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産危機”:向往精緻生活,但支付不起那個價格,美國中産要消失了嗎?

“中産危機”:向往精緻生活,但支付不起那個價格,美國中産要消失了嗎?

在你眼裡,“中産階級”意味着什麼?

吃穿不愁,夫妻各有一份收入不錯、社會評價良好的工作?

兩個孩子,一棟大房子,至少一輛車?

周末去郊區散心,長假去外地或國外旅遊?

人生唯一的煩惱大概就是:為什麼自己隻是個無聊的上班族,沒有去追求年輕時的藝術夢想?

如果說,曾經的中産階級是美國夢的象征,那麼如今我們關于他們的想象,可能早就是明日黃花了。

“中産危機”:向往精緻生活,但支付不起那個價格,美國中産要消失了嗎?

01

不穩定,正在成為美國中産階級的新特征

2018年美國中央銀行的一項财務調查發現,在美國有三分之一的中産階級,如果面臨意外支出,他們甚至都拿不出400美元。隻有大約25%的中産階級家庭有足夠的儲蓄應付六個月的生活開支。這裡對中産階級的定義是2018年年收入在4萬-8.5萬美元之間的家庭。

在最新的民意調查中,當人們被問及是否屬于中産階級時,大部分人都不願意給自己戴上這樣的帽子,很多人的自我認同是勞工階級。經濟政策研究專家勞倫斯· 米歇爾表示,前些年認為自己是中産階級的人,目前已經不這麼看待自己了。

在考慮經濟狀況的時候,我們素來都認為這是個相對穩定的狀态,要麼窮,要麼不窮;要麼是中産階級,要麼不是。但事實上,美國很多中産階級的經濟狀況遠沒有這麼理想。喬治城大學的公共政策副教授布拉德利·哈代認為,不穩定,正在成為美國中産階級的新特征。

“中産危機”:向往精緻生活,但支付不起那個價格,美國中産要消失了嗎?

02

美國中産階級真的縮減了嗎?

那麼,美國的中産階級究竟為何會發生這樣的變化呢?

皮尤研究中心的一項研究發現,中産階級,美國社會曾經的中流砥柱,自1970年代以來已經開始縮減。1971年,大概有61%的美國人被認為是中産階級,到了2019年,這一數字就落到了51%。

美國中産階級的現狀如何?美國的中産階級是否在縮減?近些年來,這一問題一直被廣泛讨論。

“中産危機”:向往精緻生活,但支付不起那個價格,美國中産要消失了嗎?

勞倫斯· 米歇爾認為,這個問題也不太容易回答,因為作為一個國家,美國從來不曾真正存在一個關于中産階級的正式定義。

紐約城市大學的政治科學教授珍妮特·戈爾尼克表示:“在最近的一次研讨會上,當有人在字面意義上陳述,美國沒有中産階級了。我突然了解了這是一種政治性的修辭。我知道這樣的說法是表示,身處中間的人過得并不好,但是這樣的說法并不準确。”

根據研究資料,1985年和2016年,在美國比較富裕的16個縣中,中産階級的規模并沒有縮小。甚至是毫無變化。1985年和2016年,美國中産階級的占比都是59%。

“中産危機”:向往精緻生活,但支付不起那個價格,美國中産要消失了嗎?

03

維持一份體面的生活正在變得越來越貴

專家們喜歡用“夾縫生存”(squeezed)這個詞來描繪如今美國中産階級正在面臨的困境。

即使從嚴格的資料上來說,美國的中産階級規模并沒有縮減。但是他們的确面臨着維持中産階級身份的壓力和焦慮。

如何才能過上中産階級的、有品質的生活呢?對如今對美國人來說真的不太容易。大家沒那麼容易支付自己的房租,更别提擁有一處自己的房子。在三十多歲的年紀,他們不太想要孩子,因為養育孩子真的是太貴了。更别提醫療問題,如果沒有醫療保險,他們根本無法得到足夠的醫療服務。這就是中産階級正在面臨的問題。

是以,與其說中産階級數量在縮減,更準确的說法是,中産階級的生活方式變得更加昂貴和不确定了。

更年輕的一代人也開始面臨這些困境。2019年,60%的千禧一代屬于中産階級,而在嬰兒潮一代,這個數字是70%。

“中産危機”:向往精緻生活,但支付不起那個價格,美國中産要消失了嗎?

