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雍正離世後,乾隆正準備登基,張廷玉突然喊道:還有一道密旨!

雍正登基之後,嘔心瀝血十三載,終于将大清救了回來,讓清朝廷再次走上正軌。

雍正駕崩後,皇子弘曆正準備接手皇位。就在人們以為塵埃落定時,朝中大臣張廷玉站了出來,他向在場的大臣宣布:皇上還有一道密旨!

雍正為何還留有一道密旨?這道密旨又為何會在張廷玉的手上?

雍正離世後,乾隆正準備登基,張廷玉突然喊道:還有一道密旨!

秘密立儲

雍正即位時,最為看重的便是弘曆,但并未顯露半分。大臣們無端猜測,都隻能提前選好站位。造就這一局面出現的正是雍正實行的新的制度“秘密立儲”。

雍正離世後,乾隆正準備登基,張廷玉突然喊道:還有一道密旨!

雍正在位時,将沿用了幾千年的嫡長子繼承制,改為了秘密立儲制。而雍正之是以要改變繼承人制度,是因為當初他曾經曆過“九子奪嫡”。

康熙晚年,已經當了三十多年的太子與皇帝發生了不可調和的沖突。因為太子時常辦蠢事,導緻康熙越來越不喜歡這個兒子。

雍正離世後,乾隆正準備登基,張廷玉突然喊道:還有一道密旨!

最終,康熙與胤礽之間的沖突爆發。康熙直接廢黜了胤礽的太子身份,從此,皇位沒有了繼承人。

這件事發生之後,諸多皇子開始對皇位虎視眈眈,并動用全部力量,想要坐上寶座。

雍正離世後,乾隆正準備登基,張廷玉突然喊道:還有一道密旨!

皇子們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一直到康熙去世。

最終,通過對時局以及皇子們行事風格的考量,康熙選擇将皇位傳給皇四子胤禛,也就是雍正。

雍正繼位之後,他的兄弟依然在密謀着篡位,他也是迫不得除掉了他們。

雍正離世後,乾隆正準備登基,張廷玉突然喊道:還有一道密旨!

但是這份殺害兄弟的罪惡感一直伴随着雍正,成為了雍正的一塊心病。

為了不讓自己的孩子也陷入皇位的争鬥,故而雍正設立這一制度。

因為根本沒有太子位,是以皇子們也就不會為了太子位争得你死我活。

雍正離世後,乾隆正準備登基,張廷玉突然喊道:還有一道密旨!

在雍正去世之後,大臣張廷玉來到正大光明殿,從正大光明匾後面取出了雍正留下的密旨,裡面寫着雍正標明的繼承人。

張廷玉當衆宣讀皇帝遺诏:由皇四子弘曆繼承皇位。

百官并沒有很大的情緒波動,因為這結果其實大家都猜到了。

雍正離世後,乾隆正準備登基,張廷玉突然喊道:還有一道密旨!

雍正一共隻有十個兒子,比起他父親康熙來說,這确實算少得了。

雍正的兒子比較少,是以選擇繼承人的時候也比較友善。在雍正的十個兒子裡,僅有四個沒有夭折。

雍正離世後,乾隆正準備登基,張廷玉突然喊道:還有一道密旨!

雍正的皇三子弘時,本來雍正還挺看好他,但是他卻非常不懂事。

雍正将允祀關起來後,他還為自己的八叔求情,這種吃裡扒外的行為讓雍正非常惱火。後來弘時還當衆指責雍正無情無義,虐待兄弟,這更是把雍正氣得火冒三丈。

雍正離世後,乾隆正準備登基,張廷玉突然喊道:還有一道密旨!

雍正一氣之下,直接把弘時過繼給了允祀。弘時成了他八叔的兒子,他也就徹底喪失了繼承皇位的資格。

後來允祀死在了禁閉室裡,弘時也就被趕出了紫禁城,不久後也抑郁而終了。

本來弘時是弘曆最有力的競争者,但是他卻把自己作死了。

雍正離世後,乾隆正準備登基,張廷玉突然喊道:還有一道密旨!

