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疫情催生需求大漲,預制菜再度火出圈

順豐一同城騎士日收入過萬,引發各方評論熱議;新的收費套路開始露頭,顧客需警惕餐飲行業變相“最低消費”,詳情請看紅餐網《每日餐訊》。

外賣騎手日收入過萬,背後隐情值得關注

錢江晚報消息,近日,網傳圖檔顯示一順豐同城騎士4月9日實際收入達10067.75元引發全網熱議。順豐接受記者采訪時回應确有其事。據了解,騎士的萬元收入中包含了使用者打賞7856元(共60筆訂單,每單打賞131元),每單不含打賞收入為36.9元。

有網友表示,疫情期間人家冒着風險配送;也有網友稱,不加大額打賞就不接單,這會不會助長不良風氣?對此,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評論員們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疫情催生需求大漲,預制菜再度火出圈

△圖檔來源:攝圖網

評論員陳江表示,這特殊的一日,背後蘊藏着多少辛酸無奈。上海因疫情進入全域靜态管理模式,市民“宅在家裡,足不出戶”成為日常生活狀态,線上購物也必然随之成為最重要的消費方式。從日常用品到瓜果蔬菜,連生鮮産品需求也向線上轉移,而這一切要送達使用者手中,最終仍然要落實到騎手這一“人”的層面。

需求催生了市場,特殊的市場催生了特殊的景象,也就有了騎手一天掙到了一個月的收入。這是騎手憑自己的努力掙的辛苦錢,别人沒啥好眼紅的。不能隻看到他人掙得多,卻看不到他人付出的辛苦和汗水。

而評論員高路則表示,騎手一日收入過萬雖然事出有因,但未必情有可原,如此高的打賞金額還是很難讓人了解的。從順豐同城的回應看,主要來自于企業使用者的打賞,并不違反之前制定的規則。

具體到這些單是否合法合理,要看規則是否透明,是否事先告知當事企業,打賞企業是否心甘情願,有沒有強買強賣的情節,還要看配送成本有無大幅增加等。

質疑并不難了解,無非是擔心坐地起價,擔心企業濫用市場地位,擔心背離了最基本的物當所值的原則。多聽聽大家的聲音對企業審視自己的行為是有幫助的。

新套路露頭

警惕餐飲行業變相“最低消費”

檢察日報消息,“指定消費高價菜”“收取高額茶位費”“景觀位要加收錢”……近年來,随着相關法律法規的完善和消費者維權意識的提升,餐飲業設定最低消費等老套路已逐漸少見,但新的收費套路卻開始露頭。

近日,湖北武漢的李女士在一家餐廳的包廂點餐時,詢問是否有包廂最低消費及服務費等要求。從業人員表示沒有最低消費限制,但是必須點一份飯店的招牌菜,價位從600至1000元不等。此外,記者還在網際網路平台看到多位消費者提到咖啡店等氛圍感較強的餐飲機關會按照不同的空間,設定不同的最低消費限制。

疫情催生需求大漲,預制菜再度火出圈

△圖檔來源:攝圖網

“最低消費”似乎已成為餐飲業消費“潛規則”,飽受消費者的诟病。

2014年9月,商務部、國家發展改革委頒布《餐飲業經營管理辦法(試行)》,其中第12條規定:禁止餐飲經營者設定最低消費。與此同時,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也将此類行為納入了監管範疇。一些地方法規也對此作出調整,比如廣東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制定《關于制止餐飲浪費的決定》,明确要求餐飲經營者明示餐飲服務項目和收費标準,不得設定最低消費額。

是以,無論餐飲經營者如何美化“最低消費”的外衣,其本質都沒有改變,實則屬于侵犯消費者自主選擇權和公平交易權的違法行為。如何共促消費公平?這一切都在考量着餐飲企業經營者的智慧,同時也需要政府推出更多惠民利企、具有實際操作性的政策,進而給消費者營造一個公平、合理、和諧的消費環境。

瑞幸與椰樹聯名大獲成功

極目新聞消息,4月11日,瑞幸咖啡與椰樹集團聯名推出了新品“椰雲拿鐵”。連日來,這款新晉“網紅”因包裝在社交媒體上熱度頗高,老網紅椰樹的經典形象——被網友稱為Word排版設計、“又土又潮”的配色,而與咖啡品牌大跨界合作,更是引發刷屏。

