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錢币賞析:戰國輔币-戰國一化-篆書“共”字圜錢

圜錢是戰國(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中晚期的青銅鑄币,是一種進步的鑄币形式。最早的圜錢産生在政治經濟制度較為先進的魏國。如面文“垣”、“共”字等。這種形式的錢币,比起“布币”、“刀币”來便于攜帶,也便于互相接受,符合商品交換發展的需要。它的出現在錢币興起上就有了一種新的鑄币體系,在戰國時期為各國先後所仿鑄。先是趙國、秦國仿鑄,後有齊國、燕國仿鑄。圜錢迄今發現有十餘種,蔺、離石圜錢屬趙。

錢币賞析:戰國輔币-戰國一化-篆書“共”字圜錢

戰國一化

“一化”圜錢屬戰國晚期貨币,舊稱一刀,型制較小,錢徑在20毫米左右,重1.1~2.7克,一直沿用至西漢。是燕亡于秦(前222年)前後鑄,它是刀币的輔币,即刀為正币,圜為輔币,即母錢和子錢。“明四後,鑄“一化”新币相配,明化絕少;“一化”承明化之後,削減為此,燕亦鑄有正輔兩币,與齊制相通。”由此可知,“一化”是由“明化”演變而來,成為燕币中的一種主要輔币。

形制及風格更近于秦漢之小錢,鑄數及流通量均大于明化錢,流用至西漢仍可與半兩,五铢等内錢并行。一化錢中之傳形及鉛鑄者容較少;鉛質一化可視為大陸最早使用的鉛錢。

燕國先後鑄造流通刀币、布币、圜錢,貨币體系完整,演進有序:刀削——尖首刀——早中晚期明刀——方足布币——明四、明化、一化圜錢。

錢币賞析:戰國輔币-戰國一化-篆書“共”字圜錢

一化

趙國一化與齊國镒化等貨币是中國圓形方孔錢的雛形和始祖。

錢币賞析:戰國輔币-戰國一化-篆書“共”字圜錢
錢币賞析:戰國輔币-戰國一化-篆書“共”字圜錢

春秋戰國時期,新舊貴族領主交替頻繁,自由民階層不斷壯大,商品交換及流通已超越國界,經商遍及各諸侯國。商業的高度繁榮使貨币的需求量激增,原始的實物貨币逐漸被淘汰,金屬鑄币開始大量出現。

這枚戰國篆書“共”字圜錢(見圖),直徑4.4厘米,鏽已入骨。此種錢币是戰國時的一種輔币。“共”、“共屯赤金”和“共少半斤”三種圜錢都是魏國貨币,也屬同一地方的貨币。

收藏樂趣無限

名者說談收藏

與您分享部分收藏方面的心得和專業知識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