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親密關系:你會無條件地愛我麼?會。讓人窒息的愛

親密關系:你會無條件地愛我麼?會。讓人窒息的愛

前言—

我們總是喜歡那些喜歡我們的人。

許多人希望對方無條件地愛自己,而無條件的愛會存在親密關系中麼?

在心理學上,則稱”無條件的愛”為Unconditional love,指的是不需要條件交換,不是因對方滿足自身期待而給予的獎賞、回饋,這種愛更是每個人安全感的基礎。

親密關系:你會無條件地愛我麼?會。讓人窒息的愛

婚姻的目的是強強聯手,共同創造美好的人生。

孩子是愛的延續,自愛滿溢後,我們把溢出來的愛澆灌在孩子身上,讓孩子沐浴在父母的愛裡茁壯成長。假如我們自己就是在極度缺愛的環境裡成長起來的人,我們是不具備愛的能力的。

婚姻關系,親密關系,親子關系就變成了自己補缺失、療創傷、卸包袱的關系。我們會在伴侶、孩子身上找安全感、找信任感、刷存在感、刷價值感,從伴侶、孩子身上吸收能量補自己的缺失。我們會拿伴侶、拿孩子當出氣筒,釋放内心的無能為力,釋放内心對自己的無能為力憤怒,如果伴侶,孩子不小心觸碰了自己内心的創傷,也會大發脾氣。我們會打着為你好的旗号,把自己無法實作的期望包袱,轉移給自己的伴侶孩子,希望伴侶孩子能為自己實作。如果兩個人内心都滿是缺失、創傷、包袱,就會互相索取,互相耍包袱,互相抱怨、互相洩憤,最後就是互相折磨,互相傷害,夫妻變仇人。

親密關系:你會無條件地愛我麼?會。讓人窒息的愛

“你是我伴侶,就應該聽我的,否則就是不重視我”,這種缺乏尊重和界限感的想法,必須提前抛得遠遠的。

正如很多人都會沉迷于養成遊戲一樣,當期待和現實發生沖突時,很多人的第一反應不是“原來我錯了,及時抽身吧”,而是“我能幹點什麼,讓TA變回我期待的樣子?”

嘗試改造自己的另一半。

依賴關系,以至于為了關系,經常會遺失了自己。

這類人非常願意進入一段關系,也非常願意給出關系承諾。

她們害怕的是沒有關系,害怕的是自己不被愛,沒有人要自己。

親密關系:你會無條件地愛我麼?會。讓人窒息的愛

她們活在這樣的恐慌裡面。

你會看到這類人非常黏人,恨不得每時每刻都跟她的伴侶在一起。

時刻會無意識地想要證明你是不是愛我,還會有懷疑、不信任、不安全感等等。

這一類人,她們通常都是比較敏感細膩的,她們的情感非常豐富。

這種情感的豐富,也會帶來一種情緒上的激烈,上一秒看着好好的,你不知道哪一句話不對了,對方就開始有情緒了。

追求陪伴的欲望強,希望從伴侶身上尋找安慰

“如果你總是執着于找一個對你無底線包容,并且無條件接納你的夫妻,其實你要找的不是夫妻,而是你童年缺失的親子關系。”

親密關系:你會無條件地愛我麼?會。讓人窒息的愛

你聽我的話,就是對得起我。

你不聽我的,就是對不起我,我就會很傷心,很痛苦,我付出的努力你就對不起。

這些以愛為名的交換,在關系中其實起不了任何的作用。

長遠來講是毫無意義的,甚至會起到負面影響。

心理學中的依戀理論表明,許多親密關系中的問題,和我們童年時期與養育者建立的不安全依戀模式相關。

在親密關系中,有的伴侶過分焦慮擔心關系的不穩定,擔心被抛棄被忽視,有的伴侶不能足夠信任依賴另一半,過分的獨立疏離,還有的伴侶無法建立足夠穩定持續的依戀關系。

總之,個體内在安全感的不足,會持續導緻親密關系的不良發展。

親密關系:你會無條件地愛我麼?會。讓人窒息的愛

正視自己在關系中的起心動念并予以糾正,才能使我們的親密關系邁入逐日升溫的良性循環當中

在親密關系裡,沒有邊界感的人,内心就會沒有力量,也很難發展出一段完整健康的關系。

何為邊界感?

