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一生为官清廉,但家中却有万贯家财的老臣,三朝元老张廷玉

清朝大臣中,有一位一生为官清廉,但家中却有万贯家财的老臣,他就是三朝元老张廷玉。

在乾隆继位不久,下令抄了张廷玉这位老臣的家,在他家中,发现了多达36万两的白银,但是蕞后却没有追究其责任,反而还让张廷玉死后进入大清太庙之中,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一生为官清廉,但家中却有万贯家财的老臣,三朝元老张廷玉

为何乾隆会突然抄来一位三朝元老的家,为什么一生清廉的张廷玉家中会有如此多的银两?

1735年,乾隆继承皇位之后,他做的D一件事,就是在大清律法上加了一道,一旦发现清朝官员,贪财金额达到1200以上,无论关是轻重,一律斩首示众。

在乾隆的大力打探之下,果然有好几个朝堂重臣直接被查了出来,乾隆没有留情。

其实在乾隆王朝的初期,朝堂上的大多数官员都是很老实,当时无内忧无外患,百姓安居乐业,大臣们也乐享其成,不会想着贪W之事,一般他们家中的家产都不会超过万两,但是有一位清官是个例外,他就是大清三代忠臣张廷玉。

1750年,乾隆下令将这位老臣的家给抄来,这一抄家,发现了这位一生清廉的大臣,家中居然有着多达36万 的白银,这在当时可是个惊天大数字,这要说不是贪W来的,根本不会有人信。

但是在乾隆之后的调查中却发现,这些钱的来路还真的是张廷玉正大光明得来的,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乾隆为什么要突然抄来三朝老臣张廷玉的家呢?

张廷玉是经历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王朝统治的重臣,而且他还是一位实打实的han人。要知道在清朝满人为尊的大环境下,han人当到这个位置属实是不容易。

康熙朝

张廷玉是安徽桐城人,出身书香门第,官宦世家,他的父亲,是康熙朝大学士张英,所以从小家教特别好。二十九岁,张廷玉中了进士,又被点了翰林。三十三岁那年,康熙皇帝在一个偶然的场合遇到了他,发现这个年青人长得一表人才,言谈举止又特别稳重特别得体,落落大方,很高兴,命他「侍直南书房」(《张廷玉年谱》),就是把他留下来作了自己的贴身低等小秘书。从三十三岁到四十五岁,他给康熙皇帝当了十二年秘书。这十二年间,因为康熙皇帝十分赏识他,他的级别,从从七品的翰林院检讨,也就是相当于今天的副处级研究员。

一生为官清廉,但家中却有万贯家财的老臣,三朝元老张廷玉

雍正朝

在雍正王朝的时候,张廷玉的官职是蕞高的。

康熙去世,雍正登基,雍正一见张廷玉,就特别欣赏,说他「气度端凝,应对明晰」(《张廷玉年谱》),就是说气质沉稳,头脑清楚,应对起来特别有条理。雍正皇帝是一个特别有魄力的人,敢于破格用人,康熙去世才半个月,他就把张廷玉升为礼部尚书,也就是相当于今天的正部长。雍正皇帝对他的喜爱,毫不夸张的说,要是张廷玉是一位满族人,那么清朝异姓王中会有他的一席之地。

雍正,是中国历史上出了名的难伺侯的皇帝,为人特别认真,但是他对张廷玉,却是一见如故,很是欣赏,把张廷玉提拔为礼部尚书之后,雍正就离不开这个人了,每天都要张廷玉进宫,什么事,都要和张廷玉商量,凡是发布圣旨,都是雍正口授,张廷玉记录。

雍正王朝的张廷玉,在朝堂中站稳了脚跟,朝堂中有一半大臣都投入到了他的麾下,但这时候的清朝,另一位重臣鄂尔泰去和张廷玉对立起来,他不满张廷玉han人的身份,所以每次,只要有机会,就会找张廷玉的麻烦,慢慢的朝堂上的大臣们也就分为了两派,分别是张廷玉和鄂尔泰为首的派系,他们两方谁看谁都不顺眼,形成了满汉对立的场景。

一生为官清廉,但家中却有万贯家财的老臣,三朝元老张廷玉

乾隆朝

乾隆刚刚继位时,还没坐稳地位,需要这两位老臣的帮助,因此也没有管他们,放任他们私自争斗,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两班下属的大臣们居然都开始敢不听他的话了,这也让乾隆开始对张廷玉和鄂尔泰逐渐不满了起来。

鄂尔泰与张廷玉D争,以贪W的罪名tan劾别人,乾隆转而查这个人的家底,有时候竟然连别人岳父的门生,这种关系都查的一清二楚,得出并不是真的反贪,于是惩罚这些人。

为官三朝的张廷玉看准了这一点,以不变应万变,干脆不还手,默默挨鄂尔泰的怼,张廷玉往往全身而退。

一生为官清廉,但家中却有万贯家财的老臣,三朝元老张廷玉

这是乾隆的聪明,崇祯朝的大学士谢升曾经说过“人主以不用聪明为高,今上太用聪明,以至于天下坏尽”。乾隆也是如此,初年调动群臣,还能够用其聪明使群臣拜服,但到了中晚期后,意志变得软弱,自大。

乾隆十五年(1750年),皇长子永璜刚去世不久,张廷玉再次请求归乡,激怒了乾隆帝,君臣渐生嫌疑,晚景凄凉。

乾隆二十年(1755年),卒于家中,年八十四,谥号“文和”,配享太庙,是整个清朝唯一一个配享太庙的汉臣。

亲爱的朋友们,关于这篇文章,您怎么看呢?欢迎下方留言评论。

您的支持是我写文的动力,如果喜欢此种类型的故事,请关注我,下一篇更加精彩!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