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馬斯克的Web3認知與MetaLife元宇宙星際社交網絡

過去一年元宇宙的火爆引發了業界對Web3的熱議。有人認為元宇宙就是Web3,而另一些人則認為元宇宙與Web3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令人詫異的是SpaceX和特斯拉的CEO馬斯克卻屢次對Web3表達了嘲諷,他在Twitter上發問“有人看到Web3了嗎?我找不到。”。實際上,馬斯克的困惑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因為幾乎全部被稱為Web3的項目其本質上仍然是Web2,或最多是Web2.5。真正的Web3裡程碑項目MetaLife.Social元宇宙星際社交網絡在最近才浮出了水面。

馬斯克的Web3認知與MetaLife元宇宙星際社交網絡

事實上,元宇宙和Web3的概念早在區塊鍊史前就已經出現了。元宇宙(Metaverse)的概念源于美國作家Neal Stephenson于1992年出版的科幻小說《雪崩》,而Web3則在2003年由SmartMesh創始人、MetaLife顧問王啟亨Henry Wang提出。但Web3在去年爆發的“原點”是在12月9日,美國前貨币監理所的代理所長Brian Brook在美國國會做演講時,科普了Web3這個概念,并積極推動美國重視Web3,希望確定美國在Web3時代處于上司地位。這也讓Web3的熱度水漲船高,不僅百度指數Web3的搜尋量與半年前相比翻了數倍,而且Web3在谷歌的搜尋權重計算也是屢創新高。

雖然美國國會議員對Web 3也抱持着積極和正面的态度,2006年網際網路之父Tim Berners-Lee就認可了Web3的概念,但确實也有人不看好Web3,而這個代表人物竟然就是馬斯克。馬斯克從去年起就曾連發多條Twitter表達他對Web3的困惑:“我并不是說Web3是真實存在的——它現在看起來更像是一個市場流行詞而不是現實”。

馬斯克的Web3認知與MetaLife元宇宙星際社交網絡

更令人大跌眼鏡的是,馬斯克竟然用小便池來嘲諷Web3的人經常邀請他加入某個DAO組織。當然,他也被人噴了,Twitter上Devaiah Bopanna回複馬斯克說“這不是真的,因為Web3的人不用小便池,他們直接尿翻Web2”。

馬斯克的Web3認知與MetaLife元宇宙星際社交網絡

那麼争議中的Web2和Web3到底是什麼呢?這需要我們簡單科普追溯Web3的構想是什麼?

Web1.0時期大約從1991年持續到2003年,在這個階段網際網路才剛剛興起,網絡上以靜态頁面為主,使用者僅僅作為接受一方,被動的接受平台輸出的全部内容。這一時期産生的Google、Yahoo、新浪、搜狐等商業門戶網站,吸引大量使用者點選閱覽、定制廣告并通過流量變現。

2003年之後也就是Web1階段的後期,随着算力、光纖基礎設施和搜尋引擎等領域的飛速發展,Web2應運而生,差別于Web1的“隻讀”模式,Web2開啟了“讀寫”模式,它讓使用者自主上傳内容分享,産生了有趣的Blog模式,誕生如Myspace、Facebook、YouTube、Twitter、新浪微網誌、抖音這類社交平台,此後的十年中Web 2.0迅速重新定義了市場營銷與商業營運方式,比如一個使用者的點贊數或一個差評便能左右其他消費者的購買決策。縱使産生衆多内容創作KOL及Web生态爆發,頭部紅利與流量終究都被網際網路巨頭所壟斷罷了。

馬斯克的Web3認知與MetaLife元宇宙星際社交網絡

在Web2中心化的平台上雖然看似每一個使用者都可以創作自己感興趣的視訊或文章,但實際上“生殺大權”是由平台所掌握的,你這個視訊或文章是否違規、侵權,有沒有抄襲,都是由平台來判定的,甚至不需要你同意就能把你釋出的視訊文章“和諧”掉,涉及到更嚴重的事情,使用者還有可能會被平台封号。Web2的架構圖看起來與Web1極為相似,隻是在Web1時代人與中心化伺服器的箭頭是單向的内容擷取并沒有互動而已。

當然,這個邏輯在微網誌、推特也同樣适用,畢竟,美國前總統特朗普在Twitter發表對網際網路公司不利的言論後,Twitter可以直接封殺美國前總統在社交媒體上的賬戶。馬斯克也曾因為“口無遮攔”而同樣面臨Twitter禁言的問題,而在近期索性斥巨資收購Twitter股份成為個人大股東變成了平台的主人以保護言論自由。

但對大衆使用者來說,直到Web3的出現,使用者才有了真正“翻身做主人”的可能。Web3.0代表的是未來網際網路發展的一種新趨勢,涉及去中心化、使用者對資料和資訊擁有實際的掌控權、線上資産搭建等。通俗點來解釋,在這個階段,通過一系列協定,使用者不僅可以生産内容,還可以控制自己的内容。

