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8億美元雇CEO,英特爾重建帝國

撰文/ 《财經天下》周刊作者 曾廣

編輯/ 董雨晴

全球半導體市場火熱,作為曾經最具競争力的半導體巨頭,英特爾仍舊沒有走出困局。

從2014年到2021年,酷睿系列晶片不斷打磨14nm工藝的七年,卻也成為了英特爾失落的七年。在此期間,英特爾從晶片制程的領先者變為追趕者,不僅被台積電和三星紛紛趕超,就連昔日老朋友蘋果也在2022年春季釋出會上憑借M1 Ultra晶片出盡了風頭,搖身一變成了對手。

舉步維艱的英特爾被網友們調侃為“牙膏廠”,因為它每一次的進步都像擠牙膏一樣小。

2021年1月,英特爾總算看到了一點曙光。新任CEO帕特·基辛格(Pat Gelsinger)上任,在這位十足的技術大牛的帶領下,酷睿系列晶片終于迎來了7年來的第一次真正革新——首次采用10nm工藝,伴随着的還有英特爾長期戰略的巨大轉變,英特爾制定了雄心勃勃的複興計劃,試圖重回巅峰。

如今距離帕特·基辛格上任已經過去了450天,這450天裡他十分激進地對英特爾進行着大刀闊斧的改革,并大舉投入研發,宣稱将在2024年重新實作先進制程的趕超。

但是在2022年整個電子消費市場陷入低迷、各大終端廠商紛紛砍單的背景下,這條路可能并沒有那麼好走,壓力前所未有的大。

激進改革,計劃投入超2000億美元

現任英特爾CEO帕特·基辛格是一位英特爾老将,曾在英特爾工作了30年之久。2021年1月13日,基辛格接任羅伯特·斯旺成為英特爾第8任CEO。

事實上,基辛格現年已經60歲了,早在2000年他便成為英特爾第一位CTO(首席技術官),當時一度還是英特爾CEO的備選人物。但是在2009年,基辛格離開了英特爾,并先後在EMC和VMware擔任COO(首席營運官)、CEO。

基辛格的到來,意味着英特爾回歸技術路線,重新開始追求晶片制程工藝的領先。他的前任羅伯特·斯旺則是一名十足的财務經理人,沒有技術背景,任期内10nm工藝量産多次延期,擔任英特爾CEO不到三年就被趕下了台,成為英特爾史上在職時間最短的一任CEO。

基辛格回歸并執掌英特爾的消息公布後,英特爾股價聞訊上漲了13%,英特爾董事長奧馬爾·伊什拉克(Omar Ishrak)在一份聲明中表示:“經過認真考慮,董事會得出結論,現在正是在英特爾轉型的關鍵時期,利用帕特的技術和工程專業知識來改變上司層的合适時機。”

時隔12年重回英特爾,基辛格的老東家早已不再是昔日霸主,台積電、三星、AMD(超威半導體有限公司)等半導體廠商分别從設計、代工等領域威脅着英特爾的地位,甚至就連聚焦于移動處理器的高通,也試圖染指桌面處理器。

為了重振英特爾雄風,基辛格上任以來推行了多項戰略革新,全面颠覆了英特爾過去幾十年建構的設計、制造、封裝測試一體化防線,并推出全新的IDM2.0戰略作為代替。

半導體行業一般分為三種模式,分别是IDM、Fabless和Foundry,其中IDM指的是全産業鍊模式,從設計、制造、封裝測試到銷售都由一家廠商一手包辦,英特爾便是其中的代表廠商;Fabless指的是無工廠模式,晶片品牌隻做晶片設計和銷售,不涉及生産環節,代表廠商有高通、聯發科、華為海思;Foundry則是指代工廠模式,廠商專注于晶片生産,不負責晶片設計,代表廠商有台積電、中芯國際。

