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英國拟對偷渡者出新招:把人送去非洲盧旺達

作者:觀察者網

(觀察者網訊)衆多冒着生命危險劃船偷渡英吉利海峽的尋求庇護者可能有一天會發現,在他們經曆長途跋涉“成功”登上英國國土之後,等待他們的并不是想象中美好的生活,而是一張單程機票,将他們送往6500公裡以外的東非國家盧旺達。

在當地時間周四(4月14日)發表的一次講話中,英國首相鮑裡斯·約翰遜提出,英國正計劃将成千上萬名從英吉利海峽非法入境的尋求庇護者遣送、安置到盧旺達,以期“打破偷渡網絡”,遏制“非法移民”從英吉利海峽進入英國。

“我們的同情心無限,但助人的能力有限"

約翰遜将遣送計劃的披露地點放在了位于英吉利海峽附近的肯特。據英國廣播公司(BBC),英國将為這項遣送計劃向盧旺達先期支付1.2億英鎊(約合人民币10億元)。英國内政大臣普麗蒂·帕特爾已于4月14日前往盧旺達首都基加利與盧方簽訂相關協定。

英國拟對偷渡者出新招:把人送去非洲盧旺達

約翰遜在肯特發表講話(圖源:《每日郵報》)

英國《每日郵報》報道稱,遣送并安置每位偷渡客的費用在2萬至3萬英鎊(約合人民币16.7萬元至24.8萬元)之間。

這項遣送計劃的主要針對人群将會是年輕的單身男性,這一群體在所有從英吉利海峽偷渡赴英者中占了七成。根據計劃,今後從英吉利海峽進入英國以及從2022年1月起已經入境的偷渡客,都有可能面臨被遣送到盧旺達的命運。英盧雙方達成的協定中未對遣送至盧旺達的偷渡客人數設定上限。

英國政府還為被遣送者“規劃”了抵達盧旺達以後的行程。首先,被遣送者會被送進所謂的“緊急轉運中心”,接下來他們将面臨三個選項:前往英國之外的國家尋求安置、傳回原來的所在國,或留在盧旺達。對于選擇最後一個選項的人士,據稱英國會給盧旺達支付他們在當地接受教育、職業教育訓練和語言課程的費用。

英國拟對偷渡者出新招:把人送去非洲盧旺達

盧旺達一處難民安置設施裡的房間(圖源:BBC)

在談到實施這項計劃的動機時,約翰遜解釋說:“我們的同情心是無限的,但幫助他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我們不能要求英國納稅人給每一個想要來到英國生活的人買單。”

目前遣送計劃尚未獲得通過。但約翰遜宣布,即日起,英國皇家海軍将接管英吉利海峽,力求不讓任何一艘偷渡船逃離視線進入英國。

“我認為這樣的安排對兩個國家都很合适”

從阿爾巴尼亞、伊拉克和蘇丹等國通過英吉利海峽偷渡到英國的尋求庇護者,在每年數以十萬計的赴英難民中仍然算不上大頭。但近年來這一群體的人數正在不斷攀升。據BBC統計,受到疫情影響,2021年從英吉利海峽劃船偷渡入境英國的尋求庇護者達到了28526人,達到2020年的(8404人)的三倍還多。

就在約翰遜發言的前一天(當地時間4月13日),便有約600人跨越了英吉利海峽。約翰遜估計,在接下來的幾周時間裡通過這種方式偷渡的日均人數将上千。

英國拟對偷渡者出新招:把人送去非洲盧旺達

2019-2022年,穿越英吉利海峽偷渡赴英人數逐年增加(圖源:BBC)

更糟糕的是,由于偷渡客往往會成群結隊地擠在空間狹小的船隻裡,他們穿越海峽時的生命安全極度缺乏保障,一些人甚至會在途中葬身海底,無緣看到他們豁命也想要前往的目的地。去年11月,一艘載着偷渡客的充氣船在英吉利海峽翻船,至少27人溺水而亡。

這樣的事情自然是讓英國政府在“臉上無光”的同時又壓力倍增,“病急亂投醫”的心情也就不難了解。實際上,據美聯社報道,在找到盧旺達這個英聯邦的“好隊友”(盧旺達在2009年成為英聯邦的最新成員,也是唯二非前英殖民地成員國之一)之前,英國還曾與阿爾巴尼亞以及直布羅陀和阿森松島這兩個英國海外領地就能否成為英國遣送偷渡客目的地進行過磋商,但均未達成一緻,甚至有遭到憤怒拒絕。