往小了說,是一種自我保護的機制;往大了說,是捍衛自己底線的能力。

每個人都有讓我自己舒服、個人空間不被侵犯的權利,即使你是我的夫妻,也不該強迫我去做我反感的事。

因為TA分不清楚什麼是“我的”,什麼是“他人的”。

什麼是我應該負責的,什麼不是我應該負責的。

什麼是我能控制的,應該控制的,什麼是我不能控制的,也不應該控制的……

曾奇峰老師有一個比喻:

“懸崖的邊界很清楚,是以我們不會靠得太近;但是水的邊界比較模糊,是以經常會淹死人。”

自然界裡,不清晰的邊界就像一個陷阱,常常殺人于無形。而在現實生活中,模糊的邊界感也會給人帶來困擾,造成誤解和傷害。與人交往時,保持邊界感,是成年人必備的修養。

親密關系:你會無條件地愛我麼?會。讓人窒息的愛

現代人拼命擺脫的束縛也正是過去為他們帶來過安全感和歸屬感的東西。

于是,他們更加自由了,但同時也更加孤獨了,就像被打碎的一顆顆原子,被抛到了無邊無際的危險世界中,成為了孤立無援的現代人

小孩子可以得到無條件的愛:

小孩子做錯事更容易被原諒,甚至還會得到安慰;

小孩子可以做自己,不必考慮他人的感受和想法;

小孩子可以“肆無忌憚”,想哭就哭,想鬧就鬧,不會壓抑自己的感受,等等。

總之一句話就是,小孩子可以真實地活着。

無論在哪個年齡段,我們每個人的心裡,都住着一個小孩,在那裡,我們感受到自己是重要的,是足夠好的,是值得被愛的。

親密關系:你會無條件地愛我麼?會。讓人窒息的愛

人帶着期望,走進伴侶關系,雙方最初會迎合對方,慢慢,又會回複自己真實狀态,有個人的需求、追求。

而又在期望中,産生對對方的不滿,沖突。

傳統文化,沒有教人合理處理家人關系的沖突。

會手足無措,用了最笨的方法----忍耐,情緒發洩。

問題積聚,走入惡性循環。

厘清自己和親密關系的界限是每個成年人需要做的事

世上隻有三種事:

自己的事,别人的事,老天的事。

對自己的事盡力,對别人的事尊重,對老天的事順從。

建立清晰的自我界限,正是建立自我價值的感覺,同時也是一個人喚醒自我,認識自我,活出自我的前提。

親密關系:你會無條件地愛我麼?會。讓人窒息的愛

有清晰自我界限的人,通常有如下特質:

1、對自我有清醒準确的認知。知道自己的個性、能力、長處和短處充分悅納自己。

2、知道自己該負什麼樣的責任。能夠厘清哪些是自己能做的,哪些是做不了的。

3、有選擇能力。面對困境或者問題,總有解決的辦法。

4、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行為會帶來怎樣的結果,并願意承擔屬于自己該承擔的相應責任。

5、感情獨立,可以全心愛别人,并不強求對方同樣愛自己。

世界上沒有兩個人是一樣的,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責任,也隻有自己才能使自己的幸福和快樂。

愛需要有适當的“距離”,但不要“疏離”;

關系需要“界限”,但不要“局限”。

再親密不過的伴侶,也隻有兩個人。

在生活和情感上有屬于自己的部分,也有屬于兩個人共同的部分,這兩個部分是需要共識和平衡的。

親密關系:你會無條件地愛我麼?會。讓人窒息的愛

作者簡介:賢弘老師

心理咨詢師、塔羅牌占蔔師、行星能量頌缽療愈師,自由碼字人,教育訓練師。

陋室傾聽人冷暖,情卷情舒皆是緣。

紅塵來去散無痕,烹煮文字療人心。

我遇見你,然後遇見我自己,命運如刀,讓我和你,一起領教。——實用心理學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