,鳳毛麟角。要麼被别的平台簽了獨家,要麼有一兩個優質内容,無法批量穩定的貢獻内容産能。

奈飛暴跌35%,知乎裁員!這屆網際網路媒體不行了?

2017年那波搶人大賽

現在的内容平台,都開始搶人、搶版權、搶獨家,沒有視訊就沒法子把故事講大。或許,知乎在自己優質的專業性問答社群模式中,正在摸索另一條視訊化的道路。

畢竟,别人都做,你不做,以後估值還能錨定誰?

注:本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