雍正的四子弘曆,也就是後來的乾隆皇帝,他從小便聰明伶俐,康熙晚年非常喜歡他,還專門讓雍正把他送到自己的暢春園,親自教導他。

這幾乎已經确定了弘曆将來肯定不一般,甚至雍正能繼承皇位,都有弘曆的功勞。

雍正離世後,乾隆正準備登基,張廷玉突然喊道:還有一道密旨!

雍正的皇五子弘晝,他隻比弘曆小幾個月,是以他從小都是跟弘曆在一起玩的。

正因為如此,弘晝從小便能感覺到,弘曆在各個方面都遠勝于他,他不可能比得過弘曆。是以,他選擇了裝瘋賣傻、明哲保身,自願退出皇位的争奪。

雍正離世後,乾隆正準備登基,張廷玉突然喊道:還有一道密旨!

雍正的皇六子弘瞻,是雍正的最後一個孩子。因為之前的四個兒子,都還沒有起名便夭折了,是以不會被計算進去。

當乾隆登基那年,弘瞻才四歲,他自然不會被雍正選為皇子。興許雍正在寫這道遺诏時,弘瞻還沒有出生呢。

雍正離世後,乾隆正準備登基,張廷玉突然喊道:還有一道密旨!

由此看來,弘曆繼承皇位幾乎是闆上釘釘的事,他已經沒有競争者了。

就在人們都歡天喜地地準備着登基大典時,張廷玉卻并沒有從台上下來,因為雍正留了兩道密旨。張廷玉向人們宣布:“等一等,還有一道密旨!”

雍正離世後,乾隆正準備登基,張廷玉突然喊道:還有一道密旨!

突如其來的密旨

就在衆官員準備退去的時候,張廷玉又從懷裡掏出了一道聖旨,随後攔住了衆人,因為他還有一道密旨要宣布。

這道密旨并不是從正大光明匾後面拿出來的,因為這是雍正剛剛決定的事。密旨由張廷玉代筆寫下,雍正讓他收着,找一個合适的時機宣布。

雍正離世後,乾隆正準備登基,張廷玉突然喊道:還有一道密旨!

張廷玉這一喊,把所有人都吓住了。衆官員還以為自己已經逃離了雍正的掌控,沒想到張廷玉又來了一次突然襲擊。

在台下的所有人裡,最慌的人應該就是弘曆了。他剛剛提心吊膽地繼承了皇位,本以為塵埃落定,結果張廷玉一句話,就又産生了變故。

雍正離世後,乾隆正準備登基,張廷玉突然喊道:還有一道密旨!

雍正留下的第二道密旨裡,究竟寫了什麼呢?其實就是雍正的一些囑托。

這第一件事,由于弘曆還年輕,雍正便給他留下了幾位顧命大臣,幫着乾隆處理政務。或者在乾隆做決定時,給他一些中肯的建議。

雍正離世後,乾隆正準備登基,張廷玉突然喊道:還有一道密旨!

雍正任命的顧命大臣也不是外人,就是雍正的十六弟、十七弟、張廷玉、鄂爾泰。

前兩個叔叔且不說,張廷玉一個漢臣為何能成為顧命大臣呢?自然是憑借雍正對張廷玉的信任。

在康熙時期,張廷玉便已經是朝中的大臣,康熙出門總喜歡帶着他。

雍正離世後,乾隆正準備登基,張廷玉突然喊道:還有一道密旨!

因為張廷玉在處理公務這方面,确實是一個非常好的助手。

當初康熙還在世的時候,康熙有時候會去承德避暑山莊住上半年,而他每次去,都要帶着張廷玉。張廷玉不僅才華橫溢,做事能讓還能讓康熙開心,不愧是稱職的手下。

雍正離世後,乾隆正準備登基,張廷玉突然喊道:還有一道密旨!

康熙駕崩後,張廷玉并沒有被排擠,而是接着被雍正重用了。

雍正在位期間公務繁多,在這種情況下張廷玉便顯得尤為重要。

張廷玉甚至已經鍛煉出了轉換功能,雍正口頭說出指令,張廷玉邊聽邊寫,直接就能将雍正說的話轉換成标準的“官話”。

雍正離世後,乾隆正準備登基,張廷玉突然喊道:還有一道密旨!

