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十年堅持 成就輝煌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黃沙始到金。黨的十八大以來,大陸新能源汽車産業從小到大、從弱到強,譜寫十年輝煌成就。

4月18日,國家統計局釋出資訊,中國第一季度新能源汽車産量134.6萬輛,同比增長140.8%,産量增長規模客觀。從2011年的産量不足1萬輛,到2018年首次突破100萬輛,再到2021年突破350萬輛,每一次“量”的突破都标志着大陸新能源汽車産業不斷實作“質”的飛躍,實作從“跟跑”到“領跑”的跨越式發展。

市場規模屢創新高。大陸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根據此前中國汽車工業協會釋出的資料,2021年,大陸新能源汽車産銷分别完成354.5萬輛和352.1萬輛,同比均增長1.6倍,産銷量連續7年位居全球第一。其中,私人消費占比接近80%,可持續發展能力進一步增強。從去年1月到今年第一季度,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持續攀升,由6%提升至19.3%。

自主品牌昂揚向上。2021年,中國品牌新能源乘用車市場表現良好,全年銷售954.3萬輛,同比增長23.1%,比亞迪、吉利、北汽等企業進入全球新能源乘用車銷量前十。同時,小鵬、蔚來、理想等造車新勢力的品牌影響力也不斷提升,2021年累計銷量均位居全球前二十。

這是一個亮眼的成績,也是一個巨大的變化。它代表着大陸新能源汽車産業已經從過去以政策驅動為主,轉變為市場驅動為主。

技術創新成績斐然。新能源汽車作為新興領域,為市場參與者開辟了全新賽道,提供了彎道超車的機遇。十餘載投入,數年攻關,一朝突破。目前,大陸新能源汽車産業在動力電池、驅動電機、電控系統等核心零部件領域,研發出多項關鍵技術,逐漸成長為世界新能源汽車領域創新高地。

在動力電池技術方面,大陸在鈉離子電池、高鎳無钴電池,子產品化換電等領域取得積極進展,為駕駛安全保駕護航;在整車技術方面,先進三元電池、磷酸鐵锂電池單體能量密度分别平均達到280Wh/kg、170Wh/kg,相比2012年,動力電池單體能量密度提高2.2倍,成本下降85%左右;在電耗水準方面,大陸主流純電動乘用車電耗水準由2016年的15.7千瓦時/百公裡降低至12.5千瓦時/百公裡,能效提升顯著;在續航裡程方面,純電動乘用車平均續駛裡程從2016年的253公裡提高到2021年的400公裡以上,消費者滿意度大幅提升;在智能化、網聯化發展方面,5G、高精度地圖、物聯網、語音識别等技術不斷發展,其中,大陸企業全棧自主研發的智能導航輔助駕駛系統,實作了更高場景覆寫率、更低人工接管率和更高換道效率,不斷優化使用者體驗。

産業生态日趨完善。在産業鍊供應鍊體系建設方面,大陸關鍵材料、動力電池、電機電控、整車及充電設施、制造裝備,以及回收利用等全産業鍊上下遊基本實作貫通發展,上下遊企業有效溝通。在動力電池領域,大陸技術水準處于全球前列。目前大陸是全球最大的動力電池生産國,全球裝機量占比約為50%。在全球供應鍊中,甯德時代、精進電動等頭部企業生産的動力電池及驅動電機已進入寶馬、大衆等國際知名整車企業配套體系,産業支撐力不斷增強。甯德時代還投資了30餘家國内産業鍊上下遊企業,打通上遊礦産、電池材料,下遊新能源汽車、電池回收以及充換電營運業務等産業鍊供應鍊的堵點卡點,盤活了整條産業鍊。

在配套基礎設施方面,目前全國充電站累計達到7.5萬座,換電站1928萬座,共建成充電樁262萬個,已建成“10縱10橫2環”高速公路快充網絡。今年前兩個月,大陸充電基礎設施增量為24.7萬台;截至2月底,全國充電基礎設施累計數量達286.4萬台,同比增加62.9%,有助于更好地為新能源汽車提供動力保障。

推廣普及持續升溫。目前,大陸新能源汽車已從政府引導轉向市場主導,私人消費占比已由2016年的32%躍升至2021年的77%左右。其中,大城市消費需求不斷釋放,新能源汽車逐漸走進千家萬戶。在北京,新能源汽車置換燃油車占比不斷上升,從2019年的26%上升至2021年的53%。2021年,上海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24.5萬輛,位居全國各城市之首,深圳、北京分别憑借15.16萬輛、12.8萬輛的成績位列二三位,杭州、廣州、成都、天津、鄭州、重慶、蘇州分列第4—10位。在上海、深圳、北京等大城市街頭,滿大街跑的“綠牌汽車”已成為城市的一道風景線。

随着鄉村振興戰略的接續推進和“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的開展,大陸三四線城市及縣城鄉鎮等廣闊市場,也逐漸成為新能源汽車發展“藍海”。自2018年“新能源汽車下鄉”活動啟動以來,2021年大陸新能源汽車下鄉銷量同比增長169.2%,比新能源汽車總體增速高10個百分點。不少下鄉汽車企業承諾買車即送充電樁,既滿足了農村使用者的購車需求,又解決了充電找不到“樁”的問題,很受鄉村使用者歡迎。