IDM這種“我全都要”的模式曾經被視為英特爾崛起的關鍵戰略,憑借着從設計到封裝測試的自研自産能力和遍布全球的多家晶圓體制造廠,IDM模式曾經為英特爾建構了極高的競争壁壘。但是伴随着最近七八年英特爾的相對衰落,以及半導體行業分工精細化,台積電、AMD等産業鍊上下遊巨頭的崛起,IDM模式開始受到部分業内人士指責,Fabless和Foundry模式現在更受推崇。

如今基辛格提出的IDM2.0戰略,則是對IDM模式的進一步疊代。這一模式意味着英特爾并不準備放棄晶片制造,但同時也在試圖尋求外部代工,同時對外開放自家代工能力,不再局限于設計、制造、封裝測試等環節的一手包辦。

“英特爾做IDM2.0是天經地義的,IDM是寫到英特爾骨髓裡的基因,他肯定會堅持自研自産,但是同時它的産能可以為其他需要的客戶開放,相當于也是在分攤一部分的研發風險。”芯謀研究總監王笑龍對《财經天下》周刊解讀IDM2.0時提到。

具體而言,在新的戰略體系下,英特爾一方面會加大對先進制程工藝的投資,另一方面會尋求外部産能和開放代工。

在先進制程工藝的追趕方面,英特爾的主要政策是建設更多的晶圓體代工廠,加大對先進工藝的投資押注。今年1月,英特爾在台積電之前成功搶購到阿斯麥(ASML)最新的NA0.55光刻機,在硬體基礎上提前鎖定了新一代的制程工藝。

2021年3月,基辛格宣布将在亞利桑那州建立兩座晶圓廠,該建廠計劃于2021年9月正式動工,這兩家工廠預計2024年投入營運。2022年1月,英特爾再次宣布一項初步投資超過200億美元的計劃,準備在俄亥俄州建立兩家大型的晶圓制造廠,基辛格提到,這兩個晶圓廠預計将在2025年底前投産。

在宣布俄亥俄州晶圓廠投資計劃的釋出會上,基辛格還提到,如果能夠得到正在審議中的《晶片法案》補助支援,未來十年内英特爾在俄亥俄州的投資計劃可能會增加至1000億美元,最多興建8個新的晶圓廠。

就在上個月(2022年3月),英特爾剛剛宣布了對歐洲的首批330億歐元投資,其中将重點在德國投資170億歐元,建設兩座半導體晶圓廠,嘗試生産2nm以下晶片,有望于2027年實作量産。

大規模的晶圓廠擴張計劃紛紛出台,反映了英特爾在晶片制造領域重回世界第一的決心。《财經天下》周刊整理資料發現,英特爾目前已經宣布的未來投資計劃總額可能已經超過2200億美元,其中部分晶圓廠已經開始選址落地。

1.8億美元雇CEO,英特爾重建帝國

(《财經天下》周刊制圖)

但是和以前不同的是,未來英特爾的晶圓廠将不再僅限于給自家産品代工,同時也對外承接晶片代工業務。這一模式向另一位半導體巨頭三星靠攏,三星電子除了生産自家晶片以外,同時也對外承接晶片代工,最新一代的高通骁龍8晶片便出自三星代工。

為了更好地切入代工領域,2022年2月15日,英特爾以54億美元收購以色列半導體代工廠Tower,該代工廠是全球十大半導體代工廠之一。英特爾宣稱這項交易将在約12個月内完成,如果交易順利完成,此前從未涉足代工的英特爾将一舉跻身全球十大晶圓體代工廠。

除了自己進入代工産業,英特爾也開始積極擁抱外部代工,将于2023年起交由台積電代工自家處理器的部分産線。2021年12月,基辛格甚至專門到訪中國台灣,與台積電高層商讨代工3nm晶片事宜。

整體而言,IDM2.0并不意味着英特爾放棄自研自産,而更像是某種形式的“對外開放”,一方面,這樣可以讓英特爾自家的晶圓廠直面代工市場競争,加速制程工藝疊代;另一方面,也讓英特爾的晶片設計不再需要等待自家工藝的緩慢進步,有機會提前使用台積電和三星更加先進的制程工藝。

