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古運新城 名人】戲迷眼中的孔向東

【古運新城 名人】戲迷眼中的孔向東

河東人講河東轶聞丨運城人聽運城故事

近日,《古運新城》文化平台與鹽湖區蒲劇團建立合作關系,準備就文化平台如何促進戲劇産業的發展和創新展開讨論,這個消息剛傳出不久,遂有戲迷朋友發來這篇文章。雖說文字略顯簡單了一些,但情真意切,條理清晰,現原湯原汁發給大家,以飨讀者和孔向東的戲迷朋友們……

【古運新城 名人】戲迷眼中的孔向東
【古運新城 名人】戲迷眼中的孔向東
【古運新城 名人】戲迷眼中的孔向東

戲迷眼中的孔向東

李桐鋼

【古運新城 名人】戲迷眼中的孔向東

1. 懂經營。

鹽湖蒲劇團唱響晉陝豫,名聲傳遍黃河兩岸,是縣級團的牌子,市級團的水準。平時台口不缺,疫情期間,孔團長抓住抖音平台,傳播正能量,宣傳蒲劇藝術,引起廣大戲迷的關注,也在疫情期間,為劇團的發展趟出了一條新路。

【古運新城 名人】戲迷眼中的孔向東

2. 會管理。

都知道劇團人難帶,孔團長到鹽湖團後,排新戲、推新人,真正把鹽湖團打造成了台風正、行當全、演員齊正的一流團隊。張雨、薛琳、馬紅衛、王曉萍、薛文君、令狐大紅、許小平等等都是活躍在戲迷當中的、耳熟能祥的好演員、大把式。

【古運新城 名人】戲迷眼中的孔向東
【古運新城 名人】戲迷眼中的孔向東
【古運新城 名人】戲迷眼中的孔向東

3. 唱的美。

孔團長的唱腔幹、脆、亮,“三聲紅”的美譽當之無愧。先後打造了《清風亭》裡的張元秀、《趙氏孤兒》中的程嬰、《蘆花》裡的闵東人等等形象,把蒲劇的須生藝術推向一個新的高度。

【古運新城 名人】戲迷眼中的孔向東

4. 接地氣。

藝術來源于人民、根值于人民、服務于人民。孔團長唱戲,不論田間地頭、不論工礦企業,不管錢多錢少,長年活動于戲迷之間;在《東方有戲》欄目中,既是制片人,又是演員,還是主持人,演的是百姓戲,說的是百姓話、真正是樸實無華接地氣。

【古運新城 名人】戲迷眼中的孔向東

5. 盡孝道。

鹽湖團常演的《蘆花》、《虞舜孝典》唱的是大孝,《清風亭》演的也是孝道。孔團長台上是這麼演的,生活中也是這麼做的。孔團長平時不演出的時候,都是到老母親家中招呼老母親。滿小區的鄰居都知道,向東這娃好、孝順、沒架子。

6.推新人。

向東團長沒有把自己的藝術,保留在鹽湖團的一畝三分地,而是放在培養新人上。不論是對向東藝術學校的學生,還是對他招的徒弟,都是毫無保留,傾囊相授。現在,他的徒弟張雨、闫澤、衛東保等等都活躍在各個蒲劇團,且都是各個團的頂梁柱。

【古運新城 名人】戲迷眼中的孔向東

7.做好傳承。

從早期的《蒲鄉紅》、到《東方有戲》,到向東藝術學校,再到各個徒弟的開枝散葉,都是在進行蒲劇藝術的傳承、發揚和光大。我是鹽湖人,作為孔向東的一個戲迷,我衷心為他點贊,并希望他和鹽湖區蒲劇團越走路越寬……

【古運新城 名人】戲迷眼中的孔向東

注: 鹽湖區劇團有員工80餘人。擁有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戲劇“梅花獎”獲得者孔向東;國家一級演員、上海“白玉蘭獎”獲得者王青麗;全國“紅梅金獎”獲得者薛琳、張雨:山西杏花獎”獲得者令狐大紅、周小平等一批在省内外頗具影響的優秀戲曲演員。(圖檔源自網絡,侵删!本期責編:馮韶華)

【古運新城 名人】戲迷眼中的孔向東

孔向東

運城市鹽湖區蒲劇團團長

主要作品:《趙氏孤兒》《清風亭》《周仁獻嫂》《火焰駒》《五女拜壽》《冷月香魂》《薛剛反唐》《孫安動本》《河陽知府》《孝祖虞舜》《三别牛背梁》《祝你幸福》《柳河灣的新娘》《風雨鹳雀樓》《巡鹽禦史》《虞舜孝典》《下河東》《金麒麟》《黨的女兒》《麟骨床》等

主要成就:中國戲劇“梅花獎”;山西省戲劇“杏花獎”一等獎;“上海白玉蘭獎”;“中國戲劇文化大獎”;全國“紅梅獎”市“菊花獎”“龍梅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