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代連華

最近搬家,沒時間寫文也沒有時間追劇。
昨天累到腰疼,躺在那裡烤電,忙裡抽閑追了幾集《親愛的小孩》。
目前看到第八集,突然間有些洩氣。
任素汐扮演的女主方一諾,職業是位教師,十月懷胎産女後,身體虛弱需要照顧。
身為教師,方一諾遇事應該懂得如何溝通。然而,方一諾的溝通方式,卻讓人很無語。
她總是先入為主地揣摩别人的意圖,用批評的語氣教訓别人。
本來很簡單的事情,被她弄得很複雜。
結果就是,家裡家外雞飛狗跳,每個人過得都不舒服。
馬歇爾.盧森堡博士,在他的《非暴力溝通》一書中說:批評、指責、辱罵、歸類、比較以及評論等都是在評判人。
用評判式的語言進行溝通,最後得到的結果,往往不盡人意。
因為評判式語言溝通,往往會讓對方産生逆反心理。即使表面接受,内心也是心不甘情不願的。
評判式語言溝通,是一種情商低的表現。而改變溝通方式,不用評判式語言,就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評判式溝通,導緻絕對化的結論
方一諾生完小孩,因為身體虛弱而雇用了保姆。
保姆負責照顧嬰兒,用的育兒知識也是現學現賣。
但是,方一諾有自己的育兒理念。
方一諾堅持母乳喂養,保姆雖然持有不同意見,但是也沒有反駁。
有一天,方一諾發現保姆用奶瓶沖了奶粉,以為保姆在用奶粉喂小孩,當時就生氣了。
方一諾直接問保姆,你是不是給小孩子喂奶粉了。
保姆解釋說,自己沒有給小孩子喂奶粉,隻是沖了瓶奶粉給小孩子聞着,目的就是讓小孩子很好地入睡。
對于保姆的解釋,方一諾根本就不相信。
方一諾沒有親眼看到事實,但卻根據自己的判斷,就給事件下了結論,讓保姆很委屈。
沒有任何依據,就去評判一件事情,由事件落實到一個人身上,給出絕對化結論。而絕對化結論的後果,也可能會冤枉一個人。
不問青紅皂白,過于主觀的給事件下結論。至于真相如何,仿佛不重要。痛快了自己,委屈了他人。
生活中,許多人也會經常犯這樣的錯誤。不去觀察對方的言行及動機,先入為主直接下結論,這種溝通方式讓人很不舒服,沒有顧及到他人的感受。
評判式溝通,就會出現絕對化的結論,不容置疑。如果事情出現反轉,就會将自己陷入尴尬之中。
評判式溝通,指令産生逆反
因為溝通不順暢,方一諾成功趕走了保姆。
方一諾的老公肖路,隻好動員自己的老媽來照顧方一諾。
婆婆喜歡抽煙打麻将,怕照顧産婦失去人身自由,不想來。怎奈兒子相求,隻好來了。
婆媳相處,自然沖突重重。
方一諾首先就要求婆婆,不能抽煙,抽煙對嬰兒不好。
婆婆開始唯唯諾諾地答應。
結果,婆婆在外面煙瘾犯了,别人給煙就抽了。
方一諾偷偷聞婆婆身上有煙味,就生氣了,讓老公肖路去質問婆婆。
肖路不想激化沖突,就開始和稀泥,一邊哄着媳婦,一邊哄着老媽,不讓她們正面交鋒。
但是,方一諾簡單粗暴的指令口吻,終于激怒了婆婆。
婆婆帶娃歸來,方一諾直接問婆婆,是不是抽煙了,婆婆滿不在乎地說抽了。
一場唇槍舌劍,不可避免地發生了。
指令他人,會令對方産生逆反心理,事情往往朝着相反方向發展,而沒有達到自己的目的。如果你想讓對方有所改變,就不應該用指令的口氣去溝通。
評判式溝通中,指令式語氣給人居高臨下的感覺,會讓對方不想服從,更不會改變,甚至為了反抗,而更加變本加厲。
評判式溝通,指責反而忽略問題
方一諾産後身體虛弱,而她堅持母乳喂養,不得不半夜起來給孩子喂奶。
而她的老公肖路,因為白天工作繁忙,回家倒頭就睡,哪怕半夜推開他,也不會醒來幫忙。
方一諾暗自流淚。
負面情緒堆積在心裡,終于爆發。
方一諾指責肖路不體諒她,忽略她的感受。
起初,肖路還口是心非地承認自己有錯,然而指責多了,肖路就有些心理不平衡了。
肖路認為自己每天陪客戶,喝酒拉關系,也是為了掙錢養家,受到指責自然不開心。
其實,方一諾對于肖路的要求并不高,她隻是希望肖路,能夠多出一些時間陪伴自己和孩子,至于經濟方面,她并沒有過高的要求。
而肖路則是想掙更多的錢,讓自己的妻兒過上好日子。
為了過上好日子,肖路拼命工作。
方一諾的指責,加劇了兩人之間的沖突。
每天下班,肖路甯肯坐在車裡聽音樂,也不想回到家裡。因為回到家裡,他就需要面對方一諾的指責。
指責的本質就是,當我們不順心時,首先想到的是對方有什麼錯,而沒有明确自己的需要。
評判式溝通中,指責隻會混淆真正的問題,問題沒有解決,卻把責任推給對方。這樣的溝通方式,隻會加劇沖突,而忽略了自己真正的需要。
好的溝通是解決問題,讓生活更美好。
而批評、指責、絕對化下結論、指令等評判式溝通,不僅沒能為生活錦上添花,反而雪上加霜,讓沖突更加激化,最終毀掉你的生活。
溝通過程中,與其絕對化下結論,讓你的舌頭搶先于思考,不如仔細觀察,然後有的放矢,這樣會更讓人接受。
與其指令,不如請求。畢竟,讓對方服進而又過于強硬,是行不通的。
與其指責,不如明确自己的感受,讓對方明白自己的心意,把沖突消滅于萌芽狀态,關系才會越來越融洽。
評判式溝通,是情商低的表現。而情商高的人,都會好好說話去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