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服務母嬰人群“最後一公裡”:她們既是媽媽,更是營養顧問

熱播電視劇《親愛的小孩》揭露出育兒觀念沖突等問題,引發媽媽群體的共鳴,折射出母嬰群體長久以來面臨的壓力。

有這樣一群媽媽,她們分布在全國各個城市,為另一群媽媽持續提供育兒幫助和情感支援,幫助她們渡過育兒過程中的難關。她們的另一個身份是營養顧問,是媽媽們在育兒生活中的有力後援。

住進門店配送奶粉

4月6日至今,飛鶴華南區營養顧問趙恒芬已獨自在上海靜安區的門店住了一個多月,每天在不同群裡回答寶媽疑問,安撫她們的情緒。

因為疫情,趙恒芬所在小區和門店被陸續封控,很多寶媽向她發來求助資訊,反映孩子奶粉就要斷供。趙恒芬坐不住了,主動去找小區開通行證,“寶寶斷了糧就得挨餓,要盡快想辦法把他們的口糧送出去。”

按照規定,全面解除防控前,趙恒芬一旦走出小區大門就不能再回去,她還是毫不猶豫地簽了字,背上一袋米、帶上幾件衣服就出了門。她足足蹬了一個多小時自行車到達門店,緊接着是梳理存貨,聯系寶媽商量送貨事宜。“剛到門店的前兩天,寶媽們一個接一個聯系我找奶粉、紙尿褲,忙起來連吃飯的時間都沒有。”

服務母嬰人群“最後一公裡”:她們既是媽媽,更是營養顧問

疫情期間,趙恒芬在整理庫存,保障寶寶口糧供應。 企業供圖

奶粉供應緊張,趙恒芬就主動找一些訂貨多的家庭協調:“您訂了一箱奶粉,我先發兩罐給你,後面再補好不好?咱齊心協力把最難的時刻挺過去。”幾乎所有寶媽對此都沒有怨言。

“實在沒辦法了,寶寶馬上出生,但待産物品一直買不齊。” 封控期間,有位準媽媽輾轉找到趙恒芬。趙恒芬一邊安慰她,一邊繼續梳理奶粉庫存,搜集待産物品,最後為這位寶媽湊齊了“待産包”。

家長們的首選求助對象

特殊時期,營養顧問往往是家長的首選求助對象,這些求助有的是奶粉需求,有些是情感需求。

在多年的服務工作中,江蘇南通的飛鶴營養顧問朱春紅見過寶媽深夜失眠,也見過寶媽因寶寶不小心感冒而自責不已,也不止從一個寶媽口中聽到“迷茫”“力不從心”等類似情緒。看到淹沒在育兒焦慮裡的寶媽,朱春紅會給予最大的耐心和幫助。她的出發點很簡單,“别人可能會忽略她們,但至少在我這裡,寶媽們不會孤軍奮戰,隻要有需求有期待,一定能得到回應。”

在北京工作的營養顧問張利也在為服務好寶媽們努力着。最初做營養顧問時,雖然接受過飛鶴的系統教育訓練,但随着現實中接觸的寶媽越來越多,張利發現,客戶的疑問和擔心也五花八門。“上次買的奶粉為什麼顆粒粗,這次細一點?”“寶寶最近厭奶是怎麼回事兒?”“寶寶拉綠便是怎麼回事?”這些問題需要很強的專業知識來解答,張利把問題默默記下來,請教專業老師和同僚,反複學習。久而久之,面對寶媽們求助的新問題時,張利處理起來就得心應手了。

服務母嬰人群“最後一公裡”:她們既是媽媽,更是營養顧問

張利的教育訓練筆記,詳細記錄了常見的育兒知識。 企業供圖

寶媽在育兒過程中總有層出不窮的問題,或是情感需求,或是育兒知識,營養顧問必須要時刻關注寶媽需求,不斷自我提升,成為母嬰群體的後盾。

助力改善母嬰環境

趙恒芬、朱春紅、張利,隻是飛鶴衆多終端服務人員的縮影,她們構成了母嬰服務事業體系的重要一環。

飛鶴認為,随着精細化、科學化育兒觀念逐漸成為趨勢,育兒投入的時間成本、知識成本越來越高,沒親身經曆過的人,很難真正了解媽媽們的困頓和慌亂。具有母親身份的營養顧問,能察覺并重視寶媽的細微情緒。這種情感支援或許隻是一段對話、一個擁抱,但對于寶媽而言卻是非常重要的情緒出口,甚至能幫她們重拾信心。

母嬰群體的需求正越來越被全社會重視。2021年,《中國婦女發展綱要(2021—2030)》《中國兒童發展綱要(2021-2030)》等檔案陸續釋出,其中特别強調,要發揮社會力量拓展對婦女群體的關愛服務。

“飛鶴營養顧問正成為這股社會力量的一份子。”飛鶴表示,成立60年來,飛鶴深知為母嬰群體做好服務的重要性,秉承“使用者第一”的價值追求,憑借對母嬰人群需求更深一度的了解,不斷提升服務能力,建構了專業、貼心的母嬰服務體系。

為做好母嬰服務“最後一公裡”,飛鶴對終端服務群體尤為重視。目前,飛鶴線上下已經建構覆寫全國的11萬個服務網點,線上也有包括星媽會、客服等線上服務團隊,為母嬰人群提供全方位服務。自2013年起,逐漸建立了一套完整細緻的營養顧問教育訓練體系,對營養顧問進行全面系統的教育訓練,持續提升專業水準和服務能力。

文/郭鐵

編輯 祝鳳岚 校對 陳荻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