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雖然成功,但有虧欠
是什麼讓這個年近八旬的企業家在談及時,眼眶泛紅,是他的家人。
任正非鮮少談論他的家庭,在一次會議上提及他最虧欠的人,就是他的小孩兒。
孩子小的時候,他去當兵了,當兵的時候一年回一次家,小孩兒要上學,做完作業又要睡覺,第二天又上學了,基本沒什麼溝通。
而創業後,更是把時間都花在打理公司上。一天差不多十幾個小時都在公司,要麼就去出差,一出差就是幾個月才回來。
為了打開國際市場,他在國外一待就是幾個月,基本上就很少能見到孩子,是以他内心裡非常虧欠他們。
自古家庭事業兩全就是個難題,作為華為這麼大規模的全球企業的掌舵者,任正非更是難以兩顧。
據了解,任正非有三個孩子,孟晚舟是他的大女兒,是其與第一任妻子孟軍所生。
孟晚舟的成長階段正是任正非創業初期最忙的時候,但是孟晚舟并沒有因為缺少父親的陪伴而消沉,反而成長得非常出色,現在已經是任正非的左膀右臂。
孟晚舟在經曆國外三年的監禁生活後,也終于在去年九月份歸國。孟晚舟事件讓華為陷入了“至暗時刻”,面對美國的打壓,華為受到了不小的影響,但任正非卻始終保持振奮,引領華為直面難題,沖破難關。
在孟晚舟坐鎮的華為2021年财報釋出會上,華為交出了一份不錯的成績單。其全年淨利潤達到1137億元,是華為的曆史淨利潤巅峰。
華為用自己的盈利能力向世界證明,即使受到美國的圍堵,即使海外業務受損,華為依然能依靠自身的實力維持企業的健康發展。
目前,華為正處在開啟下半場賽程的關鍵階段,随着第二批軍團的組建,任正非還将繼續帶領華為拿下賽點,進入新的科技領域。
早就已經到了退休年齡的任老,在家庭與華為之間,再一次選擇了華為。
自主研發,華為壯大
華為發展到現在,已經成為擁有将近20萬員工,業務遍及170多個國家和地區,服務全球30多億人口的全球領先的科技公司。
就跟所有公司創業初期一樣,任正非也是在一棟小破單元房裡開始了自己的創業曆程。
從代理商做起的任正非,憑借銳利的眼光和遠見,很快就帶領着公司不斷發展壯大,用了四年的時間,讓華為積累了一定的原始資本。
而華為能成為現在的華為,是從走出自主研發這一步開始的。
1991年9月,華為租下了深圳寶安縣蚝業村工業大廈的三樓,集中全部力量,開始了破釜沉舟的自主研發之路。
華為第一款自主研發的通信産品,是HJD48小型模拟空分式使用者交換機。
随後,1992年,為了進入局用電信交換機市場,華為開始了第二款産品的研發。這款産品,被命名為JK1000空分式端局交換機。
然而,事與願違,JK1000在市場上遭遇了慘敗,僅賣出200套,幾乎賠光了華為的老本。
面對慘敗,任正非不得不孤注一擲,全力推進數字交換機的研發。
1993年初,華為2000門的大型數字程控交換機C&C08研發成功。這是華為自主研發道路上的救命稻草。從這開始,華為的自主研發之路就順暢了起來。
1995年,任正非對華為的産品和市場戰略進行調整,推動産品多元化發展,啟動2G/3G的研究,打入無線通信市場。任正非招攬了大批研發人員,做資料通信的業務,這些人後來為華為建構了龐大的産品研發體系。
同時華為開始進軍全球市場,在不懈的努力下,2006年,華為銷售收入達到656億人民币,其中海外銷售額所占比例突破65%。
2011年,華為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開始向手機終端産品進軍。最後,華為手機成為安卓智能機領頭羊,有力地支撐了華為公司過去十年的業績增長。
正當華為在手機業務上發展得如火如荼時,卻迎來了自己的黑暗時刻。
2019年,美國商務部工業與安全局把華為列為“實體清單”,禁止美國企業與華為進行貿易。這一事件,将華為推向了風口浪尖,引發國内外前所未有的關注。
華為在晶片方面的投入和成就,是引來美國忌憚的一大原因。而晶片是科技産品的核心,華為的晶片研發一旦有了重大突破,将把華為推向更高的位置。
目前華為,不僅加大對晶片研發的投入,還在雲計算和AI領域傾注絕大部分心力。
正如任正非在接受采訪時所說,人工智能是人類的未來,而華為是未來的開創者。
任正非陪着華為從默默無聞到聲名鵲起,其中華為走的每一步,都是任正非數個日夜不眠所做出的決定。兩者一榮俱榮,一損俱損。這也是華為直到現在還離不開任正非,而任正非已到不惑之年,還選擇堅守在華為的原因。
時光已逝,落子無悔
在誰看來,任正非都是一個成功的企業家、億萬富豪。他擁有的巨額财富足以買來世界上的所有東西,但唯有一樣,時間,是買不來的。那些錯過的與家人相處的時間,将成為他永遠的遺憾。
而這也不隻是任正非一個人的遺憾,商家大佬中,沒有幾個是能同時兼顧家庭與公司的。
世界首富喬布斯,臨終前最後悔的事,就是把太多時間跟精力花在工作上,沒有好好陪伴自己的家人。
财富積累與時間精力付出是成正比的。欲戴皇冠,必承其重。擁有世界上大部分财富的巨頭們,自然也要付出一些代價。
但對企業家來說,或許,他實作的人生價值足以夠慰藉自己。而我們對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家,也始終懷抱敬意。
作者:電商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