除了大舉投資建廠,英特爾同時還繼續維持着高水準研發投入。2020年英特爾研發支出129億美元,占整個半導體行業的19%,2021年前9個月,英特爾便投入了111億美元研發,同比增加12.5%。此外,英特爾還準備開始開放授權X86架構給其他半導體廠商,以應對大量使用者流向ARM架構的問題。

新官上任三把火,基辛格的三把火已經整整燒了450天,如今已經到了檢驗第一階段成效的時刻。從投資建廠、入局代工、增加研發支出到開放生态,在新的IDM2.0戰略下,帕特·基辛格徹底将英特爾封閉的帝國圍城打開了,但是當台積電直接殺入英特爾自研自産的圍城之内,這會是一個正确的抉擇嗎?

内憂外患 ,AMD蘋果前後夾擊

帕特·基辛格的激進改革有着十足的理由。

過去幾年,英特爾正在面臨被AMD、台積電、蘋果等上下遊廠商前後夾擊的困局,高速增長的新興巨頭不斷威脅着英特爾的霸主地位。

2022年1月,英特爾釋出了2021年的全年财報,财報顯示其全年收入為747億美元,同比增長僅2%,其中主營業務闆塊CCG(用戶端計算事業部)全年收入405億美元,同比微增1%。

另一家半導體巨頭三星幾乎在同一時刻釋出财報,财報顯示,2021年三星電子收入同比增長29%至782.9億元,超過英特爾成為全球第一大半導體廠商,這已經是最近幾年三星收入第三次超過英特爾。

2017年,三星以612.2億美元的收入首次超越英特爾成為全球第一半導體巨頭,随後的2018年,三星以758.5億美元蟬聯半導體行業收入第一寶座。但是在2019年和2020年,由于存儲晶片價格下滑的影響,三星收入暴跌,英特爾重新超越三星成為世界第一。

除了三星,英特爾在CPU領域的老對手AMD近年來也增勢迅猛。2021年,AMD全年營收164.34億美元,同比大幅增長68%,市場預計2022年AMD營收将達到215美元,同比增長約31%。

盡管和英特爾的體量還存在較大差距,但是AMD的業績已經連續7個季度增長,AMD預計2022年第一季度營收會繼續攀升,達到50億美元,同比增長45%。

2022年2月14日,AMD以490億美元對價完成對半導體廠商賽靈思(Xilinx)的收購。受該消息影響,2月15日AMD股價大漲,市值突破1977.5億美元,曆史上第一次超過了英特爾市值。盡管這次短暫的反超隻維持了一天,但是考慮到AMD去年的整體收入隻有英特爾的22%,這本身就代表了資本市場對AMD的認可。

英特爾和AMD交鋒的最重要領域為移動和桌面處理器,也就是筆記本電腦和台式電腦搭載的CPU核心處理器,其中英特爾在該領域的産品線為酷睿系列,AMD在該領域的産品線為銳龍系列。2021年第四季度,英特爾在桌面處理器(桌上型電腦CPU)領域和移動處理器(筆記本CPU)的市占率分别為83.8%和78.4%,AMD則為16.2%和21.6%。

2021年第四季度至2022年第一季度,英特爾第12代酷睿系列處理器陸續釋出,最近兩個月,搭載這些最新款晶片的筆記本電腦正在密集上市。2月份,搭載12代酷睿處理器的遊戲本開始上市,3月24日開始,搭載12代酷睿處理器的輕薄本也在陸續上市。

2021年10月首發12代酷睿晶片時,英特爾提到,這款晶片是2015年以來的最大變化。盡管每一年英特爾都号稱其酷睿晶片是新一代,但其實一直在長期打磨其14nm工藝,而第12代酷睿是英特爾是首款不再繼續使用14nm制程工藝的移動處理器。

