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7歲爆紅,兩段婚姻皆傳奇:章子怡都癡迷的女人,到底有何魅力?

作者:張德芬

在中國平劇史上,有這樣一位女子,美豔、清冷,天生一副好嗓子,讓她紅遍了全中國。

連章子怡都說:“我很癡迷這個傳奇女子,她是中國第一女老生。她那麼愛梅蘭芳,卻離開他了,這種境界是一般人很難做到的。”

她敢愛敢恨,被外界稱為“冬皇”。

17歲爆紅,兩段婚姻皆傳奇:章子怡都癡迷的女人,到底有何魅力?

但,在情窦初開之時,她也曾在感情這條路上流離失所。

被深愛的人辜負,毅然決然離開的背後,也是她開啟的一段尋找自我的新旅途。

從自己愛的人走向愛自己的人,從孟小冬折騰半生的感情經曆中,不禁令人生出思考:

在親密關系裡,到底應該如何選擇?

17歲爆紅,兩段婚姻皆傳奇:章子怡都癡迷的女人,到底有何魅力?

情窦初開:

盲目信仰愛情,愛到沒有自己

從冬皇的稱号,可以略見孟小冬在當時女權普遍低下的年代中,是有女性顯少有的豪俠之氣的。

而孟小冬,在平劇發展上的豪放、順利,并沒有轉移到私人感情的發展上。

在親密關系前,冬皇也是一個渴望愛的小女孩,憑借着對愛情的幻想,對自己在關系中的實際需求并沒有太多了解。

初入情場,她也與我們一樣,渴望有人呵護,有人愛惜,找到自己理想中的夢中情人。

第一段婚姻,她與當時同樣紅遍半片天的平劇美男梅蘭芳共結連理。

雖然當時被衆人蔚為佳話,但實際上婚姻關系中,她更像是為愛而委曲求全的一方。

17歲爆紅,兩段婚姻皆傳奇:章子怡都癡迷的女人,到底有何魅力?

當時梅蘭芳已有兩位妻子,但在男方的懇求與周旋下,她因愛放下名伶的身段,成了梅蘭芳的第三名妻子。

四年的苦熬,她順從男方希望她婚後不抛頭演出,放下自己的舞台與才華的心願。

可即便這樣,也得不到梅家的認可,甚至還上演了梅蘭芳另一位妻子與孟小冬以死相逼的“宮鬥戲”。

最終,孟小冬對梅蘭芳的欺瞞與不負責任大失所望,心灰意冷的結束了關系。

17歲爆紅,兩段婚姻皆傳奇:章子怡都癡迷的女人,到底有何魅力?

由此可以看到,她在第一段婚姻裡的愛得卑微,卻并沒有換得她所渴望的結果。

她在人生這個階段,對自己在親密關系中的需求是不熟悉的,這也是我們在探索親密關系時,最開始會有的狀态,靠得是對愛情的盲目信仰,而這往往讓我們頭破血流。

可能我們的集體潛意識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假設就是:“隻要我夠配合,我就可以得到我期待的愛情。”

我們努力地讓自己成為百變的變形蟲,渴望去适配對方的期望,縱使将自己的需求視為塵埃也在所不惜,隻求所愛的人願意與自己在一起。

這種“把愛情等同于自己人生全部”的觀念,内建在許多人心中,彷若愛情是人生唯一的目标和意義,他們可以為了愛情抛棄一切愛好、事物。

但,一旦愛情變了質,就會面臨自我崩壞的危機。

這是因為,在親密關系的這個階段,我們并沒有認真去探索:自己是誰?需要的是什麼?

17歲爆紅,兩段婚姻皆傳奇:章子怡都癡迷的女人,到底有何魅力?

傷痛後清醒,

探索親密關系裡真實的需求與界線

第二段婚姻,孟小冬嫁給了杜月笙——一個鐘愛她許久的人。

那時正是抗日戰争期間,社會動蕩不穩,剛失婚的她有些不敢再相信愛情,如同每個在愛情中痛過的人一樣。

面對這樣的孟小冬,杜月笙給與了她資金與道義上的支援,讓孟小冬心無旁骛地追求平劇的深造。

也是在這一刻,孟小冬才意識到,原來愛情裡也可以擁有自己。

于是,她敞開了傷痕累累的心,接納了杜月笙。

17歲爆紅,兩段婚姻皆傳奇:章子怡都癡迷的女人,到底有何魅力?

當我們經曆過失敗的感情後,面對新的關系,多多少少會變得膽怯和退縮,不再敢輕易地給愛了。

但那些傷痕對我們的成長是有意義的。

它讓從未審視過自己需求的我們,有了反思的契機,反思在關系中究竟自己的需求究竟是什麼?

