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關注|文脈流變與學術變遷

《20世紀初期中國文學史編纂研究(1900—1910)》(溫慶新著,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20年5月版)以黃人《中國文學史》、林傳甲《中國文學史》、來裕恂《中國文學史稿》等為研究對象,對20世紀初期中國文學史早期編纂的社會背景、知識選擇及編纂意圖進行深度還原,提出這一時期的中國文學史雖風格多元、體例不一、篇幅各異、思想複雜及價值多元,卻皆是接受了外來的文學史架構,并廣泛受到近代學制變革、“中西交通”的背景及教育啟智的時代需求等影響。這些文學史大多是彼時大學堂、中學堂甚至教會學校所編的教材講義。它們在借用文學史架構進行中國文學史編纂的同時,并非将主要編纂思路放在文學史内部規律的探讨與實踐上,而是盡力對20世紀初期中國的曆史背景、社會價值及知識結構進行有效回應。

作者細緻論證近代學制變革如何影響彼時新式學堂的教育改造,尤其是《高等學堂章程》等章程的設定、頒布與近代學術變遷的關系,最終得出中國文學史的編纂作為近代學術變遷的重要一環,不可避免受此影響的結論。由于人倫道德與經學大義被置于近代大學堂經學科、文學科、工科、農科等科目之首,近代大學的“中國文學門”将“說文學”“音韻學”“群經文體”“各種紀事本末”等列為必修課,成為彼時編纂中國文學史必須遵循的方向标。

書中分析了黃人、林傳甲如何突出“國小”治學的傳統,如何強調以音韻為根、重視方言研究,如何主張承繼“國小”的同時與“今之各國文字等”相通,以順應時代需要。作者發現,時局所提出的需求,最終決定20世紀初期的中國文學史編纂不可能完全恪守傳統,亦非簡單照搬西學;實用意圖最終決定什麼樣的思想及方式可以順應時勢需求,它們就将最終被推上曆史舞台,由此促使中西學術的交通與雜糅。

作者在書中全面闡述了黃人、林傳甲、來裕恂等因對傳統“固有之學”的認同,形成主張“恢複人倫道德”的共通選擇,與張之洞、章太炎等近代有志之士在中西學術交通中普遍存在的尋求儒經複歸的精神訴求相契合。近代有志之士的呼聲,使得該時期的文學史編纂者在個人素養、知識結構等多重作用下,對中西學術的交通之勢采取以傳統學術為主導,與近代學制變革的精神相契合。尤其是黃人、林傳甲等對中國固有之學有着強烈的認同感,主張恢複人倫道德,試圖踐行“依自不依他”的文化傳統,成為彼時治文學史者共通的價值觀及學術自律行為。故而,作者得出“‘開民智’、維系人倫道德的編纂意圖成為20世紀初期中國文學史編纂的最主要精神訴求”的結論。要言之,近代學術變遷、學制變革深深影響20世紀初期中國文學史編纂者的世界觀、價值觀及方法論,促使20世紀初期的中國文學史關注文學的地域性差别,以及學術的自我改良等,最終主導彼時中國文學史的書寫選擇。

“20世紀初期的中國文學史編纂在近代學制變革的影響下,對傳統學術的承繼與改良,往往通過對《四庫全書總目》的批評方法、批判理念、材料選擇及具體論斷的吸納與揚棄中加以展現。”黃人、林傳甲、來裕恂等通過傳統目錄之學以“辨章學術,考鏡源流”,試圖借此把握中國文學發展之大勢。這種知識建構選擇不僅深受近代經世緻用思想的影響,而且深受傳統學術批評思路與認知視角的左右。這就促使彼時的中國文學史編纂者基于個人經曆、時代需求與文學史編纂意圖等融合而成的價值觀念,甚至對未來中國形象的設想與期望等主觀願望的多方影響,最終建立起一種包含文學史編纂者個人經驗、曆代文學作品和曆史上呈現的多重主體與多元層次的中國形象。

20世紀國中國文學史編纂面臨的最大難題在于無大量可供借鑒的同類著述,缺乏可供參考的編纂範式。編纂者雖然可以借助傳統學問把握中國文學衍變之大勢,但如何有效切入對中國文學衍變的書寫,同時尋求可供參考的評價體系與方法,則随編纂者的個性而各顯神通。是以,我們看到黃人《中國文學史》兼具“傳記體”色彩的“文學家代表”、兼具目錄學意義的作品考辨及資料彙編、兼具選本學意義的“作品選”等旨趣選擇。看到林傳甲采用專題形式将“諸科關系文學者”與文學史有效融合,通過“附以鄙意”與“文典”式以身傳教形成獨特的個性旨趣。看到來裕恂《中國文學史稿》因“個人承繼風雅詩統而鈔錄漢魏詩歌”,成書方式系鈔錄其另一著作《漢文典》,并以文字學及文章學作為編纂的兩大指導思想。

作者認為,20世紀初期的中國文學史編纂,在傳統與現代的抉擇中最終導向傳統學術的現代改良之面,以适應形勢所需。外來的“中國文學史”如何與傳統學術進行接軌,如何成為編纂者踐行其目的意圖的工具,編纂者又在哪些方面對西方文學史理論進行取舍?對這些問題的探讨不僅可以深入把握近代中國學術的現代轉型,亦有助于還原20世紀初期中國文學史編纂的諸多實情,以見彼時有志之士編纂中國文學史的艱辛曆程。

這對當下中國文學史編纂具有啟示意義:中國文學史既是一種學術著述又是授課的重要教材,相關編纂不僅應吸收學界最新研究成果,亦需對與此相關的國小、經學、史學等關聯性知識進行涉獵,以使學生盡可能全面了解傳統文史的經典特質及文化屬性。當下中國文學史的編纂與講授需要在服務國家與社會需求的情況下,以通俗易懂的作品講解方式,兼及對傳統文史知識的傳授,形成學生直覺感受傳統文化内在魅力的自信心與自豪感。

(作者機關:揚州大學社會發展學院)

關注我們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