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一生為官清廉,但家中卻有萬貫家财的老臣,三朝元老張廷玉

清朝大臣中,有一位一生為官清廉,但家中卻有萬貫家财的老臣,他就是三朝元老張廷玉。

在乾隆繼位不久,下令抄了張廷玉這位老臣的家,在他家中,發現了多達36萬兩的白銀,但是蕞後卻沒有追究其責任,反而還讓張廷玉死後進入大清太廟之中,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一生為官清廉,但家中卻有萬貫家财的老臣,三朝元老張廷玉

為何乾隆會突然抄來一位三朝元老的家,為什麼一生清廉的張廷玉家中會有如此多的銀兩?

1735年,乾隆繼承皇位之後,他做的D一件事,就是在大清律法上加了一道,一旦發現清朝官員,貪财金額達到1200以上,無論關是輕重,一律斬首示衆。

在乾隆的大力打探之下,果然有好幾個朝堂重臣直接被查了出來,乾隆沒有留情。

其實在乾隆王朝的初期,朝堂上的大多數官員都是很老實,當時無内憂無外患,百姓安居樂業,大臣們也樂享其成,不會想着貪W之事,一般他們家中的家産都不會超過萬兩,但是有一位清官是個例外,他就是大清三代忠臣張廷玉。

1750年,乾隆下令将這位老臣的家給抄來,這一抄家,發現了這位一生清廉的大臣,家中居然有着多達36萬 的白銀,這在當時可是個驚天大數字,這要說不是貪W來的,根本不會有人信。

但是在乾隆之後的調查中卻發現,這些錢的來路還真的是張廷玉正大光明得來的,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乾隆為什麼要突然抄來三朝老臣張廷玉的家呢?

張廷玉是經曆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王朝統治的重臣,而且他還是一位實打實的han人。要知道在清朝滿人為尊的大環境下,han人當到這個位置屬實是不容易。

康熙朝

張廷玉是安徽桐城人,出身書香門第,官宦世家,他的父親,是康熙朝大學士張英,是以從小家教特别好。二十九歲,張廷玉中了進士,又被點了翰林。三十三歲那年,康熙皇帝在一個偶然的場合遇到了他,發現這個年青人長得一表人才,言談舉止又特别穩重特别得體,落落大方,很高興,命他「侍直南書房」(《張廷玉年譜》),就是把他留下來作了自己的貼身低等小秘書。從三十三歲到四十五歲,他給康熙皇帝當了十二年秘書。這十二年間,因為康熙皇帝十分賞識他,他的級别,從從七品的翰林院檢讨,也就是相當于今天的副處級研究員。

一生為官清廉,但家中卻有萬貫家财的老臣,三朝元老張廷玉

雍正朝

在雍正王朝的時候,張廷玉的官職是蕞高的。

康熙去世,雍正登基,雍正一見張廷玉,就特别欣賞,說他「氣度端凝,應對明晰」(《張廷玉年譜》),就是說氣質沉穩,頭腦清楚,應對起來特别有條理。雍正皇帝是一個特别有魄力的人,敢于破格用人,康熙去世才半個月,他就把張廷玉升為禮部尚書,也就是相當于今天的正部長。雍正皇帝對他的喜愛,毫不誇張的說,要是張廷玉是一位滿族人,那麼清朝異姓王中會有他的一席之地。

雍正,是中國曆史上出了名的難伺侯的皇帝,為人特别認真,但是他對張廷玉,卻是一見如故,很是欣賞,把張廷玉提拔為禮部尚書之後,雍正就離不開這個人了,每天都要張廷玉進宮,什麼事,都要和張廷玉商量,凡是釋出聖旨,都是雍正口授,張廷玉記錄。

雍正王朝的張廷玉,在朝堂中站穩了腳跟,朝堂中有一半大臣都投入到了他的麾下,但這時候的清朝,另一位重臣鄂爾泰去和張廷玉對立起來,他不滿張廷玉han人的身份,是以每次,隻要有機會,就會找張廷玉的麻煩,慢慢的朝堂上的大臣們也就分為了兩派,分别是張廷玉和鄂爾泰為首的派系,他們兩方誰看誰都不順眼,形成了滿漢對立的場景。

一生為官清廉,但家中卻有萬貫家财的老臣,三朝元老張廷玉

乾隆朝

乾隆剛剛繼位時,還沒坐穩地位,需要這兩位老臣的幫助,是以也沒有管他們,放任他們私自争鬥,但是随着時間的流逝,這兩班下屬的大臣們居然都開始敢不聽他的話了,這也讓乾隆開始對張廷玉和鄂爾泰逐漸不滿了起來。

鄂爾泰與張廷玉D争,以貪W的罪名tan劾别人,乾隆轉而查這個人的家底,有時候竟然連别人嶽父的門生,這種關系都查的一清二楚,得出并不是真的反貪,于是懲罰這些人。

為官三朝的張廷玉看準了這一點,以不變應萬變,幹脆不還手,默默挨鄂爾泰的怼,張廷玉往往全身而退。

一生為官清廉,但家中卻有萬貫家财的老臣,三朝元老張廷玉

這是乾隆的聰明,崇祯朝的大學士謝升曾經說過“人主以不用聰明為高,今上太用聰明,以至于天下壞盡”。乾隆也是如此,初年調動群臣,還能夠用其聰明使群臣拜服,但到了中晚期後,意志變得軟弱,自大。

乾隆十五年(1750年),皇長子永璜剛去世不久,張廷玉再次請求歸鄉,激怒了乾隆帝,君臣漸生嫌疑,晚景凄涼。

乾隆二十年(1755年),卒于家中,年八十四,谥号“文和”,配享太廟,是整個清朝唯一一個配享太廟的漢臣。

親愛的朋友們,關于這篇文章,您怎麼看呢?歡迎下方留言評論。

您的支援是我寫文的動力,如果喜歡此種類型的故事,請關注我,下一篇更加精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