尚塔爾·雅各布與丈夫一起生活在德克薩斯州的郊區,有一個孩子。他們的家庭收入是每年10萬美元,應該能算是中産階級了。

尚塔爾表示,他們還在為财務穩定問題而憂心。六位數的年收入,聽起來很棒。但是一旦結婚,光稅金500美元就出去了。另外,還有全家的保險,兒子的大學基金。還沒有進行生活開支,800美元就沒了。另外,租金1700美元,電費150美元,電話費280美元,網費60美元。還有車,支出大概800美元,車輛保險400美元。每個月在食物上支出400-500美元,而且還在增加。

尚塔爾認為,自己每周辛苦工作、精打細算,有時候聽到别人說,你可真幸運有那麼棒的工作,簡直不知道說些什麼。

“中産危機”:向往精緻生活,但支付不起那個價格,美國中産要消失了嗎?

04

中産階級為何如此焦慮?

那麼,為什麼美國的中産階級活得這麼辛苦呢?

第一個原因是收入停滞。

自1970年到2018年,美國中産階級的收入占總收入的比例下降了19%。相比之下,富有階層的收入上漲了19%。

布魯金斯學會的一項研究發現,收入頂層和底層的增長速度20%相比,中産階級的收入收入增長速度約為一半,大概是10%。

尚塔爾表示,一直待在一家公司,收入就停滞不前,好幾年收入增加了大概幾千美元。要想實作收入的躍升,就隻能跳槽,但是這個選擇本身就不太穩定也不安全。在過去的40年中,盡管美國的經濟一直在增長,蛋糕越來越大,但是中産階級并沒有從整體向上的經濟中充分受益。根據資料,相比生産力的增長,普通勞工的收入大概落後43%。這就意味着,在過去40年,中産階級每年本該多賺1%。但是他們沒有得到這部分金額。因為不平等問題的加劇,占收入前10%,特别是前1%,或者0.1%的人将經濟增長中的大部分利潤都納為己有。

“中産危機”:向往精緻生活,但支付不起那個價格,美國中産要消失了嗎?

第二個原因就是生活成本的急劇增加。

盡管收入停滞不前,但是多年來,生活成本卻急劇上升。

在過去的50年,美國普通家庭的收入僅增長16%,住房成本卻增加了190%,大學學費飙升264%。

尚塔爾說,5年前,自己剛搬進這所較高價的電梯大廈,房租是1100美元,現在是1700美元。可是自己的工資并沒有增長600美元。

醫療、住房和教育支出的上漲,為中産階級家庭帶來了巨大的收入壓力。對于生活成本已經比較高的城市來說,更是雪上加霜。

2018年的一項分析發現,在舊金山、紐約等沿海城市養家糊口,過上中産階級的生活方式,每年至少需要30萬美元的收入。而在2020年,隻有10%的家庭年收入超過20萬美元。

尚塔爾提到,最近在自己工作的普萊諾看到了一套較高價的電梯大廈,覺得如果可以步行上班的話,那就太棒了。價格大概是2400美元,她覺得這太瘋狂了。更别提什麼月租5500美元的聯排别墅。

“中産危機”:向往精緻生活,但支付不起那個價格,美國中産要消失了嗎?

第三個原因是政策問題。

政策支援可能既是中産階級夾縫生存帶來的惡果,也是這個問題的解決方案。

尚塔爾認為沒有任何政策可以幫助到自己。一旦自己找到工作,他們就會說,你需要的隻是一份工作,既然得到了,那就繼續努力吧。

人們工資的停滞始于70年代,當時生産力增長緩慢。但是1970年之後,生産力開始加速。1980年代,收入最高的1%越來越富有,不平等現象急劇增長。股市大漲,但大家的薪水并沒有增加。這個問題與政策的放松,失業增加和工會力量削弱,最低工資未能提高等問題緊密有關。

“中産危機”:向往精緻生活,但支付不起那個價格,美國中産要消失了嗎?

低工資工作的全球化的确使很多地方的藍領工作機會受到了重視。關鍵的問題在于,經濟沒有變得更糟,正是因為美國的一些政策,經濟增長帶來的利益并沒有廣泛地分享給絕大多數人。

2021年,美國政府打算重新振興中産階級。2021年11月開始,政府出台了1萬億美元的基建法案和重建更好未來的法案,這些政策都旨在為中等收入家庭提供支援。不過這些法案能否真的改變中産階級的處境,還有待時間來驗證。

尚塔爾說,至少自己現在還沒看到明顯的變化。她認為整個中産階級的處境岌岌可危,一場意外,一場災難就能把他們打回原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