英國拟對偷渡者出新招:把人送去非洲盧旺達

偷渡客乘充氣船穿過英吉利海峽(圖源:BBC)

此時盧旺達政府卻向英國張開了願意合作的雙臂,這或許一定程度上要“歸功于”他們對這樣的“分工”并不陌生。目前,盧旺達國内的六個難民集中營裡一共安置了約15萬名難民,主要來自蒲隆地、剛果、利比亞和巴基斯坦等國。

對于英國和盧旺達在遣送尋求庇護者問題上“各取所需”的關系,英國威爾士事務大臣西蒙·哈特在受訪時稱“我認為這樣的安排對兩個國家都很合适”,并表示這樣的遣送“給經濟移民們提供了最好的機會”,以及“盧旺達是一個人權記錄良好的新興經濟體”。

而根據世界銀行的資料,2020年,盧旺達的人均GDP為約798美元,不到同年英國人均GDP的1/50。

“烏克蘭人的生命就比某些其他國家的更有價值嗎?”

在英國之前,鮮有國家通過向外國遣送偷渡客的“離岸”方式處理非法移民問題,僅有以色列(送往盧旺達)、澳洲(送往諾魯)和丹麥(送往歐洲之外)等國提出過類似的計劃,但執行力度均不大。如果英國通過這次的遣送計劃并且向盧旺達大規模輸出偷渡客,無疑相當于開創了一個先例。

對此,聯合國難民署難民保護事務進階助理專員吉蓮·特裡格斯(Gillian Triggs)進行了發難。她評論道:“聯合國難民署繼續堅決反對在缺少充分的安全保障和标準的情況下将庇護尋求者和難民轉送到第三國。這樣的‘外部化’是在轉嫁庇護的責任,逃避國際義務。”

1994年盧旺達慘烈的内戰期間,超過80萬的胡圖族人和圖西族人遭到殺戮。盡管英國首相約翰遜稱這20年來盧旺達“完全變了樣”,盧旺達國内的人權情況依然受到質疑。不但人權組織頻繁抨擊盧旺達總統保羅·卡加米(Paul Kagame)的統治充滿壓迫感,去年,英國政府自己就在聯合國的國别人權審查中表達了盧旺達人權狀況的擔憂,稱盧旺達存在“對公民權利、政治權利和媒體自由的持續性限制”。

英國拟對偷渡者出新招:把人送去非洲盧旺達

盧旺達馬哈馬難民營(圖源:聯合國難民署)

在盧旺達内部,關于是否應該接受英國遣送而來的尋求庇護者也并非毫無争議。盧旺達反對派領袖薇克圖瓦爾·英加比勒(Victoire Ingabire)向美聯社表示:“政府接受移民的決定是有問題的,因為盧旺達本身就是一個難民的來源國。”

不過,不出意外地,這次“吐槽”英國政府最狠的,還得屬英國人自己。

最大在野黨工黨的領袖凱爾·斯塔摩(Keir Starmer)不但表示這項遣送計劃“無法實作”而且“成本高昂”,更質疑約翰遜提出這項計劃是在轉移視線,讓人們少留意他因為“派對門”所繳納的罰款。

前内閣大臣安德魯·米切爾(Andrew Mitchell)則警告說,英國政府的這項計劃無異于打造一個英國版的關塔那摩監獄。米切爾還調侃,遣送與安置每位偷渡客要花掉納稅人200萬英鎊(約合人民币1666萬元),用豪華的麗思卡爾頓酒店裡的套間來安置他們還更便宜些。

一位叫哈米德·比斯特(Hamid Bicester)的群眾則在接受電台采訪時說:“我們在怎樣對待這些人呢?我們是不是突然在說,來自烏克蘭的人,他們的生命就要比來自某些特定國家的人更有價值呢?”

英國拟對偷渡者出新招:把人送去非洲盧旺達

英國群眾舉牌呼籲政府接納烏克蘭難民(圖源:《衛報》)

英國内政部披露的資料顯示,俄烏沖突爆發以來,截至4月8日,英國政府已向烏克蘭群眾發放40900張簽證,其中的12000人已經抵英。

對于英國國内的反對聲,約翰遜承認他将會在法律層面面臨一些阻撓,是以不會一夜之間使得這項遣送計劃生效。但據《每日郵報》及其旗下網站inews報道,約翰遜準備盡一切努力,在九個月的時間裡推進這項計劃。

約翰遜希望,最快能在六周内能有第一架飛往盧旺達的“遣送航班”。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