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梓溪
原創作品,抄襲必究!
“活得驕而不嬌”,不知道生活中的女性有多少人可以做到。但是,在一切都是未知的人生道路上,如果能有着這樣執着堅持的女人,想不活成人生赢家都難。
誰都希望自己的生活可以一輩子都平順安穩,享受着忠貞不二的愛情滋養,安逸在物質豐盈的生活之中。但是,生活卻不是童話世界,有陽光和煦時,也有急風驟雨時,一切都難以以個人意志為轉移,這裡面,有客觀現實的羁絆,有來自大自然的考驗,是以,唯有見招拆招,才是對生活饋贈的最好回應。
郭婉瑩,富豪郭标的女兒。她用自己親身經曆的一切榮光和苦難,告訴了所有女性朋友一個簡單卻實用的人生哲理:“做女人要像花又不像花,不要嬌氣要驕氣。”
關于字面意思,梓溪覺得再簡單不過了,就是說:做為女人,既要活得像花兒一樣綻放出獨具的魅力,又要杜絕花兒的嬌氣柔弱。做一朵既能在溫室中生長的花兒,也能适應室外多變的氣候,就算有風雨侵擾,也要不懼無畏,在苦難的考驗面前更要高昂起頭,挺直腰杆接受挑戰暴風驟雨的洗禮。
郭婉瑩6歲那年,其父親就被孫中山邀請回上海創立了上海市中心的永安百貨公司。在家中排行老四的她,也就成了妥妥的四小姐,而且,她還是最得父親喜歡的那個孩子。
所謂,愛之愈深,費心也就越多。郭标不僅親自教授她修身養性之根本,還在實踐過程中教會她做人的道理:“做人要像花又不像花,不要嬌氣要驕氣。”
也正是這句意義深刻的教誨,使得郭婉瑩在之後的人生長路上,有了普通女孩子所不具備的處變不驚的心态和有忍有仁的度量,不僅沒有成為别人的負擔,還讓自己在風雨中錘煉的更強大,完全依靠自己力量,跨過了人生一道又一道難過的坎,最終赢得了最實實在在的尊重。
在情感上,她遭遇了丈夫最無情的背叛
1943年,郭婉瑩在醫院難産,彼處,她的丈夫卻正和一個寡婦纏綿到忘乎是以。那是一個女人最需要丈夫陪在身邊的至關重要時刻,她卻隻能一個人面對生死大考驗,那種一邊承受着身體上的巨痛,一邊不得不接受來自精神上最痛苦的折磨的經曆,若是發生在一身女人身上,一定會心死到抑郁成疾的。
但是,郭婉瑩卻做出了超乎常人想像的決定,她竟然心平氣和地敲開了寡婦的家門,面對着一屋子的零亂,微微一笑,對丈夫吳毓骥說道:“我來接你回家。”
在之後的生活裡,她依然如初時那般,心無介蒂地為丈夫操持着一切,生活裡,處處都洋溢着儀式感的影子,也正是因為她的包容和不計前嫌的大度,終于讓兩個人的感情恢複了如初的恩愛。
另外,還有一個支撐她堅強面對的支柱,那就是父親一直激勵她的那句話:“要驕而不嬌。”
嬌氣也好,嬌弱也好,梓溪認為:對于女人來說,它們都是一把雙刃劍,在男人的心思都放在自己身上時,是撒嬌的好“武器”,但是,當一個男人心生雜念、移情别戀的時候,嬌弱便成了一個最緻命的弱點,就比如,在面對男人的背叛時,不管是選擇一哭二鬧三上吊的胡鬧還是撒潑式的撕扯,都隻能将男人推得更遠,出軌出的更理直氣壯。是以,該把“嬌”收起來的時候就得及時收好。
在生活上,另一場不小的“劫難”再次考驗起她的意志
新中國成立後,郭家人準備逃往美國,郭婉瑩卻為了丈夫和孩子而選擇了留下來。自此,她失去了娘家人在經濟上的支援,隻能靠外出打工補貼家用。
沒多久,丈夫又被捕入獄,生活變得更加艱難。
她除了每天起早貪黑地打工賺錢,還得抽時間去探望丈夫吳毓骧。
旁觀者看着她有好日子不過專挑苦日子熬,都表示心疼和不解:幹嘛那麼想不開,不跟着娘家人一起去美國享福?
她卻笑對生活,認為那是生活給予她的獎賞。
梓溪對于人生長路上的挫折或者磨難的了解是:一輩子很長,有苦難到訪也是人生的常态與自然。而曆經磨難之後的重生,才更像是蝴蝶的蛻變,眼前的一切苦難,不過是為了未來有一天翩然起舞的美麗。
相信,這也正是郭婉瑩所能樂觀而坦然接受苦難洗禮的一個原因。
再後來,吳毓骥因肺病去世,她一個人帶着孩子就挺難了,還因為受家庭牽連,被強制要求去接受勞動改造。并且,因為得替丈夫償還曾欠下的債務,家産和首飾也都被迫充了公。
從人人羨慕的郭家四小姐變成随便一個人都敢随便侮辱、唾罵之人,她非但沒有消沉下去,反而在遭受别人用口水啐、用掃把打的時候,坦然接着“疾風暴雨”的摔打。
在她最苦最難的時候,她都會記起父親在小時候教給她的那句話:“做人要像花又不像花,不要嬌氣要驕氣。”
是以,不管生活給了她多少苦和難,她都堅持相信那是美好未來的鋪路石,堅持在人生的最低谷用最高昂的鬥志去迎接一次又一次來自人性最惡的那些“暴風雨”的侵襲。與苦難抗争的歲月裡,她從未有過向命運低頭的念頭,哪怕隻是一閃而過的刹那。
就算在那些挖魚塘、挑河泥的年月裡,她也依然保持着優雅的生活姿态:用鐵皮飯盒制造聖彼德堡風味的蛋糕。就連被派去做刷馬桶的髒活兒,她都要穿上漂亮的旗袍,高雅之風不輸繁盛之當年。
對于外人眼中的不可思議,她的回答卻是簡單的從容:“這才是人的樣子。”
泰戈爾說:“順境也好,逆境也好,人生就是一場對種種困難無盡無休的鬥争,一場以寡敵衆的戰鬥。”
在這場與苦難抗争的“戰鬥”中,郭婉瑩成功自救,不僅僅是因為她有“吃得苦中苦”的堅強,更重要的是,她有着堅定的人生态度——真金不懼烈火煉。
在度過了劫難的昔日種種之後,郭婉瑩被聘請到了上海矽酸鹽研究所,負責教專業人員學英語。
她,終于用自己的不屈不撓和不肯對苦難生活低頭的堅韌毅力,為自己赢得了一個老師該有的尊重和愛戴。
她的一生,可以說是真正意義的風雨之後見彩虹的寫照。
沈煜倫說:“理想有強大的驅動力,越靠近就越驅使着我們朝前趕,身處困境,連毛發都是利劍。”
郭婉瑩用她的人生經曆,很好地佐證了這句話。并且,她還饋贈給女性朋友們這樣一句實用的“名言”:做女人要像花又不像花,不要嬌氣要驕氣。(圖自網絡,圖文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