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七悅媽~
你的生活中有沒有這種情況,你自己想要做某件事,但是在這個過程當中遇到了一定的困難,這個時候你會選擇怎麼辦?
有些人會選擇尋求幫助,也就是說會借助外在的力量來解決自己的問題,進而讓自己達到某個目的。
相反,有一些人就會選擇自己默默承受或者忍耐,甯願自己多吃苦也不願開口像被人尋求幫助。
不僅是在社會生活中,就算是在家庭生活中有些人也會如此。
例如全職媽媽每天的時間安排都很滿,圍着孩子轉了一天,好不容易到了晚上老公下班可以幫忙的時候,媽媽卻選擇自己默默做完一切,拒絕爸爸的幫助(躺平類型的爸爸除外)。
我自己也屬于這類型的人,過去很多年當中我自己都有一種意識,每當自己遇到困難的時候大腦中想到的第一個反應就是我該如何去解決問題(或者鼓勵自己再繼續堅持一下就好了),尋求别人的幫助這個方法從來都是不被重視的。

每次想要開口的時候内心都會覺得十分的膈應,嘴巴裡好像被什麼堵住一樣,無法開口。
長此以往,在别人眼中自己是如此孤傲,但實際上我們真的隻是不懂得如何表達而已。
後來我看了一些心理學的書,發現其實很多人都會有這種情況存在。這種情況在心理學上其實是有研究過的,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也有分析,如果你想要了解一下,不妨跟着我往下看吧。
自我價值條件化,内心的惶恐情緒在作怪
孩童時期的養育和成長經曆都會慢慢變成孩子的人格特質,慢慢塑造成今天的自己。
倘若一個孩子在小時候的價值經常被父母要求加持某些條件才能展現,那麼孩子慢慢就會形成自我價值條件化。
也就是說孩子認為自己的價值是需要與某些條件對等才能展現的,否則自己的價值感就會很低。
孩子想要某個心儀很久的玩具,父母會告訴孩子你考試一定要得到全部的滿分才被允許買玩具;孩子雖然成績優異,但是嚴格要求的父母卻認為孩子沒有達到自己的要求,對孩子經常苛責。
孩子每當想要說出自己的願望或者想法的時候,内心都會很惶恐不安,因為孩子會擔心自己的想法是不是會立刻被父母駁貨或者推翻。
因為以往的那些不好的經曆都會在孩子的大腦中重制,讓孩子退縮。孩子遇到問題的當下也會采取同樣的選擇,他會不斷地内省,嘗試自己去尋找方法,不到萬不得已孩子不會尋求外部的幫助,因為這是孩子自我保護的一種方式。
自尊感低,孩子覺得自己不配
自尊感低的孩子會把自己的姿态放得很低,十分在意别人的眼光和看法,在孩子眼中自己的價值完全來自于外部環境。
當别人伸出援助之手的時候,孩子的潛意識就會拒絕,孩子會認為自己不配擁有這種幫助。
這種類型的孩子比較内向、自卑,和别人相處的時候顯得格外拘謹,因為孩子擔心自己的言行會引起别人的不适或者反感。
拒絕别人的幫助不是孩子能力強大,而是孩子實作自我保護的一種方法,讓孩子主動地與外界保持一定的距離,避免自己受到傷害。
這實際上也透露出孩子敏感、不安全的特質,對于外界很難産生強烈的信任感,甯願自己忍受也不願去接受。
我小時候的一位同學就是這種類型的孩子,父母常年在外打工,這位同學一直跟着爺爺奶奶生活,隻有過年的時候同學才能見到自己的爸爸媽媽。
這位同學因為身形比較矮小、不愛說話,是以經常被一些高個子的同學欺負,時間一長這位同學就變得更加内向和脆弱。
這位同學自尊感極低,自己想要的東西從來不敢去争取,上課從不舉手發言,聽課也是坐在教室的拐角,很難被人注意到。
如今我們都已經長大,這位同學雖然已經30多歲,但是他的身上依然擺脫不掉低自尊的特點。
偶爾我回農村老家,還能看到這位同學,他因為很早就辍學,現在在老家做一些零工,至今也沒有成家,每天一個人獨來獨往,看起來令人心疼。
“富蘭克林效應”教你如何轉變思維
心理學中有“富蘭克林效應”,大概意思就是富蘭克林因為一次偶然的機會尋求到别人的幫助,原本富蘭克林沒放在心上,但最後卻因為這件小事得到了很大的機會認識了這位友人,富蘭克林在從政投票的關鍵的時刻得到了這位友人的一票,進而獲得了更大的機會。
這件事給了富蘭克林很大的啟發,他認為能夠讓人喜歡自己的最佳方式,不是自己主動去幫助别人,而是能夠獲得并接受他人的幫助。
你看,很多時候我們都會認為隻有自己幫助了别人,别人才能記住,在關鍵的時刻才會伸出手來幫助自己。
但實際上卻完全相反,我們接受别人的幫助,他人給予我們善意,這會給他人一種美好的感覺,會令他人獲得成就感,他人往往更願意親近自己。
孩子同樣如此,當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不要一味地死磕到底,而是要教會他們轉換思維,逆向思考,換一種方式和态度來對待他人的善意幫助,這不僅僅能夠讓孩子獲得外部力量的幫助更可能會讓孩子獲得一個值得信賴的好朋友。
當然,我們願意相信别人、願意敞開心扉讓别人幫助自己在一定程度上是有益的,但要掌握一定的度,過度的需求那就變成了依賴和懶惰。
你是一個不喜歡尋求别人幫助的人嗎?
我是七悅媽,一個三歲孩子的媽媽,希望我的一些育兒經能夠通過平台傳達給您,為您的育兒路上提供一點點幫助!可以關注我一起學習成長!
我是@七悅媽,關注我和我一起輕松聊育兒!
圖檔來源于網絡,侵權請聯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