據了解,這次瑞幸咖啡與椰樹集團的聯名,不僅讓網友們大呼“土到極緻就是潮”“普通的袋子千篇一律,椰樹的袋子萬裡挑一”,更引發了一場超級模仿秀。

疫情催生需求大漲,預制菜再度火出圈

△圖檔來源:瑞幸官微

極目新聞記者看到,在小紅書、微網誌等各個社交平台上,網友們争相手拿聯名款,凹出了椰樹牌椰汁上“從小喝到大”的代言人徐冬冬的經典姿勢。11日晚上,徐冬冬也下場在微網誌“複刻經典”,手舉聯名款與網友互動。

因為太火爆,不少沒有搶到聯名款的網友,也已經嗑上了這對奇怪的CP——用瑞幸傳統logo杯套套上椰樹牌椰汁,“自制”聯名款,可謂自得其樂。

品牌與品牌之間的聯名是當代消費者對于商品視覺審美的一種刺激,聯名可以給品牌雙方注入新的活力,同樣也讓消費者對于購買優質聯名商品所獲得的滿足感變得更立體,讓消費者在同一件商品上得到多個品牌的精神文化屬性。

可以預見,未來聯名這種營銷方式仍然會受到各大餐飲品牌的熱捧。

疫情催生需求大漲,預制菜再度火出圈

近日,盒馬方面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這一輪疫情以來(3月15日-3月30日),盒馬北京地區預制菜銷售額是平日的130%,增長較為明顯。其中,配合春菜季推出的預制春菜商品銷售增幅明顯。而受疫情影響,更有部分預制菜商品經常出現缺貨。

“疫情期間因居家用餐需求的增加,對C端的市場銷售來說,肯定是有積極影響的”。國聯水産相關從業人員接受記者采訪時回複。

疫情催生需求大漲,預制菜再度火出圈

△圖檔來源:攝圖網

對于預制菜再度站上風口,每日優鮮相關業務負責人則介紹到“預制菜現在之是以能夠完全被推起來,最大的推動力是來自于整個餐飲流程的一個标準化和工業化。此外,疫情也加速了預制菜需求更快速的到來”。

預制菜的風口吸引無數資本湧入布局,但在此背後,預制菜産業發展潛存的各項不确定性仍有待觀察,尤其是物流、供應鍊等難題。

“供應鍊決定了預制菜的菜品”,中國品牌研究院研究員朱丹蓬表示,“疫情反複下,市場對預制菜的需求提升,近期國家出台對于物流及供應鍊保障的若幹規定,預計未來對于預制菜的供應情況會有所好轉”

麥辣雞翅改版了?

麥當勞:部分餐廳測試工藝改良,口感不變

新京報消息,近日有網友反映麥當勞的麥辣雞翅味道發生了變化,包括炸雞雞皮的厚度、口感等。

新京報記者注意到,有網友稱麥辣雞翅比以前更辣了,但也有人覺得辣味不如之前,還有網友表示對麥辣雞翅以前的味道十分“懷念”,并稱“不了解招牌産品為什麼要改。”

疫情催生需求大漲,預制菜再度火出圈

△圖檔來源:攝圖網

麥當勞客服對媒體稱,目前隻有部分城市麥辣雞翅的制作工藝進行了改良,暫未接到全國統一改良通知,價格目前也沒有變化。

針對麥辣雞翅味道的改變,4月12日麥當勞中國回複新京報記者稱,麥辣系列是麥當勞中國本地研發的經典産品,深受中國顧客喜愛。目前部分餐廳正在測試工藝改良的麥辣雞翅,産品規格與之前一緻,同樣選用高品質的白羽雞雞翅,烹饪方式略有不同,脆辣多汁的口感不會變。“我們也正在不斷收集顧客的回報。”

注:本文由紅餐網整合自錢江晚報、檢察日報、極目新聞、新京報、證券日報等公開資訊。如需轉載,請标明來源。也希望廣大讀者在評論區留言,為廣大餐飲人提供更多更寶貴的建議。

整編 | 紅餐網_朱 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