1.8億美元雇CEO,英特爾重建帝國

圖/視覺中國

就在12代酷睿處理器釋出後不久,2022年1月5日,AMD也召開了線上釋出會,正式推出新一代桌面處理器銳龍6000系列和AMD Radeon顯示卡。和12代酷睿相比,新一代的銳龍6000系列采用了台積電的6nm EUV工藝,制程更為先進。

“制程工藝方面現在确實是台積電的強,是以AMD的晶片在很多性能名額上已經超過了英特爾,市場佔有率也出現了極大的提升。” 王笑龍告訴《财經天下》周刊。

不過晶片制程本身并不完全代表處理器性能,CPU性能的發揮還和半導體密度等多種因素有關,從目前各測評媒體的資料來看,第12代酷睿晶片的整體性能依舊強于銳龍6000系列。

而且和産品線非常全面的酷睿晶片相比,銳龍系列晶片型号依舊較為單一,主要分為面向遊戲性能的“銳龍6000H系列”和面向輕薄便攜的“銳龍6000U系列”,銳龍晶片的市場佔有率目前依舊遠低于英特爾的酷睿。截至目前,搭載新一代銳龍晶片的筆記本電腦尚未推出到市場。

盡管整體性能不如酷睿、産品線也不夠豐富,但是最近四五年,銳龍系列晶片确實在不斷威脅酷睿的地位,越來越多的筆記本選擇搭載銳龍處理器,“AMD YES”成為了數位愛好者中的流行詞彙。

但是據《财經天下》周刊了解,目前銳龍系列晶片的主要優勢還是在低價,大部分消費者選擇銳龍晶片主要是出于成本效益考慮,如果是同等價格水準,酷睿晶片依舊是大部分消費者的首選。

除了桌面級處理器,在伺服器晶片領域,AMD同樣在蠶食英特爾的市場。2021年第四季度,AMD在伺服器晶片領域市占率達到10.7%,對比一年前的3.6%增長了三倍,而英特爾此前在該領域市占率一度高達99%。但是和消費級市場相比,伺服器市場更加依賴生态,英特爾目前依舊是該領域的絕對王者。

“伺服器主要是To B(對企業)的,桌面處理器主要是To C(對個人)的,英特爾過去在伺服器領域建立了很強大的生态,企業改起來也很難,而且伺服器這種東西,就算工藝落後一點,通過面積和數量堆疊,也能實作同等算力,問題不是很大。”王笑龍對《财經天下》周刊分析稱。

除了AMD,蘋果的自研晶片也在進一步威脅英特爾的地位。2022年3月,蘋果在其春季釋出會上釋出了最新桌面級處理器M1 Ultra,該處理器定位為高性能發揮的桌上型電腦處理器。

丢失蘋果這個大客戶,可能是英特爾過去幾年最大的失敗。由于英特爾制程工藝疊代緩慢,蘋果決心在其Mac系列電腦(桌上型電腦和筆記本)上采用自研的M系列晶片。

早在2020年秋季蘋果釋出M1晶片時,蘋果就宣布開始其為期兩年的過渡期,表示将在2023年前把所有的Mac系列電腦全部轉換為M系列自研晶片。從M1、M1 Pro、M1 Max到M1 Ultra,蘋果正在迅速完善其桌面處理器的産品布局,為将來完全剔除酷睿處理器做準備。

據外媒DigiTimes 在2021年的報道,随着蘋果公司逐漸替換英特爾晶片,至2023年,英特爾可能會是以喪失10%左右的市場佔有率,使其整體市場佔有率下跌至80%以下,其中2021年英特爾就可能丢失50%的蘋果訂單,2022年以後可能不會再獲得任何來自蘋果的訂單。

從市場佔有率來看,英特爾目前依舊是那個昔日的黃昏霸主,但是上遊有AMD、蘋果,下遊有台積電、三星,2022年英特爾正在面臨前後夾擊,而基辛格改革的效果,可能還要在未來幾年内才會陸續得到檢驗。

