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兩江新區第一人民醫院腎内科成功為一名慢性腎髒病5期(尿毒症期)患者行腹膜透析術。該項技術的成功開展,标志着醫院腎内科腹膜透析進入全流程管理,為腹膜透析患者提供一站式服務。
患者歐某,女性,63歲,本次因水腫 、乏力、嘔心嘔吐到腎内科治療,既往有高血壓、蛋白尿、單側腎縮小病史。入院後立即完善檢查,提示血肌酐高達900+umol/L,血紅蛋白僅65g/L,嚴重低鈣高磷血症,單側腎髒明顯縮小。
結合患者相關表現診斷為慢性腎髒病5期(尿毒症期),立即予以患者安置臨時導管,開始血液淨化治療,患者症狀及相關名額明顯改善。
患者疾病診斷明确,後期需長期腎替代治療,但患者家離醫院較遠,每周3次到院進行血液透析治療不友善,且患者自身血管條件較差,若安置人工血管花費較高,若安置長期導管感染風險相對高,結合患者情況,考慮血液透析治療對患者而言不是最優選擇。

▲為慢性腎衰竭病人安置腹膜透析管
在腎内科主任張建國教授及副主任金正榮副主任醫師帶領下,全科醫生結合患者個人情況,與患者及其家屬溝通後為患者制定後期長期腹膜透析治療。目前,該患者已安置腹膜透析管,開始腹膜透析治療。
據張建國介紹,本次開展腹膜透析置管為經皮穿刺腹膜透析置管術,與傳統開腹置管術相比,具有創傷小、術後疼痛減少、術後并發症減少,病人術後恢複快等優勢。(文圖/張悅琪)
新聞連結>>>
衆所周知,血液透析是急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腎髒替代治療方式之一,但其實腹膜透析幾、乎是與血液透析同時應用于臨床,至今已有50多年曆史。随着腹膜透析技術的日趨成熟,腹膜炎已不再是困擾腹膜透析的難題,由此腹透已逐漸成為早期透析的最佳選擇。
所謂腹膜透析是利用人體自身的腹膜作為透析膜的一種透析方式。通過灌入腹腔的透析液與腹膜另一側的毛細血管内的血漿成分進行溶質和水分的交換,清除體内潴留的代謝産物和過多的水分,同時通過透析液補充機體所必需的物質。通過不斷的更新腹透液,達到腎髒替代或支援治療的目的。
其适用于急、慢性腎衰竭,高容量負荷,電解質或酸堿平衡紊亂,藥物和毒物中毒等疾病,以及肝衰竭的輔助治療,并可進行經腹腔給藥、補充營養等。 還可保護殘存的腎功能,維持病人24小時尿量,有效控制貧血和高血壓,減少心腦血管并發症,亦是不适合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維持生命的不二選擇。
張建國
副教授,兩江新區第一人民醫院腎内科主任,原陸軍特色醫學中心(大坪醫院)腎内科副主任,從事腎髒疾病診治30餘年,醫學學術帶頭人。擅長腎内科常見病、多發病診斷及治療,特别對腎内科危重、疑難疾病診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