黨的十八大以來,大陸新能源汽車産業從“跟跑”走向“領跑”,展現蓬勃發展的昂揚态勢,書寫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繪就華彩獨具的重要篇章。這一系列成績的取得,離不開“中國式”的産業路徑,離不開“中國特色”的發展模式。

十年輝煌的背後,是堅定不移的政策支援。2013年,經國務院批複同意,大陸建立了工業和資訊化部牽頭,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公安部等20個部門參加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部際聯席會議制度,高效協同推動産業快速發展。

在産業發展的關鍵節點,大陸搶占戰略機遇,先後制定《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及《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規劃出一條适合大陸國情的新能源汽車發展之路。

在産業發展漸入佳境之時,有關部門先後推出60餘項支援政策,制定實施150餘項标準,涵蓋技術創新、推廣應用、安全監管等各個方面。各地政府結合實際出台500多項配套政策,建立起全球範圍内最為完備的支援政策體系,引導行業企業加大資金投入、加快創新步伐。值得一提的是,财政補貼和購置稅減免等财稅優惠政策、牌照優惠和路權優惠等非财稅政策,以及“雙積分”管理等各項支援政策相繼落地,不僅加強了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購買意願,也倒逼傳統燃油車企業加大布局純電動汽車,促使大陸新能源汽車銷量呈爆發式增長,助推産業駛入發展快車道。

十年輝煌的背後,是自主創新的精神理念。傳統燃油車領域曾是歐美等國的“天下”,新能源汽車這一新興領域則充滿發展機遇。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明高認為,目前,世界汽車技術正朝着低碳化、資訊化、智能化方向發展,新能源汽車是中國汽車技術未來的發展方向,必須加快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技術進步。

在新能源汽車這一新興賽道,大陸用自主創新打造“大國重器”,跑出“換道超車”的“加速度”。在自主創新的探索之路上,中國企業十餘年如一日地進行技術積累,為研制動力電池關鍵材料—單晶三元材料夙興夜寐;不斷打造技術優勢,建立起一整套新能源汽車生态系統,加速新能源汽車的推廣和普及。

在自主創新的探索之路上,有關部門推動建立了完善的政産學研用協同技術創新體系。在産業發展初期,相關政策舉措幫助企業建立起完善的新能源汽車正向開發體系。國家重點項目則有效促進了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建立起動力電池、智能網聯汽車、電動汽車國家級創新中心,搭建了跨行業協同創新平台。

十年輝煌的背後,是攻堅克難的銳意進取。在新能源汽車全新賽道上,世界各國一起“并跑”,是以誰能夠搶占先機,誰就能占據創新競争制高點。在搶抓機遇的攻堅過程中,大陸“摸着石頭過河”,打造了“深圳樣本”等案例,為産業發展提供參考。2009年,在新能源汽車尚未起步之時,深圳作為首批示範推廣試點城市蹒跚起步。由于前期新能源汽車産品不夠成熟,“新生事物”引起較大争議,深圳整個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上司小組辦公室都步履維艱。但是,先行有不斷試錯的痛苦,也有先發優勢。在政策的全力支援及多年的示範營運之下,新能源汽車在深圳的市場接受度和認可度不斷提升,“深圳樣本”逐漸複制推廣到全國更多城市。

用科技報國之心,助力汽車強國之夢。中國工程院院士陳清泉被譽為“電動車三賢士之一”和“亞洲電動車之父”,懷揣“分秒必争,用科技造福中國”的堅定信念,他的學術研究始終追尋國家發展的需要,推動中國登上世界電動汽車及其相關領域的舞台;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明高長期從事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新型動力系統研究,為大陸汽車節能減排和新能源汽車發展作出重要貢獻。

十年輝煌的背後,是開放合作的國際視野。在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合作共赢是一大亮點。特斯拉上海工廠是中國首個外商獨資整車制造項目,也是特斯拉首個海外工廠。2022年3月,特斯拉上海工廠連續6個月批發銷量破5萬輛,将全年産能提升至近60萬台水準,在中國制造的強勁帶動下成為主要出口中心;在促進清潔能源轉型過程中,中歐合作是共赢之舉,中國發展形成全球先進和完善的新能源汽車供應鍊,正成為歐洲新能源汽車建設的重要參與者。在市場需求驅動下,大陸通過加強國際合作,實作了經驗共享、技術合作、資源互補,加速“合”凝力,推動“和”生利。

黨的十八大以來,大陸新能源汽車産業進入規模化快速發展新階段。在全行業的共同努力下,通過控總量、優環境、提品質、創品牌、促轉型、增效益,大陸新能源汽車産業必将實作由規模速度型向品質效益型轉變,實作由汽車大國向汽車強國的轉變,讓中國創造、中國品質、中國品牌持續釋放新動能,發展邁上新台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