焦灼的戰争

在英特爾推動變革的同時,競争對手也沒有閑着,各家友商也都在加碼更先進的工藝制程,并且從目前披露的計劃來看,同等工藝的推出時間都要早于英特爾。

具體而言,台積電預計将在2022年下半年量産3nm工藝,2025年實作2nm工藝量産;三星預計将于2022年上半年開始量産首批3nm工藝,2023年量産第二代3nm工藝,2025年推出2nm工藝。

當友商都在朝着3nm、2nm工藝前進的同時,英特爾預計将于2022年下半年量産intel 4工藝(相當于7nm),2023年下半年量産Intel 3(相當于7nm+),2024年上半年量産intel 20A(相當于5nm)。

1.8億美元雇CEO,英特爾重建帝國

不過有一部分業界觀點認為,台積電和三星以晶片制程命名的方式并不嚴謹,存在一定水分。例如英特爾此前的10nm工藝,被認為與台積電7nm工藝相當,而英特爾标準下的5nm工藝,可比肩台積電的3nm工藝。

通過未來幾年對先進制程的投資,英特爾預計将在2024年開始引入High-Na EUV以支援更先進的18A制程,進而實作工藝制程的反超。雖然從命名來看,18A制程僅相當于5nm+,但是業内一般認為,英特爾的5nm+可以對标台積電2nm制程。

但即使考慮到英特爾的标準更加嚴苛,英特爾制程目前依舊落後于台積電。

“就算英特爾可以跟台積電領先一代的工藝比,但領先兩代肯定比不了。英特爾能夠大規模量産的14nm最多相當于台積電的10nm,但肯定不如台積電的7nm,而且現在台積電的5nm都成熟量産一年了,英特爾10nm才量産。”王笑龍表示。

且從今年的市場行情來看,英特爾大舉擴張的前景可能沒有那麼樂觀。近日有PC供應鍊消息稱,大部分筆記本廠商已經将2022年上半年的出貨量目标削減了不少,部分品牌削減幅度高達50%。有業内人士提到,品牌供應商紛紛削減出貨目标,可能意味着筆記本市場進入低迷期。花旗銀行在今年2月重申了英特爾“中性”評級,花旗分析師Christopher Danely則指出,2022年1月的筆記本電腦出貨量環比下降24%,高于此前預期的16%降幅。

筆記本市場萎縮的原因很複雜,業内一般認為和疫情引發的需求降低、消費市場飽和以及俄烏戰争帶來的全球通脹等因素有關。除了筆記本電腦市場,手機市場同樣在過去兩個月面臨需求收縮。

最近幾天,基辛格正在密集拜訪其在日本、中國台灣等地的客戶。4月8日,據外媒報道,基辛格再次到訪台積電,以尋求台積電的産能支援。報道顯示,基辛格此次不僅是為了尋求7nm及以下的先進産能,同時還在尋求28nm及其他成熟工藝的産能支援。

4月28日,英特爾即将釋出其2022年第一季度财報。根據此前英特爾的預測,本季度其營收約在183億美元,可能将迎來環比、同比雙下滑。去年同期英特爾收入為197億美元,上個季度英特爾收入205億美元(均為美國通用會計準則)。

在第一季度收入大機率面臨下滑的同時,4月6日《華爾街日報》港股報道,基辛格執掌英特爾首年一共獲得了1.8億美元的超高組合薪酬,超過前任CEO司睿博7倍左右,比蘋果CEO庫克更高。

下滑的收入、天價的薪酬,都是基辛格肩上的壓力。對于基辛格而言,執掌這家全球第一大半導體巨頭的前路依舊未明,但是在上任450天之後,現在已經到了他必須證明自己價值的時刻。

本文由《财經天下》周刊旗下賬号AI财經社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管道、平台請勿轉載。違者必究。

繼續閱讀