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全職太太買一件3000元衣服被婆婆數落,男人:要麼分家,要麼閉嘴

文/素心

圖/源于網絡 如有侵權聯系删除

-

01

畢淑敏曾說:“親近地保持距離,或許才是最恰當的交際方式。”

很多沖突的根源,其實都源于尺度的把控不對,比如婆媳沖突就是這樣。

網上有這樣一個故事,女人結婚之前可以算得上是一個名副其實的都市白領,習慣了無拘無束的小資生活,可是結婚之後,為了愛情和家庭,不得不當起了全職主婦。

自然,婚姻裡經濟不獨立的女人,任憑曾經多麼輝煌,終究還是會被嫌棄,不過嫌棄她的人不是老公,而是婆婆。

婆婆覺得家裡的一切都是自己兒子賺來的,自然也就看不上兒媳大手大腳花錢的毛病。兩人沖突的激化,是由一件3000塊錢的衣服引起的。

女人要去參加朋友的一個婚禮,宅家太久的她不想在朋友們面前太遜色,于是就刷了老公的卡,買了一件3000塊錢的衣服。本來她不打算把買衣服的事告訴婆婆,可是出于好奇的婆婆翻看了她的購物發票,結果,這一看,婆婆當場就數落起了女人。

婆婆嫌她不會持家,根本不懂什麼是過日子,而她也埋怨婆婆管得太多,影響了她和老公的正常生活,于是兩個人鬧得水火不容。

經過了幾次這樣的沖突之後,夾在兩個女人中間的男人終于忍受不了了,于是他很認真地找母親談了一次,并且很嚴肅告訴她,過日子是他們夫妻倆的事,如果實在看不慣,那就隻能分家,否則即便是作為家長,也得學會閉嘴。

有句話是這樣說的:“人和樹是一樣的,都要保持一定的距離才能健康生長,沒有間隙就會越界,彼此就會感覺不舒服。”

人與人之間,無論關系怎樣,保持适度的距離,才不會有越界的行為,才能夠長久舒适的相處。

全職太太買一件3000元衣服被婆婆數落,男人:要麼分家,要麼閉嘴

02

人們常犯的一個錯誤就是總喜歡用自己的标準去衡量他人。

當他人的言行不符合我們的标準時,不懂得尺度的人就會上前去幹涉,就像婆婆總是拿她的标準去要求媳婦一樣。

我一個很好的朋友,結婚五年後執意要和婆婆分開住,她說如果不分家,最終的結局隻能是離婚,因為婆婆管的事太多,已經快令她窒息了。

朋友剛懷孕的時候,身體極度不舒服,每天都要睡覺快到中午才能起床,其實她不是賴床,而是身體困乏,一點力氣都沒有,是以就很嗜睡,可婆婆總是一再強調自己年輕的時候生了三個孩子也沒像現在的年輕人這樣矯情。

月子裡,朋友時刻記着母親的叮囑,要關緊門窗,不能吃冷飲,可婆婆非要把客廳的門窗打開,說空氣不流通對身體不好。

全職太太買一件3000元衣服被婆婆數落,男人:要麼分家,要麼閉嘴

婆婆嫌浪費錢,不讓她用尿不濕,她隻好拖着虛弱的身子夜裡起來幾次給孩子換尿布。

都說“月子仇”會讓女人記一輩子,朋友就是這樣記恨着自己的婆婆,盡管後來婆婆在某些事上的做法也還是挺暖人心的,但隻要一想起坐月子那段時間的委屈,朋友心裡就很不舒服。

終于,壓倒驢的最後一根稻草來了,朋友那天正好來了興緻,在視訊上學習做飯,她按照視訊的要求買了一堆酌料回來,這可把平時省吃儉用的婆婆心疼壞了,說她不會過日子,光是醬油就買了好幾種,這是要開飯店嗎?

朋友無法再忍受婆婆的唠叨,最後還是堅持跟婆婆分開住了,也正是因為分開,才保住了她的婚姻。

托爾斯泰 曾經說:“你不是我,怎知我走過的路,心中的苦與樂。” 是的,沒有誰能夠真正做到感同身受,是以我們不要總想着用自己的标準去衡量别人,我們隻能試着去了解對方,實在無法了解,那就也要尊重對方的選擇。

無論是作為長輩還是晚輩,都不要随便去幹涉對方的生活,這才是一個人最大的禮貌。

全職太太買一件3000元衣服被婆婆數落,男人:要麼分家,要麼閉嘴

03

有一句很落俗的話:距離産生美。

知乎上有這樣一個問題:“你見過哪些高情商的表現?”有一個高贊回答是:“與人保持适度距離。”

即便兩人的關系再好,也要保持适度距離,給自己和對方一個可以自由喘息的空間。

有段時間朋友和她閨蜜生氣了,兩人長達兩個月沒有聯系,原因就是因為閨蜜總是在她面前指出她男友的缺陷。

而本來沉浸在幸福中的她總是被閨蜜的話打擾,前一秒鐘還憧憬着和男友的未來,後一秒鐘就被閨蜜告知,她遇到的并不是合适的人,是以,她的戀愛談的并不順利,經常是正高興着忽然就不開心了。

全職太太買一件3000元衣服被婆婆數落,男人:要麼分家,要麼閉嘴

後來,她明白了一個道理,幸福是一種感受,而這種感受隻能自己去體會,究竟自己愛的人值不值得去愛,究竟在自己眼裡那些所謂的缺點算不算是缺陷,隻有她自己的感受才是最重要的。

她告訴閨蜜,以後不要幹涉她和男友的感情問題,而閨蜜卻認為自己用了好心卻沒被領情,于是就氣呼呼地轉身走開了。

有句話說得很對:“說話有分寸,評價有尺度,這是做人最基本的智慧,更是一個人的修養。”

每個人對幸福的了解都是不同的,衡量幸福的标準也各有尺度,也許在你看來難以接受的東西,對于他人而言并不值得追究,是以,我們根本沒有理由去用自己的生活經驗去指導他人的生活。

和最親密的人也要保持适度距離,千萬不要因為關系太近就“得寸進尺”,跑到他人的世界裡去指點江山,這樣做隻能會讓對方覺得别扭,而你也很有可能落得個“好心沒好報”的結果。

是以,做好自己,是改善一切關系的開始,而做好自己的前提就是,你隻管好自己就可以了,對于别人,我們盡量給予了解和尊重。

一個人,經曆的事情越多,見識越廣,就越會懂得了解和包容,因為他知道這世界的多元化,我們都是不同的個體,各有各的特質,我們不可能做到保持一緻,是以就要以了解和包容的心态去對待别人,這樣,對人對己都是最大的禮貌。

END.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