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钱币赏析:战国辅币-战国一化-篆书“共”字圜钱

圜钱是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中晚期的青铜铸币,是一种进步的铸币形式。最早的圜钱产生在政治经济制度较为先进的魏国。如面文“垣”、“共”字等。这种形式的钱币,比起“布币”、“刀币”来便于携带,也便于互相接受,符合商品交换发展的需要。它的出现在钱币兴起上就有了一种新的铸币体系,在战国时期为各国先后所仿铸。先是赵国、秦国仿铸,后有齐国、燕国仿铸。圜钱迄今发现有十余种,蔺、离石圜钱属赵。

钱币赏析:战国辅币-战国一化-篆书“共”字圜钱

战国一化

“一化”圜钱属战国晚期货币,旧称一刀,型制较小,钱径在20毫米左右,重1.1~2.7克,一直沿用至西汉。是燕亡于秦(前222年)前后铸,它是刀币的辅币,即刀为正币,圜为辅币,即母钱和子钱。“明四后,铸“一化”新币相配,明化绝少;“一化”承明化之后,削减为此,燕亦铸有正辅两币,与齐制相通。”由此可知,“一化”是由“明化”演变而来,成为燕币中的一种主要辅币。

形制及风格更近于秦汉之小钱,铸数及流通量均大于明化钱,流用至西汉仍可与半两,五铢等内钱并行。一化钱中之传形及铅铸者容较少;铅质一化可视为大陆最早使用的铅钱。

燕国先后铸造流通刀币、布币、圜钱,货币体系完整,演进有序:刀削——尖首刀——早中晚期明刀——方足布币——明四、明化、一化圜钱。

钱币赏析:战国辅币-战国一化-篆书“共”字圜钱

一化

赵国一化与齐国镒化等货币是中国圆形方孔钱的雏形和始祖。

钱币赏析:战国辅币-战国一化-篆书“共”字圜钱
钱币赏析:战国辅币-战国一化-篆书“共”字圜钱

春秋战国时期,新旧贵族领主交替频繁,自由民阶层不断壮大,商品交换及流通已超越国界,经商遍及各诸侯国。商业的高度繁荣使货币的需求量激增,原始的实物货币逐渐被淘汰,金属铸币开始大量出现。

这枚战国篆书“共”字圜钱(见图),直径4.4厘米,锈已入骨。此种钱币是战国时的一种辅币。“共”、“共屯赤金”和“共少半斤”三种圜钱都是魏国货币,也属同一地方的货币。

收藏乐趣无限

名者说谈收藏

与您分享部分收藏方面的心得和专业知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