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獨居的老人,擁有以下幾種“歸途”,生活才會體面

01

夫妻雙雙把家還,你挑水來我澆園。

雖然孤獨可以享受,但是人是害怕孤獨的,尤其是長久的孤獨。

一個人,一間房子,一盞孤燈,一條忽長忽短的影子......在外人看來是詩意的,但當事人卻是有苦難言的。

人到晚年,老伴先走一步,或者在中老年的時候,夫妻離婚了,那就隻能一個人獨居。往後餘生,要活成什麼樣子,需要提前考慮。

有個詞語說得好——向死而生。從從容容地走向生命的終點,這是尊重自然規律,隻是每一步,都要體面一些,别太慫了。

獨居的老人,擁有以下幾種“歸途”,生活才會體面

02

人到晚年,找不到歸途,餘生都在流浪。

有這樣一句話:“故鄉容不下肉身,他鄉容不下靈魂。”

一個人真正的流浪,不是沒有地方居住,也不是沒有飯吃,而是靈魂沒有地方安放。

作為老人,肯定有“葉落歸根”的想法。是以,很多老人,退休之後,第一時間就是回鄉,老兩口一起種菜,打理老屋。

也有一些老人,一輩子都在老家,過着躬耕的生活。雖然日子簡單,生活不富有,但是很開心。畢竟,習慣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看到炊煙,就有了暖意。

在小城裡,也有一些老夫妻,住在小區裡。孩子們去外地工作了,在更大的城市。

當夫妻之中,有一個人過世之後,剩下的那個人,就要改變養老方式了。主要是兒女們不放心,老人自己的身體也不太好,需要有人照顧。

是以,很多老人,迫于孩子的要求,不得不“随遷”——兒女在的地方,就是老人的“新家”。

事實上,老人住在兒女的家裡,難以有歸宿感。

作家張亞淩寫過這樣一件事:他每天在某商場的十字路口,都會遇到一個老太太。

老太太有七十多歲了,打扮有些土氣,趴在欄杆上,看着車來車往。風很大的時候,也不會離開。

攀談了幾句。老太太說,原來她住在小城的小巷,巷子裡有很多老姐妹,巷子的一端有莊稼,可以下地幹活。老伴走了,她就離開了小巷。

老太太說:“城裡好是好,娃娃給的好,不是咱想要的好。”

作家說:“養老院......”話還沒有開始,老太太就變臉了,她認為,養老院都是五保戶的家。

哎!有多少老人,住在人流如織的城市,卻隻能看看别人的熱鬧,找不到自己的熱鬧。

找不到歸途的老人,就像一株野草,被強行搬到了水泥街道,怎麼也活不好。看起來,每天被人供養着,但是根在萎縮,甚至變成了“無根豆芽”一樣。

獨居的老人,擁有以下幾種“歸途”,生活才會體面

03

人這一生,皆要自渡,“歸途”是自己給的。

哥倫比亞作家馬爾克斯說過:“誠實的生活方式其實是按照自己身體的意願行事,餓的時候才吃飯,愛的時候不必撒謊。”

要懂得,如果身體注定要流浪,那麼靈魂就要有地方可以安放。正所謂,“此心安處是吾鄉”。

根據現實來看,建議獨居的老人,為自己準備以下幾種“歸途”。

第一,珍惜緣分,不拒絕黃昏戀,找一個噓寒問暖的人,相伴餘生。

有這樣一個問題:你會支援老人的黃昏戀嗎?

網友“yuen”說,父母大半生的精力,都在關注我們的成長。父母老了,要為自己活一次,也是理所當然的事。

退一步來說,老人有了依靠之後,身邊有人端茶送水,也不會一直拖累兒女。最重要的是,老人的精神不會空虛。

事實上,老人孤獨的時候,也需要一個擁抱,需要有一個地方,撒撒嬌。

作家李萍萍寫過一個叫“珂宜”的女退休老師。

珂宜病入膏肓的時候,寫下遺囑,讓醫生轉交給老伴。遺囑用信封裝着,裡面有一張知識女性的照片,五六十歲的模樣。原來,這是珂宜給老伴找的“新對象”。

愛的方式有很多種,但是所有的愛,都有一個好處——治療内心的滄桑。

獨居的老人,如果有了黃昏戀,那就可以開始新的生活,也能從兒女的家裡,搬回自己的“家”,生活會自由一些。當然,兒女也會放心。

第二,存一筆錢,過節儉的生活,不給兒女添負擔。

不管多大年紀,有錢才是活下去的底氣。也許兒女很富有,随時都會拿錢給你,但是你總得看一看臉色,怪難受的。

你有養老金,還有存款,兒女就不要承擔贍養費了。萬一有什麼事情,大家出力,不出錢,也容易一些。

有了錢,買啥吃啥,都會自由的。

第三,融入社會,和身邊的老人多交流,五湖四海皆朋友。

任何一座城市,都有老人。可是你不去主動攀談,對方也不會搭理你。

主動去和同齡的人交流,那麼很快就會打開話匣子。多互動幾次,大家都是朋友。都是老人了,也沒有利益沖突,何必在“人與人之間”築起一道高牆。

“融入城市”,其實是融入到某個群體,找到自己的樂趣,找到可以說話的地方。

第四,堅持善良,做一個喜歡幫助别人的人,讓生活環境變得溫暖。

閑來無事,力所能及地幫助身邊的人,那麼你的愛心,會得到大家的尊重。反過來說,大家也會幫你一把。

互幫互助的環境,會讓獨居的老人,遠離孤單。借助大家庭的力量,老人的生活,也會體面一些。

第五,平易近人,在給兒女點贊的同時,别忘了給女婿和兒媳點贊。

你住在兒子家,其實是住在兒子和兒媳共同的家;住在女兒家,也是住在女婿家。

人老了,管好自己的嘴,說一些開心的話,尋找身邊人的優點,就好像推開窗戶,讓陽光湧進家庭一樣。

獨居的老人,擁有以下幾種“歸途”,生活才會體面

04

《百年孤獨》裡寫道:“一個人幸福晚年的秘訣不是别的,而是與孤寂簽訂一個體面的協定。”

一個人的日子不好過,但是不能逃避,而是要積極面對。隻要把陽光和春天請進了生命,那麼在任何地方,都會活得體面。

經曆了世事無常,餘生要現世安然。

看過了夕陽西下,還有星辰和月亮。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于網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