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親愛的小孩》我非常生氣,不是生氣肖路的做法,而是生氣編劇。作為一名已婚已育的寶媽,我覺得這部劇有點過分了。劇中過分誇張了沖突沖突,又用各種寫實的手法誤導觀衆,讓很多未婚未育的人産生恐懼心裡,害怕步入婚姻。

劇中方一諾和肖路的問題,我們不能說完全不存在,但是我要說,大多數夫妻基本上都能跨過這道坎。肖路并不“渣”,這場婚姻的主要問題,也不在他身上。
1、焦慮的寶媽是關鍵因素
電視劇一開始就給我們塑造了一個焦慮的寶媽。因為懷孕,吃不好睡不好,身體變形,臉上長斑。她想吃面條,老公給她打包一份,她一看沒辣椒瞬間沒了胃口,大家想起來鏡頭裡肖路吃面條的場景,然後就把氣撒在肖路身上,說他陪妻子同甘共苦的心都沒有。
轉過頭,一諾想要吃水果,還說要吃三個蘋果,結果肖路削好了蘋果,一諾卻睡着了。這一個鏡頭已經說明了很多。首先,肖路有好好照顧一諾,一諾想吃面條他去買,想吃蘋果他去削,他沒有推卸責任,他在盡力做好丈夫的角色。其次,吃面條和削蘋果這件事可以看出一諾是有點“挑剔”。
而後,是一諾生孩子。大家埋怨肖路不陪着一諾,而是在家裡喝酒。其實,這也是個伏筆,恰恰說明他想要喘口氣。一諾懷孕在家,他下班回來應該從來都沒有輕松過。
生完孩子之後的方一諾,真的有點過分了。第一,她自己拉褲子了不希望老公收拾,不洗澡不想讓老公抱,想維護自己在老公面前的完美形象,讓我說完全沒必要。你在老公面前“包袱”太重,隻會讓你内心有自卑情緒的産生。而這是影響你們夫妻生活的關鍵因素。
第二點,過分焦慮。一會懷疑月嫂傷害孩子,一會懷疑月嫂給孩子喂奶粉,一會還嫌月嫂哄睡娃之後休息,說實話,換我是月嫂我也走了不伺候。
我們不否認有壞月嫂的出現,但有時候我們也沒必要對母乳呀、黃疸等問題過分糾結。每當我看到一諾月子裡像個神經病一樣瞪大眼睛不睡覺,我就覺得她心裡有問題。她每次内心焦慮什麼必然把肖路拉起來陪聊,然後兩個人争吵一頓,最後大家誰也睡不好,更加焦慮。
這是一個惡性循環。
第三,要求太多。婆婆是有點不靠譜、抽煙、打麻将,可是一諾要求也太過分。讓婆婆記錄孩子的飲食,洗衣服還用那麼多盆,這換誰都會崩潰。更何況婆婆雖然不靠譜,但是她勤快,你說什麼就是什麼,脾氣還算可以。我們不能隻看缺點不看優點的。
總之呢,月子裡的沖突,大部分都是因為一諾太過焦慮了。如果她能夠緩解焦慮,不管是夫妻,還是婆媳,沖突都能減少很多。
2、方一諾的媽媽加深了夫妻沖突
首先我奉勸大家一點,坐月子最好不要讓自己的媽媽伺候,尤其是像方一諾這樣的媽媽。她隻會挑事,加深夫妻沖突。
一諾看到女兒坐月子休息不好,心疼,又看婆婆不靠譜,是以提前退休來幫助女兒照顧孩子,這一點無可厚非。但是我們看到,肖路的媽媽不走,方一諾的媽媽又執意住進來,小小的房間,變成了女人的天下,家也就成了肖路的“修羅場”。
劇中把這一點拍得也非常真實。一諾和媽媽在一起嘀嘀咕咕,把婆婆當成保姆,連孩子都不讓碰一下。說實話,婆婆在這一點上已經挺不錯了,起碼沒有因為被差別對待找事,而且還總是勸說自己“隻要能看孫女就好”。
但是一諾媽媽可就不是這樣了。媽媽總是看到肖路的不好,一個勁兒地鼓動女兒,一會說“沒好氣沖你老公撒”,一會說“看好你老公”。總之呢,她的眼裡,全是肖路的不好,而她又把這種不好通通告訴一諾,讓一諾心裡塞滿了偏見。
不要高估人性,《史記·樗裡子甘茂列傳》中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和孔子的弟子曾參同名同姓的人殺了人,于是有人告訴曾參的母親:‘曾參殺人了!’曾參的母親泰然自若地織着布。過了一會兒,又有一個人告訴曾參的母親:‘曾參殺人了!’曾參的母親将信将疑、強自鎮定地織着布,過了一會兒,第三個人又跑來說:‘曾參殺人啦!’曾參的母親丢下機杼、翻過院牆就跑了。
作為極為相信自己兒子的母親尚且會如此,更何況一諾呢?就算一諾嘴上說沒事,可依舊還是在心裡種下了懷疑的種子。
3、孩子,不是婚姻的災難
我覺得《親愛的小孩》放大了太多孩子的問題,仿佛孩子是夫妻婚姻問題的“殺手”。
從一諾這裡來說,有了孩子,她心裡再也沒有肖路的位置了。一天晚上,她好容易哄睡了孩子,于是跟肖路發資訊:回來的時候輕點,被吵醒了孩子。本來已經到家的肖路,聽到這條語音,便在車上睡了一晚上。第二天還要帶女兒去紮防疫針,又被埋怨一通。
從肖路來說,有了孩子,家變成了令人害怕的地方。他害怕孩子哭,但是更怕家人争吵。他随口說了一句“哭能增加肺活量”,卻被妻子說不心疼孩子,還記了好幾天。這樣的情況下,他還敢多說一句話嗎?
像這樣的小問題累積,自然就成了婚姻裡的大問題。
但是,孩子并不是婚姻的災難,并不是所有生完孩子的夫妻會像一諾和肖路一樣抗不過去。如果他們能夠互相體諒一下對方,站在對方的角度為對方思考,少一些指責,多一些了解,就一定能夠熬過去。
而熬過去這一段之後,你會發現,兩人的感情會更好。
記住,孩子不是災難,而是愛的紐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