2003年在Web2被定義的那一年,正在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攻讀計算機博士學位的SmartMesh創始人王啟亨也對Web3進行了定義,他将AI(人工智能)與ML(機器學習)引入了Web3定義,緻力于建構一個跨越國界、跨域語言邊界的One World One Web。2006年,網際網路之父Tim Berners-Lee認可了Web3語義網Semantic Web的定義并将去中心化概念加入Web3定義。在中本聰發表比特币白皮書讓區塊鍊技術浮出水面之後,區塊鍊成為Web3去中心化、資料确權與保護個人隐私的技術基礎,波卡創始人Gavin Wood豐富了Web3協定并不遺餘力地成為Web3的布道者。

目前Web3.0的生态系統從存儲、隐私、遊戲應用到創作者經濟等多個領域都在趨于完善中,其核心理念是将資料所有權歸還使用者、允許使用者掌控自己的資料并處置自己的數字資産。而業内人士會将Web 3.0看做建立元宇宙的基石

真正的Web3去中心化網絡應用是去掉了中心化的伺服器和網際網路仍舊可以使用的應用,因為它支援點到點的通訊方式與可雙離線的價值傳遞(數字貨币離線支付)。例如,MetaLife星際社交網絡協定完全取消了中心化的伺服器。取而代之的是應用程式、存儲、身份驗證、消息簽名等都在移動裝置上完成,MetaLife App之間的通訊可以走點到點的方式,無需中心化的消息伺服器。每個移動裝置裡都具有基于默克爾樹的微鍊,提供最終的安全性、隐私性和裝置丢失後的資料恢複。

馬斯克的Web3認知與MetaLife元宇宙星際社交網絡

在 MetaLife Web3 社交網絡中(https://metalife.social/),使用者直接互相連接配接,加密簽名資料在沒有任何中介的情況下點對點複制傳播建構一張不可以被阻斷的One World One Web。這是一張真正自由的 Web 3 星際社交網絡,無論有無網際網路MetaLife都可以工作。在沒有網絡時,MetaLife通過低能耗藍牙蟲洞協定進行通訊,這是MetaLife團隊聯手新加坡SmartMesh團隊共同攻克的一項Web3突破性技術,它讓世界上不能上網的30億人類可以通過MetaLife連接配接進入One World One Web星際社交網絡,進入開放元宇宙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馬斯克的Web3認知與MetaLife元宇宙星際社交網絡

在人類尚未殖民的火星和其他行星和星系,就如同在沒有網絡的邊遠地區、欠發達地區MetaLife都可以連接配接該區域的人類并通過Pub、DTN(DelayTolerant Network)和光譜區塊鍊與Layer2光子網絡完成通訊與交易支付。火星與地球距離遙遠,光(無線電)在火星距地球最近的距離傳播需要2分鐘左右時間,遠地點則需要20分鐘左右。在這樣長的延時下TCP/IP協定已經失效了,目前世界上的區塊鍊技術都會失敗,除了SmartMesh生态的光譜區塊鍊與Layer2光子網絡,因其設計就是可以脫離網際網路運作在mesh網絡之上。于是建構在SmartMesh生态基礎上的MetaLife可以通過以網際網路之父Licklider命名的Licklider協定+DTN協定将火星與地球的Pub相連,讓社交網絡可以跨越太陽系而存在。火星人在火星上用MetaLife發的貼子就可以出現在地球人的MetaLife裡,實作了星際社交網絡。嚴格來說,MetaLife承擔的使命就是實作首個去中心化的星際社交網絡Intergalactic Social Network,讓創作者經濟和元宇宙可以跨越星系成為One World One Web。

馬斯克的Web3認知與MetaLife元宇宙星際社交網絡

是以說回到馬斯克說看不到Web3在哪裡,是因為他還沒有看到MetaLife。在他的眼裡即便收購了Twitter并為其引入加密貨币激勵體系,這個基于區塊鍊的Twitter仍然是中心化的。王啟亨将此類中心化社交網絡+數字貨币激勵的體系定義為Web2.5。

馬斯克的Web3認知與MetaLife元宇宙星際社交網絡

再回到馬斯克提到的言論自由的話題,沒有任何中心化的網絡可以比去中心化的社交網絡更加自由。但是,在一張不可被阻斷的去中心化網絡上建構各種族共同使用的社交網絡,不良資訊的稽核與元宇宙的治理變得極為關鍵。所幸的是,另外一位MetaLife顧問、EOS創始人Dan Larimer(人稱BM)早在2013年就首次提出了基于區塊鍊的DAO的概念,即去中心化自治組織(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Organization) 。在曆經了Steemit、Voice、Fractally項目後BM歸納出的分形DAO治理将重構用于星際社交網絡與開放元宇宙的治理。

MetaLife元宇宙星際社交網絡可以稱作是人類從Web2.5到Web3的裡程碑。馬斯克可以看到并執行火星的改造與移民、把人類變成多行星的物種,相信偉大的馬斯克也将會看到真正的Web3和MetaLife元宇宙星際社交網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