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布谷媽~
朋友跟我講了一件事,我覺得可以跟大家聊一聊。
有幾個小孩子來家裡做客,朋友招呼女兒要好好款待小客人。孩子們玩得還挺開心,朋友也樂得忙自己的事。
等孩子們都走後,朋友卻見女兒獨自坐在地上,手裡拿着一個芭比娃娃,她隻低着頭不做聲。朋友走近一看,居然看見女兒眼裡還含着淚水。
這是怎麼回事?
朋友有些心疼,趕忙詢問起來。這才知道,原來孩子們玩耍時,不小心把她最心愛娃娃的裙子撕壞了。
這是你最喜歡的娃娃,你不是一直收在抽屜嗎,怎麼會拿出來給大家玩呢?朋友有些不解。
女兒回答說,大家在找東西時,發現了這個娃娃,便想拿出來玩。一開始她不肯,但架不住大家央求,她便答應了。
沒想到,娃娃的衣服還是弄壞了。看到娃娃這樣,她也沒敢多說,隻是默默難受,甚至等孩子們都走後她才敢哭出來。
唉,這孩子什麼都好,就是太怯弱了,不懂拒絕,這以後不得總受委屈啊。朋友歎了一口氣。
聽完朋友訴說,我腦海裡第一時間蹦出來的一個詞是——讨好型人格。

我們若不想孩子形成這樣的性格,避免以後總是“委屈自己,成全他人”。那麼,我們就要盡量不使孩子帶有這樣的人格。
一:“讨好型”是一種危險人格
在心理學上,把“讨好型人格”定義為,總是把别人的需求放在首位,并且努力取悅他人。
你可能會說,還有這種人呢?誰會不先想着自己還優先取悅他人啊?
我想說,這種人真的還挺常見的。
●他們最典型的特征就是,不敢拒絕。
别人拜托他的事,明明自己另有安排,但為了不讓他人不悅,于是推掉自己的事,去完成别人的事。盡管這件事跟他毫無關系,即便拒絕也是人之常情。
但為了得到别人一句“你人真好”,或者不讓别人對他失望不滿,他甯可委屈自己,也要成全他人。
●還特别在意别人的感受和情緒。
當身邊人發脾氣時,他也會跟着戰戰兢兢,生怕是自己惹怒了對方。
而且,他還很容易受身邊人情緒的感染。明明是别人處于負面情緒中,但他也難以快樂起來。仿佛那個經曆不好事情的人,是他自己。
●愛幫别人的忙,自己有事卻不敢麻煩别人
别人提出請求,即便自己心裡不爽,但他還是會給人家做好。
而當自己有困難時,卻不敢請求他人幫忙,因為害怕麻煩别人,害怕惹來别人的怨言。是以,再有壓力,也要自己咬牙扛着。
如果你身邊有這樣的人,那他妥妥就是“讨好型”人了。
二:“讨好型”人心裡是怎麼想的?
當孩子不懂拒絕、習慣性迎合他人時,我們首先要了解的,是孩子的内心狀态是什麼。
一般來說,孩子在玩耍中,不懂拒絕别人,他内心一般會有這樣一個想法:我想讓每個人都喜歡我。
孩子會根據外界的評價,來評價自己。當一個孩子的自我價值感偏低時,他就誤以為,隻要有人不喜歡他、指責他,他就是不好的,不值得被愛的。
是以,為了避免這樣的指責,他想要每個人都覺得他很好。
另外,很少被認可的孩子,當聽到别人的稱贊時,他會本能地感覺開心、滿足。于是,為了追求這種愉悅感,他會不停地去“讨好”别人。
孩子還有一種心理是,内心比較脆弱,害怕被别人批評。
拒絕,就意味着沖突,而沖突帶來的指責、批判,會讓孩子内心受傷。為了逃避這種傷害,孩子便沒有勇氣拒絕,進而讨好别人。
三:什麼樣的家庭,會養出讨好型的人?
如果去觀察那些“懂事得讓人心疼”的孩子,你會發現,他們的父母,一般都比較嚴厲。
比如我朋友對待女兒,就是幾乎不允許孩子說“不”。
如果孩子想買紅色的鞋子,而朋友卻覺得黑色的更百搭,于是她不允許孩子提不同的意見。否則,就會嚴厲批評孩子。
還有時候,朋友會将“媽媽不喜歡你了”這樣的話挂嘴邊。
孩子不願跟某個小朋友玩,朋友會說,你是姐姐,你要讓着人家啊,不然媽媽不喜歡你了。
孩子想玩沙子,但朋友覺得會弄髒衣服,于是說,你去蕩秋千啊玩什麼沙子。去吧,不然媽媽不喜歡了啊。
這些舉動,會讓孩子覺得,父母的愛是有條件的。隻有達到父母的條件,他才會被愛、被認可。
孩子習慣了這樣的相處模式,他會把這種方式,照搬到其他關系上來。在社交中,他也會覺得,隻有達到了别人提出的條件,自己才是有價值的、被認可的。
四:父母可以怎樣引導
若發現自家孩子有“讨好型”傾向,那麼,我們不妨對孩子寬容一點,允許他們有自己的想法。
其實,即便孩子做錯了也沒關系,我們損失的,真的不多。孩子還能從錯誤中汲取經驗,成為他人生的寶貴财富。
而且,不要給孩子的愛附加太多的條件。當你說“媽媽不喜歡你了”這樣的話時,孩子可能真的會乖乖聽話,因為他不敢也不能失去你的愛。但他也可能是以形成讨好的性格,因為他害怕失去外界的認可。
另外,若孩子在人際交往中不敢拒絕,那我們可以試着教給他幾個小方法,改變局面。
比如孩子有最愛的玩具不想分享,但朋友卻要求拿出來玩。孩子可以這樣做。
不立刻答複
别人提出請求,如果孩子不想同意,但又沒有勇氣立刻拒絕,那不妨拖延下時間。
不立刻回複,給自己争取思考和做選擇的時間。如果拒絕,我該怎麼委婉一點呢?我到底想不想跟他分享這個玩具呢?
孩子可以思考一會兒。
準備說辭
可以和孩子一起商量拖延時間的說辭。比如說,讓我想想吧。又或者說,我還要用一下,你等一會兒。
提出折中方案
如果孩子舍不得,又覺得實在不好意思拒絕,那就提出一個折中方案。
比如跟朋友們說,這是我最心愛的玩具,我害怕它弄壞,你們隻能看不能碰好嗎?
或者說,我自己還沒玩夠,你玩一會會就得還給我,可以嗎?
提出折中方案,既能滿足别人,又不傷害自己。
你有遇到過這種“讨好型”的人嗎?
【圖檔來自網絡,侵立删】
作者簡介:布谷媽媽,一個善觀察、愛思考、有辦法的媽媽。專注兒童心理,讀懂孩子輕松養育,喜歡就關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