雍正推行新政期間,張廷玉也給雍正提出了不少建議,他的建議很少有不被采用的時候,幾乎每條都是關鍵的地方。

是以,張廷玉幫了雍正很大的忙,不僅幫着雍正分擔了許多政務,還對雍正的改革提供了助力。

雍正離世後,乾隆正準備登基,張廷玉突然喊道:還有一道密旨!

雍正去世的時候,張廷玉已經六十四歲,但是雍正認為他還能幹,是以并沒有讓他退休。

而為了安撫張廷玉,将這麼好用的張廷玉留給自己的兒子,雍正就把第二道密旨的後兩條,全都留給了張廷玉。

雍正離世後,乾隆正準備登基,張廷玉突然喊道:還有一道密旨!

密旨的後兩條,一個是要善待張廷玉這樣的老臣,另一個事是張廷玉死後,讓他配享太廟。總的來說,這密旨一共說了三件事,全都是對張廷玉有利的事。不過,這是由張廷玉自己來宣布的,這難免讓人有所懷疑。

雍正離世後,乾隆正準備登基,張廷玉突然喊道:還有一道密旨!

其實雍正留下這第二道密旨,就是為張廷玉“這碟醋包的餃子”。

為了讓張廷玉繼續任職,雍正先是将他任命為重臣,同時為了制約張廷玉,顧命大臣裡還有一個鄂爾泰。

然後他又讓乾隆善待張廷玉,目的是告訴乾隆,張廷玉還有用,不要輕易動他。

雍正離世後,乾隆正準備登基,張廷玉突然喊道:還有一道密旨!

而最後一條,也是争議最大的一條,就是讓張廷玉一個漢臣配享太廟。

衆所周知,清朝是滿人建立的政權,因為在他們的思想裡,滿人是一定比漢人高一等的。

而雍正同意讓張廷玉配享太廟,這是極大的榮譽,足以讓許多旗人都眼紅的榮譽。

雍正離世後,乾隆正準備登基,張廷玉突然喊道:還有一道密旨!

這個榮譽足以支撐張廷玉的信念,讓他繼續輔佐乾隆。

張廷玉也非常明白,在乾隆朝盡心盡力。每次乾隆去避暑山莊,或者去“南巡”,朝廷裡的事就被扔給了張廷玉。張廷玉為了配享太廟而任勞任怨,這種情況一直持續了十三年。

雍正離世後,乾隆正準備登基,張廷玉突然喊道:還有一道密旨!

乾隆十三年,張廷玉已經七十五歲高齡。此時的張廷玉已經垂垂老矣,耳聾眼花已經嚴重影響了他在朝中的辦事效率。當時的的大臣們也對他頗有微詞。

于是張廷玉向乾隆提出了緻仕申請。

雍正離世後,乾隆正準備登基,張廷玉突然喊道:還有一道密旨!

但是乾隆并沒有答應,他在給張廷玉的回信中說:“您已經承受兩朝皇恩,而且還特許您死後配享太廟,哪有配享太廟的官員還要緻仕的呢?”

實際上就是在告訴張廷玉,我爹都讓你進太廟了,你怎麼還想着退休?

雍正離世後,乾隆正準備登基,張廷玉突然喊道:還有一道密旨!

張廷玉沒有辦法,隻好繼續任職。後來他又多次請求緻仕,終于惹惱了乾隆。乾隆抄了張廷玉的家,還剝奪了張廷玉配享太廟的特權。

最終,八十四歲高齡的張廷玉在家中憋屈地死去了。

雍正離世後,乾隆正準備登基,張廷玉突然喊道:還有一道密旨!

張廷玉死後,乾隆為了穩定時局,也為了給朝中的漢臣們一個交代,還是讓張廷玉配享太廟了。于是張廷玉也就成了清朝唯一一個配享太廟的漢臣以及文臣。

但是張廷玉卻沒能活着看到這些,到死都認為自己沒有機會進太廟了。

雍正離世後,乾隆正準備登基,張廷玉突然喊道:還有一道密旨!

張廷玉作為一個漢臣,為了清朝鞠躬盡瘁,最後卻落得如此結局,着實令人唏噓不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