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這3種家庭長大的人,應該很難感到幸福吧

文┃一本情感簿

路遙曾在《平凡的世界》裡,這樣寫道:

人們甯願去關心一個蹩腳演員的吃喝拉撒和雞毛蒜皮,也不願去了解一個普通人波濤洶湧的内心世界。

當然,這是一種十分輕松地生活方式。

當一個默默無聞的吃瓜群衆,獲得一些笑料和話題,讓自己每天不至于無聊,但也不會是以而耗費自己過多的情緒和心力,這很好。

但與此同時,我們也逐漸失去了思考的能力。

問問自己,倘若給你兩本書,必須從其中挑出一本,然後閱讀。一本是拐彎抹角、燒腦且複雜的書,一本是讀起來輕松、簡單且容易了解的書,你會如何選擇?

答案并不重要。

差別在于,你更願意多思考一些,還是少思考一些而已。

我們甯願關注“蹩腳演員”的八卦,因為無論我們是否真的發自内心喜歡這個人,我們潛意識也很明白,無論這個人最終會有怎樣的結果,于我們本身而言,都是可以一笑而過的。

不願意去了解普通人的内心世界,以及其中會是怎樣的波濤洶湧,是因為,我們也是“普通”的一員。

因為,我們總是可以提前知道“結果”。

一定是特别地不容易、特别地殘酷、特别的無助。

原因是,我們很多人,就是在這種環境中成長起來的。以至于,我們不會覺得“普通人”最後會收獲幸福。

而有這種想法的人,多數成長于以下3種家庭。

01:内耗型

在《喬家的兒女》中,葉小朗的父母為了自己生活得更惬意,為了給兒子買房娶媳婦,就無休止地壓榨她。

而葉小朗,為了擺脫這種生活,為了掌控自己的命運,甚至不惜簽下“承諾書”。

抛開根深蒂固的觀念,無論兒子還是女兒,畢竟都是身上掉下的肉,何以如此狠心對女兒這般對待呢?

但故事就是這樣,所謂鬧劇,就是騙子願意說,而傻子又願意聽。

而事實證明,葉小朗早已經在心中埋下了恨的種子,既然父母不公,那她也就無所謂履行承諾與否了。

是以,即便遇到了喬一成這個全心全意愛她的男人,她也還是不顧一切,抓住任何一個機會,逃離當下的生活,任何一個可以擺脫父母,擺脫過去的機會,她都不願意放棄。

葉小朗難道不明白喬一成對她的感情嗎?

她比任何人都了解,而她,與其說是愛喬一成,倒不如說是愛喬一成給她的安全感,但喬一成千不該萬不該當起了聖母。

面對她父母的無理,喬一成總是一句:“不管怎麼說,他們都是你的父母。”

而這句話,才是葉小朗真正下定決心要離開的原因。

好不容易擺脫了父母,卻在一個轉頭後發現,自己的丈夫,把她視為洪水猛獸的惡魔又帶了回來。

葉小朗離開後的生活,其實可想而知,身體擺脫了父母,但心靈永遠無法擺脫。

因為她從小到大成長的環境,就是一個不願意互相成全,反而不斷内耗,互相拖後腿的家庭。

在葉小朗的内心深處,父母不可信,弟弟不可信,最後就連丈夫都不可信,那麼這個世界上,還有誰是可以完全信任的呢?

把自己困在過去之中,無時無刻都要帶着戒備與這個世界相處,又怎會感到幸福。

02:指責型

魯迅曾說:

勇者憤怒,抽刃向更強者;怯者憤怒,抽刃向更弱者。卑怯的人,即便有萬丈的怒火,除弱小的草以外,又能燒掉什麼呢?

在電影《怦然心動》中,布萊斯的父親洛斯基就是一個指責型的人。

女主角給布萊斯送來雞蛋,父親洛斯基會讓他扔掉,告訴他這些雞蛋都感染病菌,吃了會壞肚子。

布萊斯想要反駁,但還沒說兩句話,就被父親指着鼻子教訓:聽我的就行,難道你要質疑我嗎?

母親想要勸阻,也很快被羅斯基的怒火波及:沒有人可以質疑我,誰都不行!

姐姐說鄰居家一對兄弟吉他彈得很好,父親立馬說:搞不好他們買吉他的錢,都是偷汽車的榖蓋得來的。

很多時候,我們的童年,并沒有我們想象得那麼快樂,隻是因為那時年紀小,會自然地忘掉不快樂的事,專注于令我們感到開心和愉悅的事。

長大後,我們總是不快樂,是因為我們學會了放大這種負面情緒。

一邊帶着滿心的疑惑,思考着為什麼一些人總是會說讓人不開心的話;一邊又抗拒地想着,自己是不是真地很差勁。

很多人的家庭,一年之中也極少能聽到贊美和誇獎的話。

小豪11歲那年,第一次獲得了學校的獎狀,興高采烈地回家,結果父親卻說:上了這麼多年學,才拿到這一次獎狀,你有什麼好驕傲的?

于是,從那以後,小豪再也沒有拿過獎。

不得不說,中國式家長的思維有時候真的難以了解。一面是自身的碌碌無為,一面又是以一副成功者的姿态去打壓孩子。

美其名曰:不能讓他驕傲。

在指責中長大的人,很難産生自信,面對任何自己沒有十足把握的人和事,都會第一反應地選擇逃避。

不是怕做不好,而是怕因為沒做好而遭受指責。

他們該如何學會幸福呢?所有的小确幸在童年就已經被粉碎了。

03:沉默型

有一段話,特别有意思:

我問你時,你不說;等你想說時,我不想聽;到最後,我們就這樣沉默着。

《Hello樹先生》這部電影,很多人都看過。

他的哥哥,因為說了一些父親不喜歡聽的話,被失手打死了;于是樹的心裡從此就有了陰影,很多事不敢說,不願意說。

憋到最後,頂撞了村霸、罵了弟弟、氣跑了媳婦。而結果,是被村霸胖揍,他下跪道歉;被弟弟打了一頓,兄弟反目;媳婦回了娘家,再也沒回來。

電影裡,樹永遠都在到處閑逛,回到家,就是令人感到窒息的壓抑和沉默。

其實說到根上,還是原生家庭的原因,造成了一家5口的支離破碎。

沒有溝通和商量,隻有打罵。

沉默型的家庭,最令人感到絕望的是:

同樣是父母的孩子,有的孩子總是可以得到誇獎,而有的孩子,不僅得不到誇獎,反而時常會被訓斥。

《人世間》中周秉昆就是這樣的“孩子”。

好在周父最後肯定了周秉昆,說他是一家三個孩子中,最令他感到驕傲的。

但是,此時的周秉昆,早已經結婚生子,為人夫為人父了。

就為了這樣一句話,他為之奮鬥了幾十年,甚至是以成了他心裡的一根刺,一段時間裡,他是自卑的、是郁郁寡歡的、是最沒出息的。

我曾說,周秉昆最大的成功,就是娶了鄭娟。如果沒有鄭娟,可想而知,周秉昆的一生會是怎樣的。

如果隻需要一句話,就可以為孩子解開心結,為何還要沉默着呢?

畢竟,一個幾十歲的男人,還在每天思考着如何獲得父母的肯定和誇獎,這難道不可悲麼?

他又該如何去尋找屬于自己的幸福呢?

有很多的道理,可以解決這3種情況造成的影響,但扪心自問,我們聽過的道理還少嗎?可往往聽過了道理,一轉頭又會回到起點。

人生,從來不怕沒有方向,最怕的,就是有了方向,卻無論如何都達不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