如同孟小冬,在和梅蘭芳的婚姻裡,她為愛放棄自己最愛的事業,無止盡的妥協,但最終還是得不到内心的幸福。

直到進入和杜月笙的婚姻後,她開始了自我界限的捍衛,同時杜月笙也給予了她足夠的自主權利,實作了“我是愛你,你是自由”的伴侶關系。

這是孟小冬經曆痛苦後而換來的經驗:主動選擇了愛自己的,且願意給予自我存在空間的伴侶。

而後10餘年,在這段關系裡伴随着孟小冬的,是她逐漸清晰的自我認知與幸福的愛情輪廓。

是以,在杜月笙死後,她雖然感到悲痛不已,但幸好她在這段關系裡還保有自我,伴侶的離開,不至于讓她一蹶不振。

17歲爆紅,兩段婚姻皆傳奇:章子怡都癡迷的女人,到底有何魅力?

晚年時,她與在香港相遇的名畫家張大千建立了深刻的往來,同時充盈的内在價值感,也讓她過上了充實的生活。

雖然并沒有男女之情的交往,但兩人用着彼此靈魂的才華——唱戲與繪畫交流着。

她晚年鉛華盡落、放下世俗标準的生命狀态,隻因她更加清晰的認清自己,清楚自我價值,不需要靠犧牲以及依賴他人給予的經濟、地位來感受自己有價值。

如同知名的英國喜劇演員在《寫給自己七十歲生日》中提到:

“當我開始真正愛自己,我開始遠離一切不健康的東西。

不論是飲食和人物,還是事情和環境,我遠離一切讓我遠離本真的東西。

從前我把這叫做“追求健康的自私自利”,但今天我明白了,這是『自愛』。”

三段感情,我們看到了孟小冬愛的階段,從索愛到自愛,再到給愛,是一個女人曆經千帆後對愛與自己的感受與覺知。

17歲爆紅,兩段婚姻皆傳奇:章子怡都癡迷的女人,到底有何魅力?

真實的親密關系:

始于自愛,成熟于自我認識

任何一段關系,不管你選擇的是愛自己的,還是自己愛的伴侶,其實核心都是你是否先認識了自己。

知名歌手劉若英曾在關系中失去自我之後,分享自己經曆學習的感情觀:

她絕不會做全職妻子,她要在關系中自在地保有自己,而也要找一個可以接受這樣自己的伴侶。

她曾問過先生鐘石:“娶了一個有很多興趣很多愛好的老婆,你會不會覺得很虧啊?”

鐘石說:“就是因為你這麼豐富這麼有趣,我才娶妳的;如果把你娶回來,你就隻在家裡給我洗衣做飯,我才覺得虧了呢!”

這種愛,便是基于自愛的基礎上更加敞開和成熟的愛,不用犧牲自己的需求、不用算計誰愛誰多,誰占上風誰又吃虧。

一切坦然而真誠。

17歲爆紅,兩段婚姻皆傳奇:章子怡都癡迷的女人,到底有何魅力?

如同孟小冬在三段親密關系中的探索與轉變一樣。

從最初的一味付出與犧牲,迷惘追求自己想象的童話故事,到經曆重重創傷後,開始意識到人要能先愛自己、認識自己。

在足夠的自我認知與自愛之下,才能帶着更成熟的心态,進入到健康的親密關系裡。

那如何才能充分認識自己,且看到自己在親密關系中的需求呢?

我建議你可以嘗試自由聯想法,先去快速勾勒自己心中理想的親密關系。

你可以試着自問自答:

你可以想象十年後,你理想中的一天的生活是什麼樣子嗎?

你的生活裡有誰?

你在做什麼工作?

你結婚了嗎?

你住在哪裡?

你有孩子嗎?

你的生活作息是什麼樣子?

跟伴侶的關系是什麼樣的?

把這些聯想,記錄在筆記本中。

當你對于未來的親密關系想象越深入、越細節,越能幫你了解,你究竟渴望什麼樣的生活以及親密關系,以及你在生活各個方面的價值取向和偏好。

這種了解,反過來又能幫你重新認識自己。

17歲爆紅,兩段婚姻皆傳奇:章子怡都癡迷的女人,到底有何魅力?

如果,我們在勾勒的時候,腦中一片空白時,就要有所警醒,是不是我們對自己在關系中的需求與藍圖一無所知?進而再去覺察和探索。

當我們面對一個新的對象時,我們也可以拿出我們的筆記本,對照我們的未來藍圖,看看眼前的人是否與自己的藍圖适配。

同時也看看自己的藍圖是不是因為好高骛遠需要調整,或是可能自己有盲點而忽視了眼前的人并與藍圖不适配。

這個過程可能會有些冗長和痛苦,但當你經曆了迷惘、探詢、挫折,再探詢的過程中,我們就會逐漸勾勒出日漸清晰、屬于自己的親密關系藍圖,我們将也會愈加真實成熟。

親愛的,如德芬老師所說,外面沒有别人,隻有自己。

當你和自己的關系處理好了,外界的各種關系也都将順流而下。

花若盛開,蝴蝶自來,人若精彩,天自安排。

願我們都能更加認識自己,愛自己,在關系中,尋得那個“對”的人。

17歲爆紅,兩段婚姻皆傳奇:章子怡都癡迷的女人,到底有何魅力?

*本文由作者與張德芬空間主筆團共同創作,如需轉載請聯系授權。

策劃 | 魚甜

編輯 | 六記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