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B站正式将洛天依納入麾下後,開始了其變現之路。
據了解,目前,洛天依已經通過虛拟品牌形象代言、舉辦演唱會、形象授權、直播聯合互動等方式,實作了商業變現。其中,為虛拟數字人舉辦演唱會,已經成為虛拟數字人營運的一個重要手段。

然而,随着虛拟數字人在2021年出現爆發式增長,第二個洛天依并沒有出現。
包括B站,也沒造出第二個洛天依來。
為什麼這麼難?
必須要正視虛拟偶像或虛拟數字人到底是什麼?
虛拟偶像(主持人)本身技術就是動作捕捉+聲源庫。
一來此類呈現形式并不新鮮,日本的初音未來(2007)和國内的洛天依(2012)早就出現。
二來虛拟偶像不僅僅隻是形象,還要有人設且配合大量的内容創作,如初音未來、洛天依就是以虛拟歌姬形象出道,有大量音樂作品(真人創作、聲源庫合成),以及衆多與之相關的動漫、遊戲、演唱會。
同時還有日常大量的人物設定下的形象展示,形成類似真人偶像一樣的存在感。這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夠達成的,也不是光靠技術就能填平的鴻溝。
不過,在2021年開始,虛拟偶像也不再是網際網路廠商的專利。
在2021年末,湖南衛視推出了第一位虛拟主持人“小漾”。
據了解,“小漾”作為湖南衛視實習主持人,她的誕生曆時3個多月,集結了30多位數字藝術家和工程師的靈感和智慧。而之後小漾也将陸續出現湖南衛視的其他節目。
愚以為,傳統電視行業進入虛拟偶像領域,一方面可以說是迎合熱點并制造爆點,另一方面則是針對正在離開傳統電視訊道、以二次元為主要特征的Z世代的一次貼身近戰,以期讓新的潛在使用者群體有可能留下。
與此同時,一些虛拟數字人也不再局限于演藝圈。
此前,百度就推出數字人平台“曦靈”,未來數字人生産、内容創作、業務配置服務将可以在一個平台上實作全鍊路制作和調優,降本增效。
百度智能雲AI人機互動實驗室負責人李士岩表示,數字人産業有三大核心推動力:使用者需求與技術更新、政策支援與資本湧入、計算平台的疊代。
但僅僅就小漾這樣的偶像出道虛拟數字人而言,目前的表現卻平平無奇。
但就目前小漾的表現來看,對其的反響存在正反兩種聲音,而目前《你好,星期六》的收視率也從最開始到目前降低了近一半,小漾的表現似乎不如預期。有觀點認為,是技術不到位、成本過高才導緻觀衆對湖南衛視呈現的虛拟主持人小漾反響平平。
愚以為,小漾剛剛出道、反應平平,實屬正常。
廣電領域的虛拟偶像,則較之過去的虛拟歌姬,也有不一樣的屬性,即自帶新聞主播的特質。
但作為一個“任人打扮的木偶”,如何針對地方、頻道、文化等諸多現實标簽,來塑造一個真正讓人眼前一亮的永不翻車、永遠年輕的虛拟偶像人設,這是這類合作中最至關重要需突破的環節。
不過,可以想見,之後還會有更多的虛拟數字人出道,此處指的是演藝圈模式。
理由在于技術上的門檻越來越低。
虛拟主播目前而言沒有太多的技術壁壘,動作捕捉+聲源庫的技術都已經成熟,且3D成像能夠達成現實中演唱會的虛拟與現實結合,是以真正的技術壁壘應該是AI,即數字虛拟人所要達成的深度學習。
換言之,從木偶(人為操控)到匹諾曹(人工智能)的蝶變,才是虛拟數字人真正的技術壁壘。
而目前,國内主流的虛拟數字人,其實隻是虛拟偶像範疇。
基本還是木偶形态,即和初音未來、洛天依一般無二,會動的吉祥物。
在未來,虛拟主持人會作為真人主持的搭檔,特别是在和年輕一代打破認知壁壘的破冰中,大量出現。
目前來說,技術現狀不會影響虛拟數字人或者說虛拟偶像的發展,真正影響發展的是商業場景的拓展,如衍生鍊條上遊戲、動漫、演唱會乃至更多領域的探索和盈利。
但需要警示的是,這一波虛拟數字人可能會迎來一輪泡沫破滅,其誘因則在元宇宙之上。
事實上,虛拟偶像布局在2017年到2018年就有過一次大規模嘗試、然後降溫。
而在2021年衆多名人明星人設翻車後又開始爆發,其本質是科技網際網路行業習慣性的跟風老毛病,去年的爆發也有元宇宙和永不翻車人設的催化。
此外,網際網路大廠,也有提前占子和試錯積累經驗的意味,畢竟是一個風口,試試沒錯,但大多也隻是淺嘗即止,不是重點突破方向。
例如位元組就選擇和樂華娛樂攜手虛拟數字人,主要還是樂華娛樂在探路。
由此,其實虛拟數字人在當下根本談不上真正的經濟效益。
整個商業前景也是為止,即主要是為未來更多的商業形态如元宇宙、人工智能、遊戲、動漫等尋找結合點和呈現方式,其商業變現管道也大體會出現在上述場景之中。
如果談及核心競争力,則同樣在未來,也在技術,即:
虛拟數字人的關鍵就是越拟人越好,人設越接近真人偶像越好,能夠跳出木偶生态、真正具有匹諾曹式人工智能水準則更加。
核心競争力依然如真人偶像一樣,需要有經典的作品、鮮明且具有穿透力的人設,并且和粉絲達成深度互動。
此外,如以虛拟偶像為主要生态的虛拟數字人還有一個難題需要解決:誰來為其創作内容。
尤其在人工智能還不足以獨立進行内容創作的當下,能否如初音未來、洛天依一般,有龐大且自發的外部内容創作者,為其量身打造各種作品。
在這個前提下,頂流的虛拟數字人才可能達到成本降低(用衆包模式與内容創作者分潤)、影響力指數級擴大的效果,其他虛拟數字人則由于缺少内容而最終淪為路人、被淘汰。
(張書樂,人民網、人民郵電報專欄作者,網際網路和遊戲産業觀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