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心理學:走出社會後混得最好的,往往是班裡的第一名和最後一名?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學生時代無疑是最純粹的,那時候的我們都無比的青澀,每個人都帶着父母的期待步入校園。在10多年的讀書生涯中,每個人都會結識許多同學,還會在這段時期内交到一輩子的摯友。

學校不僅僅是我們學習的地方,它更承載了一代又一代學生的希望和故事。盡管如今的我們已經踏上社會,各奔東西,但曾經的那段青春歲月,卻依然是我們心中最美好的時光。

畢業以後的我們常常幻想着老同學還是當初的模樣,大家聚在一起依然有着說不完的話,講不完的故事,然而同學聚會真的到來之時大家卻驚奇的發現,曾經那些稚嫩的面孔早就已經變得成熟穩重,每個人都擁有了各自的生活,所謂的同學聚會,也不單單是老同學聚一場聊聊近況,而是成為了某些人的攀比賽場。

心理學:走出社會後混得最好的,往往是班裡的第一名和最後一名?

有的人平平無奇,依舊過着朝九晚五的打工生活,而有的人早已功成名就,實作了經濟自由,是以他們在飯桌上常常表現得很張揚。

不過要說起班級裡混得最好的兩個人,必然是這兩類學生,看看這個結果和你想象的是否一緻。混得最好最好的永遠是班裡的第一名和最後一名。

通常來說,學霸混好的機率相對較高,因為他們在上學的時候就保持着出色的學習能力,他們不光讓老師放心,同學崇拜,還能成為家長心中的驕傲。

心理學中有一個效應叫作光環效應(Halo effect),它指的是個體如果擁有一項明顯優于常人的優勢時,大家在觀察他的時候,便會下意識地認為他在其他方面的表現也足夠出色。正如學霸在我們心中的印象除了學習好以外,更有品德優秀,性格随和等諸多美好的特質。

對于一個學習好的同學而言,他每天都要面對家長的期待,老師的期待以及同學們的欣賞,在這種期望效應之下,學霸會更加努力的學習,進而滿足大家的心理預期。

學習好的同學能夠成為人中龍鳳這件事本就尋常,可奈何社會上總有人認為高學曆不能代表一切,甚至還列舉出了名校畢業生要給國小畢業生打工的例子,不排除這種事是存在的,隻不過它的機率微乎其微,縱觀國内目前的商業大佬,他們的學曆都是各頂各的高,有的是中國名校畢業的,還有的曾留學海外。

一個人所承受的期望值越大,他成功的幾率就越大,因為除了自我鞭策,外界環境的期望也可以讓他不斷的向前。

心理學:走出社會後混得最好的,往往是班裡的第一名和最後一名?

心理學中有一個經典的案例叫作皮格馬利翁效應(皮格馬利翁效應),研究者從班裡随機抽取了幾名學生,并聲稱他們非常有天賦,智商極高,過了一段時間之後,研究人員發現這幾個被選中的學生果然在成績方面有了顯著的提升,與此同時他們的性格也更加自信,人也變得勤奮了。

由此看來,外界适當的幹涉可以改變一個人的行為和觀念,如果你想讓一個孩子在學習方面更努力一些,不妨給予他更高的期待。

學習成績好還意味着智商水準高,他們往往擁有着更出色的了解能力和記憶能力,隻要持之以恒的努力,他們遲早會實作自己的遠大目标。

心理學:走出社會後混得最好的,往往是班裡的第一名和最後一名?

成績差的學生未必不聰明,隻是他們沒有把心思用在學習上,而是用在了玩耍上,那些打遊戲很厲害的孩子同樣很聰明,但人的精力有限,大部分都分給遊戲,自然也就沒空學習了。

由于成績差,這類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常常會受到更多的打擊,來自周圍人的否定會讓他懷疑自己的能力,進而造成惡性循環。

調皮搗蛋的學生往往擁有着強大的社交能力,盡管這類孩子的成績不太好,可他們重情重義,特别擅長在人群中找準自己的定位。

中國是極其關注人情關系的國家,如果一個孩子從小就在人情方面具有着獨特的天賦,那麼他長大之後一定不會混得太差,哪怕是憑借着高情商這一個優勢,他也能獲得許許多多的社會資源。

心理學:走出社會後混得最好的,往往是班裡的第一名和最後一名?

總而言之,混得最好的通常為班級裡的第1名和調皮搗蛋的孩子,他們各自擁有不同的優勢,而這些優勢無疑會在他們的成長之路上為其提供大量的助力。

不知道你們是如何看待這件事的呢,如果大家有什麼不同想法的話,不妨在評論區下方共同探讨一下吧。

- The End -

作者 | 湯米達

編輯 | 萬安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Jean Piaget Biographie. (2020, January 29).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